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何香凝:没有气节与风骨,艺术有什么用
一个女子如果拥有美丽,再有坚强加持,她将无往不胜。
比如一代女杰何香凝,便是这样一个女子,在动荡的民国,不但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在女权运动中一路先行,在中国民族发展的轨迹上,写下自己一笔浓墨重彩的篇章,堪称上世纪的传奇。
她的与众不同,从小便显露出来。1878年,她出生在香港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一位茶商,有11个子女,她排行第九,母亲是父亲在药铺当伙计时爱的女子,只因一双大脚而被何家嫌弃,只能做小妾。
小脚是那个时代女子的标配、美的标准。因此母亲汲取教训,7岁时就给她缠足,性格刚毅又有主见的她,白天被缠上,晚上就自己剪断。因为她知道,如果缠了足,就没法上山爬树,到处飞奔玩耍了。母亲把剪刀收走,她就用存的零花钱再买一把。一次又一次,没人能拦住她,父母最后只得任由她了。
1909年,何香凝与廖承志在东京
她爱看读书,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她不能进私塾,只能到“女馆”读了几个月书。后来,她把哥哥们的读本找来自学。就这样,她识了不少字,接触了一些妇女解放的新知识。
但她“何大脚”的绰号,把上门的媒婆纷纷吓跑。父母忧心忡忡之中,恰巧出现一位刚从旧金山归国的华侨,要寻找一位不曾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天足女子。他,便是接受过新思想的廖仲恺。
1909年,廖仲恺、何香凝,女儿廖梦醒(前右),儿子廖承志(前左)在东京
于是,19岁的她和20岁的他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成了一生的革命伴侣,因为一双大脚,成就了他们美满的婚姻。
婚后他们发现,彼此有着相同的理念与抱负。生活在富裕之家很少接触社会的她,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两人一起读书习诗,她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住的小屋也命名为“双清楼”,两人的诗画集也取名《双清诗画》。
随着清政府越发衰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他决心到日本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她便变卖嫁妆,1903年4月,和他一起东渡日本,从此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革命之路。在日本,他们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并与之建立了同盟会,之后一路追随着孙中山投身革命。
他们的住处,成了同盟会的聚会点,为了保密,只能辞去帮佣,从不曾做过家务的她,承担了一切后勤工作,变成了留日革命青年们口中的“欧巴桑”。
1913年《菊》
因为孙中山的建议,她半路出家,31岁时开始学画,那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当时,国内武装起义需要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都要有人来“设计”。为此,她考上了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师从端馆紫川,专攻山水花卉,并在田中赖璋名下研习狮、虎等动物画。
因为这无心的插柳,她成了一代画家。她的画,寄托了她的爱国之心,笔下的狮子和老虎,寓意了祖国如雄狮觉醒:“以示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
1914年《狮》
然而,两人的幸福生活,在1925年8月20日那天戛然而止,廖仲恺被暗杀。1928年,她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离开上海,过起了漂泊的生活。
“九·一八”事变后,她立即回国,与同胞共赴国难,拿出自己多年的画作和珍藏的书画义卖,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对于蒋介石坚持优先剿共,延迟抗日之举,她异常愤怒,效仿诸葛亮的做法,给蒋介石寄了一条布裙,附上一首讽刺诗:
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1910年《虎》
当炮火声在国内响起时,她和宋庆龄一起冒着危险赶到前线,携手创立妇女抗战后援会,为支援抗日,她花掉大半的积蓄,还要照顾三个孩子,日子非常艰苦。蒋介石派人送她100万元,被她如数退回,并附上一句诗:
闲来写画谋生活,
不用人间造孽钱。
这位传奇刚毅女子的人生,定格在1972年9月1日。去世后,她与廖仲恺合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墓地。这对革命夫妻,分别了近半个世纪,终于重聚在一起。
1960年《高松立海隅》
她的一生,经历了94度春夏秋冬,跨越两个世纪,经历过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大多数都在严酷险恶的环境中度过,为倡导女权付出了诸多心血。
外柔内刚的她,正如她笔下的梅与松,寒冬不谢、冷而弥香、傲然挺立:“一树梅花伴水仙,北风强烈态依然。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