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管理是水产养殖关键因素

藻的管理主要包括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直接管藻相的管理(有益藻占优势、平衡稳定);间接管理只水质指标管理包括溶解氧、pH、氨氮、亚硝酸盐、碱度、硬度等;

池塘藻的“角色”

藻的作用

1、藻类的种类由水的属性、营养元素、气候条件(温度和光强)等因素所决定。同时,也受下游捕食生物的种类和摄食压力所影响,随着其中一种因素的改变,种群是会改变的;
2、藻类最主要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生物质能输入池塘,以驱动池塘生态系统运行,是藻类的主要功能。评价池塘生产力的指标是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氧的产量或碳的产量,如多少克氧/平方米/天,或多少克碳/平方米/天。由于光合作用的产物,碳水化合物和氧气在摩尔上是相等的,即每固定 1 摩尔碳的同时产生 1 摩尔氧。所以,两种生产力的关系是 8克氧/平方米/天相当于 3克碳/平方米/天(氧的分子量与碳的原子量的比值);
3、影响藻类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无机碳、光强、温度、微量元素和藻龄等。根据池塘的不同养殖阶段的需要去调节藻类光合作用效率是池塘养殖管理核心技术之一。
叶绿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器官,但不同的藻类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各种酶和功能组织不同的藻类有所不同,因而导致对二氧化碳的亲和力有所不同;
叶绿体中包含光能俘获系统和二氧化碳固定系统。光能俘获系统又称光反应系统,负责吸收光能,产生还原力和能量;
不同的藻类叶绿素的种类和组成有所不同,所吸收的光谱的波段也不同。这是不同藻类看上去颜色有所不同的缘故。
从地球宏观角度看,“植物合成,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形成自然界闭合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系统。就池塘而言,藻类合成,滤食性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形成池塘的基础生态系统。

池塘藻的组成
1、各种藻种都可能有,主要根据池塘的营养、光照、温度,优势种是什么也是根据池塘条件和你用的肥料;
2、定向培养有益藻,绿藻(小球藻)、硅藻(小环藻)
3、无藻种,由于各种原因池塘肥水困难;

生态演替与竞争

1、生态演替:藻类及其他生物的生长过程,消耗营养并积累对自身不利的代谢废物。如果营养不能及时补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这种藻类的优势就会丧失,而另一种更适应这种条件的藻类就会取而代之。这个过程就称为“生态演替”。
2、随着藻类的生长,水体中的营养素越来越匮乏,藻类之间开始出现对某些营养素的竞争,有竞争优势的藻类就可以获得生长机会。对于低浓度营养素的竞争,具有竞争优势的是那些比表面积大的种类。细胞个体越小(蓝藻)、外形越偏离圆形的藻类(丝状藻),就越具有竞争优势。这是池塘藻相最终往往演化为蓝藻和青苔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培养有益藻占优势

1、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品种选藻种(绿藻与硅藻);
2、根据藻种选营养(绿藻与硅藻的营养);
3、有益藻种量要足够大,活性要好(藻的量大,活性好);
4、池塘维持有益藻占优势种,80%以上。
判断方法:水色、显微镜检测、晒水法

如何控制有益藻持续稳定
1、清塘解毒后:藻种+肥料;
2、根据温度和天气藻类不同到达高峰时间不同(25以上 5-8天),还有藻的活性和接种密度不同;
3、维持:藻、肥、菌平衡稳定;
4、防止倒藻泛塘。

判断标准:水色、水质指标(溶解氧、pH)、透明度稳定有变化。
1、藻与营养的关系
不同的藻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不同比例不同;比如小球藻等绿藻主要需要,氮肥、磷肥、钾肥、碳肥,1吨水通常需要100-300克氮肥(硫酸铵、硝酸钠、尿素),1吨水需要30-40克的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或者磷酸二氢钾;1吨水25克氯化钾,碳肥主要是碳酸氢钠,1吨水需要100克左右。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可以用海盐替代;硅藻主要需要硅酸钠,1吨水在添加100克的硅酸钠。
2、池塘藻类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
这里面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气候条件在发生变化,藻类的种群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输入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的量也在发生变化,也要求池塘藻类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发生相适应的变化。
要使池塘藻类生态相对稳定,每天被藻类消费的物质必须能稳定供应;同时,每天生长出来的藻类也必须被相应消费,才能保持池塘中藻类的密度和活性相对稳定。因此,藻类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稳定)的本质是生态系统各环节之间相对平衡。

