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殿堂】欧洲建筑的浪漫进化史(上)
譬如故宫。若从景山眺望紫禁城,高低起伏的变化充满节奏感,但同时又和谐统一在红墙黄瓦间。
譬如颐和园。穿梭在长廊之中,丝毫不觉单调: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或珍奇异兽,或名著典故;门柱窗棱各具形态,长廊本身也是蜿蜒曲折。
当然,严格说起来,在中国,或许只有我们的古建筑称得上是“凝固的音乐”。
常见的欧洲建筑风格多样,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追根溯源,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在希腊,古希腊建筑是当之无愧的欧洲建筑发端。
这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位于雅典的帕特农神庙。虽然历经沧桑巨变,曾经辉煌的建筑如今也只剩下断壁残垣,但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它的敬仰,以及对昔年风姿的想象。依稀可辨的三角形门楣,坚实的希腊柱,极简的形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主要特色。
其中,希腊柱主要有三种形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多立克式“简单粗暴”, 除了应有的沟槽没有任何花纹装饰,帕特农神庙便是如此。爱奥尼克式“优雅秀丽”,柱子的最上方往往会有两个相连的圆涡,位于雅典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即是如此。
科林斯式“精致小巧”,涡卷之外还有各种花草装饰,较之“爱奥尼克式”更加细致,雅典的宙斯神庙,便是这种模式。
当然,我们熟悉的“黄金分割线”,在古希腊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古希腊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三角形门楣岂不就是支点?再也没有比坚实的希腊柱更能支撑“撬动”地球这一壮举的了吧!
如果说希腊建筑令人肃然起敬,罗马建筑则令人叹为观止,文化本质的不同是其最主要原因。如果我们将希腊文化的核心定义为“崇敬”,罗马文化强调的则是“征服”。尤其是当工艺不断发展时,罗马人的万丈雄心,在建筑中不断体现。为罗马建筑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技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混凝土”。古罗马使用的“混凝土”,主要构造是:碎石,火山灰岩,石灰,以及必不可少的水。更巨大的支柱,更圆阔的穹顶......牢不可摧的新材料不需要太多的支柱。
中世纪的欧洲一分为二:东欧西欧;中世纪的建筑也一分为二:
哥特式建筑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罗马帝国覆灭,基督教在欧洲占据了主导地位;发展至中世纪,天主教成为西欧的唯一宗教,神权时代即将来临。如何还能更高?——飞扶壁在分担主墙压力之余,给建筑轻盈向上的视觉冲击。“混凝土”减少了楼台长廊的数量,同步大量增加了窗户面积,称之为“花窗玻璃”。显然,玻璃更轻,可以使教堂更高;玻璃上印有丰富多彩的宗教故事,最适宜向目不识丁的民众宣传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