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此诗,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含蓄顿挫,惊艳了千年
如果大家不嫌小编,您还可以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帮小编增加点儿人气,最后还是要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谢谢!相遇总是缘,相遇过早不如刚好,而现在点开文章的您与我正是刚刚好李颀,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整体风格豪放,慷慨、悲壮,他的诗体现了他身上的侠客气质。
我们所熟知的非常有名的边塞诗人,比如岑参、高适等他们都曾经去过边塞,对边塞有直接的了解,但有趣的是,从现有材料和李琦的自述来看,他没有从军的经历,甚至是否到过边塞至今都还不很清楚,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中非常明确地表示武术是比较肤浅、低级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不太可能去荒凉的边塞地区。但是他对边塞场景的叙述,以及情感的表达都十分强烈。比如这首《古意》: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龙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开篇便写“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男人在外面行军打仗,从小便客居他乡,胸怀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誓死将自己的生命奉献在沙场上,就像司马迁所说的那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给我们描写了一个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普京大帝说过一句话:“无论在哪里看到武装分子,在马路上看见就击毙,在厕所看见就塞进马桶,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我的任务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壮士立下誓言立下战功,绝不回家,但是听到十五岁岁辽东小妇的羌笛之声,自己却泪如雨下,抽泣不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壮士们,表面的豪壮,终究无法掩盖背后悲愤的事实,归期何时,战士们无从所知。
因为李颀不喜习武,很难从战士的眼光去看待边塞生活,所以他的边塞诗风格主要表现为苍凉悲壮,少有豪放和乐观之情。这首《古意》就表达了作者对边关战士的悲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