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③以入。中射之士④问曰:“可食乎?”曰:“可。”因⑤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⑥食之。是⑦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⑧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注释

  1. 荆王:楚国国君。
  2. 谒者:负责传达、通报的人员。
  3. 操:拿。
  4. 中射之士:宫中的侍御之臣。
  5. 因:于是。
  6. 故:因此,所以。
  7. 是:此,这。
  8. 明:表明,说明。

译文

有人给楚王献上长生不老的药,负责传递的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传递的人说:“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非常生气,就派人去处死这个卫士。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递的人,他说是可以吃的,所以我才把药吃下去,这件事我没有罪,有罪的是传递的人。况且献药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药就成了致人于死的药,这是献药人欺骗大王。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表明有人在欺骗大王,不如放了我吧。”楚王于是没有杀他。

文言知识

说“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判断词用,如“这是书”、“那是笔”。而在文言文中“是”多作代词用,相当于“此”、“这”。如上文中有三个“是”,均作“这”解释:1、“是臣无罪”;2、“是死药也”;3、“是客欺王也”。

“是”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对的”、“正确的”。如“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非曲直”。
  • 指“赞同”、“认为正确”。如“是己而非人”意思是“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

文化常识

《战国策》:由刘向进行整理、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

记载了战国至秦汉时期,一些谋士为了谋取富贵或者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针对当时的各国形势,为自己效力的主君分析内外形势、制定策略的说辞。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启发与借鉴

卫士与传递人对“可以吃”三个字有不同的理解,传递人理解为该药的使用方式是食用,所以说是可以吃,而卫士的理解是可以允许我吃。对语句的理解看来谁都没错。

而对于长生不死的含义,到底是得病可以不死、还是砍头可以不死,这些都没有限定。所以卫士就利用语句多义,进行概念的偷换,从而使楚王无话可说,自己得以免罪。由此可见中射之士是何等的才思敏捷、能言善辩。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

  • 春秋战国时,有人向楚王进献长生不老药。楚...

    春秋战国时,有人向楚王进献长生不老药.楚王正在殷切等待,结果他的侍臣接过药后,竟不顾一切地张口就吞了下去. 当时进献药物之人先是把药交给了守门的卫士.守门卫士接到药后,便急匆匆地向宫中跑去.楚王的一个 ...

  • 5个正能量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时间:2019-12-10 10:43:39   分类:励志故事 | 经典寓言故事 | Word文档下载 5个正能量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导读: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 ...

  • 晏子使楚原文及详细注释翻译

    文言文使楚整体用一个成语来说:自取其辱.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被晏子一一化解,且最后还被晏子侮辱了.这里可以看出,楚王所受的侮辱难堪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人入楚 ...

  • 第43章

    第43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柔:软,温和,灵活,变通,变化,顺势而为,无为 至柔,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若石之死

    原文 若石居冥山之阴①,有虎恒窥其藩②.若石帅③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④钲⑤,日入而举辉.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机,撤其备,墙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速生之药

    原文 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 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①无,方须求索.比②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③,然后示王."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不龟手之药

    原文 宋人有善为①不龟②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洸③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④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洸,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⑤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⑥吴王.越有难,吴王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冯妇之死

    原文 东瓯①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②苦之.海隅③之贾人适④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⑤无虎. 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⑥.玉二珏 ...

  • 经典文言文赏析|河豚之死

    原文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①其柱,不知远去②.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竖鳍③,鼓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④过而攫⑤之,磔⑥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⑦其忿,至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董遇论“三余”

    原文 董遇①,字季直,性质讷②而好学.兴平③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④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戎夷解衣

    原文 戎夷违①齐如②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③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④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⑤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q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献鸠放生

    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①献鸠于简子②.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③.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④之,不若禁民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魏文侯期猎

    原文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