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为老母亲寻找养老院的真实故事
熟悉栗子姐的朋友知道,
我们在上海常组织养老院的探访活动。
这样下来,就接触到很多真实的养老故事。
子女到底在什么状况下,把父母送进养老院?
入住养老院的刚需是什么?
选择一家养老院,最重要的是看那几点?
下面这个故事,给出了一些答案。
01
人到中年不易啊
小琪最近很苦恼。
原本日子过的算安逸。老公收入尚可、自己工作安稳、孩子不熊,婆婆给力。
这种岁月静好,被来自老家的坏消息打破了。
妈妈的老年痴呆症,情况愈演愈烈。
从前年开始,小琪觉得妈妈不太对劲。
她做饭时常把盐当糖,或者干脆忘记调料。
渐渐的,变成吃饭、穿衣、洗澡都得有人看着。
老父亲本来是个甩手掌柜,一辈子乐得妻子照顾。现在突然角色转换,狼狈不堪、连连叫苦。
父女俩商量半天的结果,是夫妻俩进了老家的护理院。
这里有医生可以开药,护理人员称心,价钱也便宜,两人的退休金差不多就够。
没想到这半年,妈妈的情况越变越差。
有几次,因为妈妈住院,小琪都紧急请假飞回老家。
几趟折腾下来,小琪发现,这是一个持久战,必须让父母来上海了。
小琪非常后悔,应该早点带妈妈去医院。
医生说,如果早中期确诊阿尔兹海默症,
可以吃药来缓解病情。
妈妈的情况不会恶化的这么快。
发展到现在,已经全天都离不开人了。
自己是独女,小时候父母转弯抹角提过生二胎的事儿。
被自己刚烈地拒绝了。
既然从小独占了父母的宠爱,现在就需要承担全部的责任。
02
住养老院的几个问题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子女会在什么状况下,把父母送养老院?
小琪说,她这种就是刚需。
找保姆怕虐待,辞职还得重新找人。
想来想去,护理院还有医务室,条件更好。
想想也是,健康的老人,哪里不能住啊。
入住养老院的刚需人群,是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
小琪要找的养老院,准确的说是护理院。
因为有过老家的经验,
所以小琪很清楚养老院和护理院的区别。
养老院一般接收的是活力老人。
有三高慢性病的不怕,有医务室甚至康复医院。
但如果半失能、失能、或者像妈妈这种失智的情况,就得入住护理院了。
养老院和护理院,床都不一样。
养老院的单间,其实和家里的公寓差不多。
但护理院的床,比较像医院的病床。
是那种可以摇起来,方便护工做护理的床。
03
选择护理院,最重要的是什么?
普通的养老院参观,一般是看房间的适老化设计、离医院近不近、医务室条件、还有餐厅、健身房什么的。如果绿化环境特别好,也加分。
但是、但是、但是这些都是活力老人的思路。
老人真正到了不得不住护理院的时候,
小琪说,她着重考虑的是这三点。
第一是距离。
小琪希望,护理院离家或者单位,近一点。
最好每天都能去看看妈妈。
远郊或者苏州这类,不考虑。
她有亲身经验,在老家护理院也不错,但妈妈一旦进医院,她还是要飞过去。
距离近太重要了。
养老院的鄙视链,她也有耳闻。
1个电话打过去,子女1小时就能到的,是食物链的顶端了。
然后依次是、一天能到的、一个月能到的、没有儿女能到的、一直沉到最低处。
第二是护理人员。
妈妈失智,整天糊里糊涂。
护理人员的素质如果差,小琪担心她受虐待。
要找一家口碑好的、护工素质高一点的。这样一来,估计不能太便宜。
第三就是价格。
打听下来,小琪心里一凉。
公立示范护理院,比如第三社会福利院,护工口碑好,价格也便宜, 但本地人都得排个几年,外地人更别想了。
低档民营,也有5000块的,但几乎不能住的样子,油腻又阴暗。
小琪听说过泰康养老社区、护理口碑非常好,但妈妈一个人就要2万多,实在住不起。
现在小琪正在奔波考察中档养老院,妈妈的养老金肯定不够了,自己咬咬牙贴上几千块。
结论是,市场上各种品质的养老院都有,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
尾声
小琪的故事讲完了。
父母的养老、我们责无旁贷。
但我们的养老,是否可以提前筹划、
不留给子女这么多头疼的问题?
P.S怎么尽早发现老人的痴呆症状?
MMSE表,或许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