藻类种类和数量控制

一、种类的控制
有益藻-看水色、看透明度、看藻的活性绿藻(小球藻、栅列藻等)硅藻(小环藻、舟形藻等)、硅绿藻等

二、数量的控制
通过藻、肥、菌之间的平衡
蓝藻、青苔的出现是池塘水质恶化的标志,只是杀灭蓝藻和青苔并不意味着水质得到控制,养殖人员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蓝藻、青苔的发生,而不是等到蓝藻和青苔发生后再去寻找各种杀灭蓝藻和青苔的方法,倡导培养有益藻控制有害藻。
藻类的生物量以及每天的光合作用速率必须与池塘的载鱼量相匹配。由于养殖前期各种鱼虾的生物量小,饲料投入也少,“污染”自然也小,不需要太高的藻类生产力来维护。相反,如果藻类的生产力太高,而消费藻类的鱼虾生物量小,有可能反过来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和紊乱。养殖前期有必要控制藻类生产力,使之与池塘中各种生物的生物量相平衡。
降低水体二氧化碳浓度(总碱度)可以控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同样,通过降低光照强度也可以控制藻类的光合作用。降低光照强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物理遮荫,通过在池塘上方搭棚,根据需要盖上具有一定透光度的遮光网,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粘土或腐植酸钠,降低水体的透光度以达到降低光合作用效率的目的。短时间遮荫可用粘土,也就是泼黄泥巴水;
采用化学杀藻这不
池塘底部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在生态结构上的特点是有机物质多而溶解氧少,尤其是在淤泥的内部。沉积在底部表面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矿化后,如果是不溶性矿物,就直接固定在淤泥表层,如果是可溶性矿物,则向上下两个方向扩散。
池塘底部既是藻类营养素的汇,又是藻类营养素的源。因此,池塘底部的科学管理,是池塘水质,尤其是藻类生态管理的重要手段。池塘底部是池塘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接纳者,或者说,是氧债的汇。底质管理除了搅动、再悬浮之外,合理转移这些氧债和过剩的营养盐可以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池塘底部搅动和沉淀物再悬浮除了人工物理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搅动,就是合理混养一些底栖鱼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化学类产品用于改底。
采用化学方法不是控藻,而是除藻,整个池塘的生态系统完全遭到破坏。池塘中的藻类可以通过滤食性鱼类来控制。藻类每天都在光合作用,每天都在生长。必然连续不断地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素。氮、磷可来自每天投入的饲料,二氧化碳可来自鱼虾的呼吸和大气的补充,但是,一些微量营养素却不一定能得到连续提供。因此,这些微量营养素会越来越少,有些池塘可以利用底泥中的微量元素。
池塘底部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在生态结构上的特点是有机物质多而溶解氧少,尤其是在淤泥的内部。沉积在底部表面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矿化后,如果是不溶性矿物,就直接固定在淤泥表层,如果是可溶性矿物,则向上下两个方向扩散。
池塘底部既是藻类营养素的汇,又是藻类营养素的源。因此,池塘底部的科学管理,是池塘水质,尤其是藻类生态管理的重要手段。池塘底部是池塘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接纳者,或者说,是氧债的汇。底质管理除了搅动、再悬浮之外,合理转移这些氧债和过剩的营养盐可以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池塘底部搅动和沉淀物再悬浮除了人工物理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搅动,就是合理混养一些底栖鱼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化学类产品用于改底。

定向培养有益藻控制有害藻

水华(Algae Bloom),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短期内大量繁殖、老化、大量积累于水面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池塘水华的出现表明藻类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池塘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
藻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藻老化形成水华或者倒藻。藻形成水华时,藻已经处于濒死状态,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会使水体持续恶化,进一步破坏水质,水生生物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而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某些有害藻死亡释放大量的藻毒素,使养殖动物暴发病害或中毒死亡!

藻水华的出现是水质恶化的结果,不是水质恶化的原因!当然,藻的暴发也加速了池塘生态系统的恶化,尤其是老化、死亡的藻释放的藻毒素对所有养殖动物都有剧毒。因此,应该从源头上防止有害藻水华的出现(不要让水质恶化),而不是纠缠于有害藻水华用什么药物能处理(没有一种药物能处理恶化的水质)。一旦出现有害藻水华,不是杀了藻就完事,而是必须重建池塘生态系统。

定向培养的有益藻

传统的养殖理念,没有定向培养,靠自然水体中原有的藻类加入肥繁殖,这样有几种结果:1、藻类能够繁殖起来 ,但有可能是益藻或有害藻; 2、藻类繁殖不起来,原因是池塘中没有藻种或者条件不适合,不能尽快繁殖;现在倡导的定向培养,是在养殖水体中引入“藻种”,让池塘根据自己环境条件和养殖品种需要,选择易培养藻种,对养殖品种有益的藻种,使其成为优势种,并长期稳定在水中。

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关联的。有害藻类控制四部曲——有益藻种、定向营养、促进循环、及时分解死亡藻类,缺一不可。
水华是池塘生态系统恶化的一种外观表象,任何水质恶化,都有可能以水华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从本质上讲,只要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健康,自然就不会发生任何水华了。

作者: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范秀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