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鸟——鸳鸯

鸳鸯(学名:Aix galericulata;英文名:Mandarin Duck,即中国官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

鸳鸯是小型游禽,雄鸟额和头顶中央翠绿色,并具金属光泽;枕部铜赤色,与后颈的暗紫绿色长羽组成羽冠。眉纹白色,宽而且长,并向后延伸构成羽冠的一部分。眼先淡黄色,颊部具棕栗色斑,眼上方和耳羽棕白色,颈侧具长矛形的辉栗色领羽。背、腰暗褐色,并具铜绿色金属光泽;内侧肩羽紫色,外侧数枚纯白色,并具绒黑色边;翅上覆羽与背同色。

初级飞羽暗褐色,外翈具银白色羽缘,内翈先端具铜绿色光泽;次级飞羽褐色,具白色羽端,内侧数枚外翈呈金属绿色;三级飞羽黑褐色,外翈亦呈金属绿色,与内侧次级飞羽外翈上的绿色共同组成蓝绿色翼镜,最后一枚三级飞羽外翈为金属绿色,具栗黄色先端,而内翈则扩大成扇状,直立如帆,栗黄色,边缘前段为棕白色,后段为绒黑色,羽干黄色。尾羽暗褐色而带金属绿色。颏、喉纯栗色。上胸和胸侧暗紫色,下胸至尾下覆羽乳白色,下胸两侧绒黑色,具两条白色斜带,两胁近腰处具黑白相间的横斑,其后两胁为紫赭色,腋羽褐色。

雌鸟头和后颈灰褐色,无冠羽,眼周白色,其后一条白纹与眼周白圈相连,形成特有的白色眉纹。上体灰褐色,两翅和雄鸟相似,但无金属光泽和帆状直立羽。颏、喉白色。胸、胸侧和两胁暗棕褐色,杂有淡色斑点。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雄鸟暗角红色,尖端白色。雌鸟褐色至粉红色,嘴基白色,脚橙黄色。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冬季多栖息于大的开阔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一般生活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泽、芦苇塘和湖泊等处,喜欢成群活动,一般有二十多只,有时也同其它野鸭混在一起。每天在晨雾尚未散尽的时候,就从夜晚栖息的丛林中飞出来,聚集在水塘边,在有树荫或芦苇丛的水面上漂浮、取食,然后再飞到树林中去觅食,大约一、二个小时后,又先后回到河滩或水塘附近的树枝或岩石上休息。

每年3月末4月初陆续迁到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南迁。迁徙时成群,常呈7-8只或10多只的小群迁飞,有时亦见有多达50余只的大群。在贵州、台湾等地,亦有部分鸳鸯不迁徙而为留鸟。

常成群到达繁殖地,刚迁到繁殖地时活动在低山开阔地带的水塘和溪流中,休息时则成群栖息在水边或未融化的冰上。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集群多达50-60只,有时达近百只。善游泳和潜水,在地上行走也很好,除在水上活动外,也常到陆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机警,遇人或其他惊扰立即起飞,并发出一种尖细的'哦儿’声。

鸳鸯生性机警,极善隐蔽,飞行的本领也很强。在饱餐之后,返回栖居之处时,常常先有一对鸳鸯在栖居地的上空盘旋侦察,确认没有危险后才招呼大群一起落下歇息。如果发现情况,就发出“哦儿,哦儿”的报警声,与同伴们一起迅速逃离。

杂食性。食物的种类常随季节和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变化,繁殖季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冬季的食物几乎都是栎树等植物的坚果。春季和冬季,主要以青草、草叶、树叶、草根、草子、苔藓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和忍冬、橡子等植物果实与种子。

繁殖于山地森林中。3月末4月初迁到繁殖地时并不立刻营巢,而是成群活动在林外河流与水塘中。随着天气逐渐变暖,鸳鸯才逐渐分散和成对进入营巢地。4月下旬开始出现交配行为,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交配活动开始前雌雄双双游泳于水中,雄鸭频频向雌鸭曲颈点头,浸嘴于水中,同时竖直头部艳丽的冠羽,然后伸直颈部,头不时地左右摆动,随后雌雄并肩徐徐游泳于水面,并不时将嘴浸入水中,游过一段时间后,雌鸭疾速向前,雄鸭紧跟其后,同时不断地翘起尾部,紧接着跃伏于雌鸭背上,用嘴衔着雌鸭的头羽进行交尾。交尾时间每次约2秒钟,可连续进行4-5次。交配后各自昂首展翅进行水浴和整理羽毛,然后上到岸上休息。

