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丸,一个补脾、消食的好药
老话说得好,饭吃八分饱,到老肠胃好。就是说,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尤其是脾胃病!
中医讲的脾可不是西医讲的器官。中医讲的脾更复杂,功能也更强大,因而脾胃又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一大功能是负责运化,它就像一个中转站,一个是运化水湿,一个是运化水谷,能够把吃进去的水谷精微转化成气血输送到全身。
通常来讲,食物吃下去以后会进入胃里,当饮食适量的时候,脾胃功能正常,能及时消化,但是如果暴饮暴食,除了会加重脾胃负担,食物也容易囤积在胃里,中医称之为“食积”,而且,只要胃里面有这些食积,脾胃运化功能就会受影响,即使以后饮食适量,也还是会有不适,会有新的食积,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就好像一个漩涡一样,每循环一次,脾胃的功能就下降一次。
所以现在有一些人总是胃痛胃胀,没有食欲,看到好吃的饭菜也吃不下,或者稍微吃一点就已经很撑了,这些都属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说白了,就是消化不良,消化好了,吸收就好,营养就好;消化不好,再好的营养也变负担。
怎么办呢?
在清代的《医方集解》里有一个方子,叫健脾丸。有的方子专门解决消的问题,比如山楂丸;有的方子专门解决补的问题,比如,补中益气丸。健脾丸这个方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兵分两路,一路负责补脾,一路负责消食,边补边消,这样,消积而不伤正气,补益又不会添堵。
健脾丸:人参、白术、陈皮、炒麦芽、山楂、枳实,直接买中成药即可。
山楂是为数不多的消多于补的水果,山楂主要消肉食之积,平时炖肉的时候,放几颗山楂进去,那肉就容易炖得软烂,其实这就说明了山楂有消肉食的作用。
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的妃子生病了,吃不下东西,宫里的太医想尽了办法,一点儿效果都没有,只好张榜求医,最后是一位江湖郎中给治好了,用的什么方子呢?就是红糖裹山楂,让妃子饭前吃五到十个,吃了半个月,这妃子不仅胃口大开,就连面色也跟着红润起来了。后来这方子传入民间,就演变成了现在孩子们喜爱的冰糖葫芦。
麦芽主要消面食之积,麦芽消积的同时还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麦芽是麦子冒出的芽,这些芽须虽然看上去纤弱,但力量却很强大,向上可以破土而出,向下可以钻入土壤,让土壤疏松。
喝了麦芽茶以后,向上能够疏肝解郁,让闷气像破土而出一样,向下又能够深入土壤,帮助食物消化,让板结的脾土变得疏松。
为什么加枳实?
因为枳实行气破气的力量很强,它的药性是往下走的,把枳实放到药里去,就破气下行,像一把小锤子,能把肠道里的积滞败浊一直往下降,从胃降到小肠大肠,最后彻底排出体外。
消了之后,还得再补一补,把脾主运化的功能恢复一下。脾胃好了,不用外在力量去推动,身体气机会自动运转起来。
补脾用什么?人参、白术和陈皮。
人参、白术补气健脾,把过去伤了的脾胃慢慢补回来,又可以防止枳实破气太厉害。
陈皮既能健脾,又能燥湿,化痰,消食,捎带还能理理气,很多人补气,补完之后会感觉胸闷、气闷,总之就是不舒服,这就是气啊壅滞了。陈皮可以让补进去的气各司其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出的出,该进的进,好像交通警察一样。
健脾丸非常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就是伸出舌头来,舌苔根部厚厚的,腻腻的那一部分人,健脾丸,吃上几次舌头变干净了,胃口也开了。
最后,有一个问题,山楂丸和健脾丸如何选择?如果平素脾胃比较好,只是偶尔一次吃多了,而且吃了不少肉,可以选择山楂丸。如果食积的同时又伴有脾胃虚弱,这个时候,就要消补兼施,健脾丸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