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其实道理很简单

《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正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法乃是取胜之道,熟读兵法之人时常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像诸葛亮一样。然而,西方国家在打仗的时候却往往不采用兵法谋略,而是依靠正面硬刚取胜,这是为何?
中国古代战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便是史前时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由于那个时代的人比较信奉鬼神,常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战斗,而其真实情况估计和村口械斗差不多,小编就不再赘述。
第二个时期乃是奴隶制步兵时代,由于中国平原居多,所以步兵和战车发展极快,战车自朝兴起,在西周时期趋于完善,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血统贵族阶级的瓦解,战场范围的扩大,战车又随着铁质铠甲、弓弩、马匹的广泛应用而逐渐被淘汰。第三个时期是封建步兵时期,也就是从这个时期以后,战术兵法开始凸显威力。
以李陵浚稽山之战为例,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的5000汉军与3万匈奴士兵在浚稽山遭遇,匈奴见兵少,便直接吹响进攻的号角。可是李陵却以战车,盾牌为掩护,用弓弩射击匈奴大军,致使匈奴大败。后来,单于调集大军围困李陵,李陵则依靠有利地形对抗敌军,直到箭矢耗尽才被匈奴击杀。
可是到了第四个阶段“重骑兵时代”,步兵的威力逐渐被限制,装备有铁甲的骑兵和便成为战场上收割生命的利器,而西方国家的军队大多数是骑兵,因此他们的战斗优势逐渐体现出来。据史料记载,公元1117年秋,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曾以375名骑士和4000名步兵击败了萨拉丁的26000人;公元1115年,金、辽护步达冈之战,金军仅以2万重骑便轻松击败辽军70万人,可谓战果辉煌。
实际上,西方国家之所以采取正面硬刚的方式,是因为其工业生产水平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装备部队的盔甲武器,而且欧洲国家分布较为分散,没有大一统的王朝出现过,“兵贵神速”成为了作战的主要方式。不过,即使是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也难逃一败,如果他之前学习了中国的《孙子兵法》,也许还真的能避免失败的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