鸳鸯多在中国东北北部、内蒙古繁殖;东南各省及福建、广东越冬;少数在台湾、云南、贵州等地是留鸟。福建省屏南县有一条11公里长的白岩溪,溪水深秀,两岸山林恬静,每年有上千只鸳鸯在此越冬,又称鸳鸯溪。是中国第一个鸳鸯自然保护区。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鸳鸯湖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

鸳鸯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因为人们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作为经常出现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鸟类。人们常用鸳鸯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文字参考网络,图片2017年拍摄于陕西洋县)


(0)

相关推荐

  • 中国特有鸟类,你肯定认识不到一半,出了麻雀乌鸦你还知道啥

    鸡形目 斑尾榛鸡 斑尾榛鸡,为中国特有品种,只产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主要以柳.榛的鳞芽.叶和云杉种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叶.嫩枝梢为食.亦捕食小毛虫.伪步行虫.金花虫等.分布区狭窄,加上人 ...

  • 环境美 鸟儿欢

    台山环保重视,绿化环境变美,鸟儿也多起来了.小鸟多惧怕人,想走近观赏不容易,影友文剑良近几年就用镜头守侯"捕捉"了台山的小鸟,其多彩多姿.形态各异.很值得跟大家分享! 北红尾鸲(学 ...

  • 广西弄岗观鸟:棕颈钩嘴鹛(专辑)

    棕颈钩嘴鹛   棕颈钩嘴鹛(学名:Pomatorhinus ruficollis)是小型鸟类,体长16-19厘米.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具显著的白色眉纹和黑色贯眼纹.上体橄榄褐色或棕褐色或栗棕色,后颈栗红 ...

  • 新拍鸟‖俗名蓝尾巴根子,比较难听吧

    D 东篱拍红胁蓝尾鸲 1 别名 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 2 特征 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 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 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 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 ...

  • 名副其实的爱情鸟…鸳鸯

    在中国象征爱情的动物是鸳鸯,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地游水嬉戏.不过关于鸳鸯夫妇生活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这是<诗经·小雅·鸳鸯>中以 ...

  • 每日一鸟——绒额鳾

    绒额鳾(shi)(学名:Sitta frontalis)是色彩鲜艳的小型鸣禽,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 ...

  • 每日一鸟——仓鸮

    猴面鹰(学名:Tyto alba)又叫仓鸮.猴头鹰等,是中型鸟类,共有28个亚种.体长33-39厘米,翼展85-93厘米,体重470-570克. 夜行猛禽.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 ...

  • 每日一鸟——白眼潜鸭

    白眼潜鸭(学名:Aythya nyroca)属中型潜鸭,个体比红头潜鸭小,和凤头潜鸭差不多.体长33-43厘米,体重0.5千克以上不到1千克.雄鸟头.颈.胸暗栗色,颈基部有一不明显的黑褐色领环:眼白色 ...

  • 每日一鸟——楔尾雕

    (图片2017年5月拍摄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国家森林公园) 楔尾雕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猛禽,雌鸟大于雄鸟,身长76-110 cm,翼展200-250 cm,雄鸟体重2-5 kg,雌鸟体重 4-7.2 kg, ...

  • 每日一鸟——红腹锦鸡

    (图片拍摄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泉水湾.孟村:三门峡市甘山:陕西省洋县) 红腹锦鸡(学名:Chrysolophus pictus)又名金鸡,中型鸡类,体长59-110cm.尾特长,约38-42cm.雄鸟羽色 ...

  • 每日一鸟——澳洲白鹮

    (图片2017年5月拍摄于澳大利亚悉尼) 澳洲白鹮(学名:Threskiornis moluccus,英文名:Australian White Ibis)是鹮科白鹮属的鸟类.分布于澳洲. 澳洲白鹮在澳 ...

  • 每日一鸟——褐马鸡

    褐马鸡(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 ...

  • 每日一鸟——石鸡

    (图片拍摄于山西平陆) 石鸡(学名:Alectoris chukar):是中型雉类,共有14个亚种,体长27-37厘米,体重440-580克,比山鹑稍大一些.两胁具显著的黑色和栗色斑.第1枚初级飞羽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