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不重价值,底层不重忠诚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
操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曰:“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况众人乎!”
【译文】曹操收缴袁绍的往来信件,得到许都官员及自己军队将领写给袁绍的信,他全部付诸一炬,说:“当袁绍强盛之时,连我都不能自保,更何况众人呢!”
【解析】一、曹操看过信了
操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材料说袁绍兵败跑路,缴获了大量许都官员和军中将领写给袁绍的信,按照行文描述来看,曹操是看过这些信的,至少是看过一部分,否则怎么知道是许都官员和军中将领写的信呢?
而且根据曹操的感叹,袁绍强盛之时,连我都不能自保,更何况众人。这里有个因果关系。
不能自保和写信有什么联系?因为不能自保,所以担心失败,所以提前写信示好站个队,是这么个关系。曹操要是没看过信件内容,又怎么能将不能自保和写信给袁绍联系起来?
二、曹操为什么不处理
曹操缴获了袁绍和朝中官员往来的书信,按理说这正是清理门户的好时候,可是曹操为什么偏偏付之一炬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不是时候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两个大汉比划了近两年,打到最后曹操以坑杀袁绍七万大军取胜。
为何坑杀?因为打虚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可以说是非常的虚弱,就好像刚跑完马拉松的选手,摊在地上不想动了,只想喘气。
所以当发现朝中军中有很多人之前和袁绍眉来眼去的时候,曹操这个时候气喘吁吁也不想横生枝节了,乱起来不一定按得住,所以公然烧信,表示不予追究,以安众心。
2.不是核心
曹操官渡之战,核心团队肯定是没有出问题的,这毋庸置疑,跟袁绍通信的都不是曹操集团的核心成员。
比如说颍川系、诸曹夏侯乡党,这是曹操的核心团队,颍川系荀彧在官渡之战中担任着萧何的角色,镇守许昌;荀攸亲临前线担任曹操的军师;诸曹夏侯更是掌控着核心军队。
颍川系执政,诸曹夏侯掌握军队,再辅以其他依附势力,这是曹操集团的总调,如果说这些人通袁绍,那曹操不可能在官渡和袁绍相持这么久,更不可能击败袁绍。
袁绍就是因为核心团队出了问题,所以败给了曹操,比如说政治领域的许攸反水,军事领域的张郃反水。。。
除去颍川系、诸曹夏侯这些把控核心岗位的重点人员,其他人在忠诚上的表现,说实在的曹操并不是很在意。
下属成员也分圈层,作为领导,组织做大了,不可能保证每一个成员忠心耿耿,所以信任是有等级的。
这些在官渡之战时候写信给袁绍的人,由于权限不够,即使想通袁也不能提供足够的价值,无法对曹操造成致命伤害。
3.还有价值
所以说,对于这类人,领导自然不能以亲信心腹的标准要求他们,不能要求他们绝对忠诚,因为这是不现实的。
对于这类人,曹操关注的还是未来能不能够创造价值,曹操与他们的关系并不是互相信任的关系,而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这些人在曹操眼里,只是可有可无的螺丝钉,不管黑螺丝白螺丝,只要能够持续创造价值,那就是一颗好螺丝钉。
一群打工仔,眼看公司貌似要倒闭了,想着提前和袁绍联络下感情,想着将来好跳槽这是可以理解的;可要是曹操发现了荀彧、荀攸、夏侯惇、曹洪这个级别的大佬通袁绍的书信,你看曹操会不会烧了?
为什么其他人通袁曹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关键人物通袁曹操绝对不会容忍?这就是价值评估方面的原因了。
像荀彧曹洪这些人,掌握着组织内的核心价值,一旦有通袁倾向,带来的损害是颠覆性的,就像许攸、张郃反水那样,所以组织核心人员,忠诚度的要求就很高,能力要求倒还是其次,忠诚才是最高的价值。
而组织的外围成员,领导才不管你忠不忠诚,领导只关心你后续能不能创造价值,能不能996,能不能为他带来收益。
只要后续你仍然能为他带来收益,你就是天天想着跳槽他也不管你,因为他知道,只要你还没跳槽,他就有被动收益,在领导眼里这类人只不过是一对数据,领导关心的只是这个数据是否大于0。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组织的外围,就算你再忠诚,如果不能为组织创造价值那也是没有用的,你再忠诚如果不能996了,一样会被清退,因为这种情况下,忠诚对于领导来说,并不产生收益。
有忠诚更好,没有也不是不能用了,关键是能给领导和组织带来正收益。
而组织中的中高层岗位却不一样,领导在乎的不是你能创造多少价值,并不要你去跑业务,也不要你去996,领导要通过你这个节点去控制更下一级,一旦忠诚出了问题烂的就是一片,所以在乎的是你的忠诚,当他的心腹手足,指哪打哪,永不反噬。
高层不重价值,底层不重忠诚,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能力平平,却依然可以跻身高层;而很多人能力爆表,却一直处于底层升不上去。
因为对于高层来说,忠诚就是最大的价值,其他优点都要往后稍稍,不然搞个司马懿出来就麻烦了;
而对于底层来说,价值才是最大的忠诚,只要能持续创造价值,忠不忠诚领导并不是很在意。
毕竟组织要前进,总要人创造价值的,否则就会整体翻船。有能力的都爬到中高层不干具体事务,那谁来创造价值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