市场要闻|生猪价格半年跌六成,养猪企业大幅亏损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6月18日,国内生猪均价已下跌至13.83元/公斤,较1月1日的生猪价格下跌60.62%,半年内跌幅超六成。
与此同时,生猪期货价格也连创新低。截至6月18日收盘,生猪2109助力合约价格已跌破1.8万元/吨关口,报收17600元/吨,再创新低,单日跌幅达6.26%。
毋庸置疑,猪价的下跌导致上游养猪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达到4.16亿头,约相当于2017年底的94.2%,市场猪肉产量达到1369万吨。
牧原股份在近期调研报告中表示,一季度公司的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从4月份开始,随着产能释放和在群成绩提升,整体养殖成本有所下降。公司通过内部管控,将2021年全年度养殖成本目标控制在14元/斤以下。
此外,温氏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71%、91%、76%,双汇发展下降近50%。
尽管如此,业界对短期猪肉的价格仍然在“看跌”。
由于产能扩大,生猪集中流入市场,价格出现下降。此外,由于相关部门对试点地区生猪运输的限制,不少养殖户提前让生猪出栏。因为疫情,今年大猪又特别多,生猪的出栏重量也变成了300—400公斤,市场上的肉量供应明显增加,明显消费不动。
截至目前,猪肉价格已连续下跌19周,伴随气温的升高、市场对猪肉的消费乏力以及生猪存栏量的持续上升,后期猪肉价格可能会跌到7元/斤。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猪肉这样的生活刚需品如果出现价格波动,也会引发连锁反应。
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渐扩大,粮食需求量只会增加,粮价也会越来越高。截至目前,新小麦的市场价格已突破到1.3元/斤,玉米的价格也已经从去年的0.7-0.9元/斤涨到了1.4元/斤,化肥价格也水涨船高。
但国家也正在大力解决猪价过低导致的“伤农问题”。
发改委等五部门已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要求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并且有地方政府部门已积极展开行动。比如,黑龙江哈尔滨起草了生猪储备补贴标准和冻肉补贴标准。
随着调控政策的推进,猪价止跌或许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