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坛皇后”看《苏州书坛》
陈永生
近代史上,目前可查证的专论评话、弹词的报刊,最早的期刊是《说书杂志》,于1930年在上海创刊;最早的报纸是《弹词画报》,于1941年在上海创刊。1948年中后期,上海又发行《书坛》《书坛周刊》等专论评话弹词的报纸。苏州筹备创办书坛相关的报纸略晚,第一种《书坛周讯》是周刊,于1948年10月13日创刊,仅仅出版4期就停刊了。第二种《苏州书坛》也是周刊,于1948年12月23日创刊。
1.
《苏州书坛》的创刊号,报头内容包括主编者(黄启之)、社址(苏州养育巷225号)、每期售价(金圆貮元整)、出版周期(每逢星期四出)等。创刊号上标明每期周四出版,实际并不固定。如第2期改在1949年元旦周六出版,第7期又在星期日出版,此后都改为星期一出版,但不能够保持每周都出刊,如1949年1月20日出版第5期后,到了1949年3月13日才出版第7期,其中相隔近两个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编辑与发行的随意性。该刊的停刊日期不详,笔者目前能够读到的分别是:1-5期、7期、9-11期。
报头是了解刊物动态的重要窗口,这几期的报头内容变化多少传递出一些信息,比如社址后来从养育巷迁至观前街储备大楼,比如改聘了宫晴初担任社长,又比如在第9期增加了“本刊经苏州光裕社、上海评弹会赞助”说明。报纸售价也值得注意:1949年元旦售价2元,到3月13日改为200元,到4月11日改为1000元——不到四个月,上涨了500倍,这也是当时物价飞涨的写照。
2.
从《苏州书坛》刊登内容及栏目设置可以看出,这份周刊是以报道评话弹词艺人的演出行踪、演出活动的社会反响、演员逸闻趣事,各地书场及演出书目等为主要内容。
各期头版头条:第1期为《书坛小鸟张丽君新收女弟子》,第3期为《各书场年终会书十四日开卷》,第4期为《年终会书响档云集》,第5期为《书迷好消息严雪亭应聘来苏》,第7期为《中央书场重整旗鼓即将复业》,第9期为《各书场年二档阵容大调动》,第10期为《四一愚人节各报大弄玄虚》,第11期为《张少泉陈燕君师徒大斗法》……各期刊登的文章、新闻,每版都有十余篇,每篇文字从数十字到数百字不等;该刊还设立专栏,如长篇连载、书迷信箱、各地书讯、人物专访、评论,读者提问等。全刊行文口语化明显,未见关于评话、弹词历史和艺术的研究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书坛》还举办了“书坛皇后”大赛,相关事项占了刊物相当篇幅。
3.
1949年元旦出刊的《苏州书坛》(第2期),在头版显著位置发布了“书坛皇后”的举办启示:本刊郑重举办:“公选书坛皇后,请书迷投票!”从第3期起,《苏州书坛》分期刊登被选举者名单及得票数,以此吸引书迷的关注。第11期(1949年4月11日出版)还公告:凡4月15日前寄出的选票有效;将在12期公布选举结果;第一、二、三名,分别为皇后、亚后、公主等;并有计划举行加冕典礼,13期还将出版“书坛皇后专辑”。
在笔者所能看到的《苏州书坛》最后一期(11期)上,看到该刊公布收到选票4145张,被选举者54人,其中前5名分别为:朱雪琴496票、杜剑华387票、张丽君363票、范雪君292票、钱云仙264票。这是最后结果吗?笔者查询苏、沪、宁等地图书馆、档案馆和一些数据库,均未发现,是11期后未再出刊?还是未能检索到?尚待考证。唐力行主编的《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集成》附录中,关于《苏州书坛》选举书坛皇后事项,最后引用了该刊1949年11期的数据——但这些显然不是选举的正式结果。
笔者后来发现,苏州《民报》于1949年4月18日刊登了《苏州书坛盛举,朱雪琴当选书后》一文,其中提及:《苏州书坛》编辑部聘请光裕社负责人以及律师等,于4月15日在办公处召开“选票整理座谈会”。确认选票4522张,其中朱雪琴775票为皇后,杜剑华396票为亚后,张丽君368票为公主。座谈会决定不再举行加冕典礼,改为授证仪式(日期、地点另定)。不难看出,选举书坛皇后的规则执行很不严谨,若观当时的时局,当时距离苏州解放已近,一张小报,匆匆停刊,也在情理之中。
4.
《苏州书坛》的广告,约占版面20%左右。平时刊登的广告中有:面粉厂、药房、浴业、钟表、纺织、百货、医疗、酒业、饭店、无线电商、空中书场等等。广告中亦有怪者,如一则广告:“哲学家马晋轶根据哲理解释休咎”,这是算命先生自命哲学家占卜吉凶。该刊广告虽然五花八门,但没有低俗的文章图片。
该报为扩大发行,设立了上海、无锡等办事处;开办有常熟、松江、东山、甪直、荡口、泗泾、常州等分销处。《苏州书坛》还在第9期公告,聘请董事,钱景章、范寄舟、王燕语、赵秉章、严雪亭、姚荫梅、杨斌奎、张鸿声、潘伯英、蒋月泉、韩士良受聘。他们中有上海评话弹词研究会会长和吴县评话弹词研究会理事长,以及书坛响档、社会名流。这些都表明,《苏州书坛》已得到苏州、上海两地评话弹词行会的支持,在业内亦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苏州作为评话弹词的发祥地,从上世纪初起,书坛的活力渐渐落后于上海,到二三十年代,上海书坛的繁荣明显超过苏州。演员也看出来,只有在上海书坛演出走红,才能成为真正的响档,于是纷纷云集于沪,力争出档。当时,上海书坛的行会组织、出版界、演员、广告商、电台、书场经营者等都认识到,书坛扩展演出场所、包装演员,也需要大力报道演出相关,创办书坛专门报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商机,所以早在1930年就创办了《说书杂志》,此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上海地区先后发行了8种书坛报刊,其中《上海书坛》《书坛专刊》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持续发行二、三年。
苏州评话弹词界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也分别于1948年10月、12月出版《书坛周讯》《苏州书坛》,可惜的是,前者发刊不到四周,后者亦仅仅四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