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上的建筑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听老一辈讲述脚下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
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历史,用心去聆听来自过去的声音,感受古人传达的智慧,关注我,跟着我们一起去追寻先祖的脚步,挖掘出那些尘封在泥土中的历史!
正文
德国历史上的建筑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大家好,我是专注于历史解说的小编,奇妙君。德国在第二次大战期间,造成的损失比任何国家都严重。战争期间,约有500万户住房被破坏。但战后共经济恢复较快,战后其国民总产值直接跃居美、日之后,为世界第三位。德国在战后,首先考虑的是住宅建设问题,到60年代,其住房问题已基本解决。
战后,德国的建筑方向一直是以国际主义建筑为主导,从柏林和法兰克福两个城市可以看出,德国在30多年的工程实践中,都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的。由于其工业基础较强,工业生产一直很发达,所以建筑工业化很快就实现。在当时成为了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德国的居住建筑已经满足,所以把精力完全放到着重质量的提高。此外德国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有很多创新,其施工机械设备在世界上都占领先地位。德国多采用整体装配式结构体系,其施工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如1979年,汉堡市一家建筑公司,在市中心仅用65小时,就完成了一幢26米高的七层办公大楼的全部装配工作,总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施工速度最快的一例。
德国在建筑材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他们积极研制和发展轻骨料混凝土,并且广泛应用于承重结构。成功地采用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制作了100米跨度飞机库屋架。此后,德国又开始了玻璃纤维水泥的研究,并在实际中作为承重结构材料加以应用,取得了成功。1977年曾来用玻璃纤维水泥,在斯图加特市建成了一座展览厅,该厅直径为31.02米,高5.6米,其屋盖是由自承重八瓣形薄壳组成,壳厚仅1厘米,展览大厅屋盖总重量还不到25吨。德国又研制了一种保温墙板,它是由两层混凝土夹心聚苯乙烯板组成,质轻且保温性能极强,另外还研制成镀锌钢板泡沫塑料复合屋面,该屋面是在镀膜压型钢板中再来一层聚氮酯泡沫塑料,在80℃的温度下,由液态原料发泡成型,再与型钢板粘合而成。重量极轻,每平方米仅10-14.3公斤,比常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重量减轻80%左右。其隔热性能也极好,热阻值3倍于加气混凝土板。
后来,德国又和日本共同研究成功热固性聚氨酯保温材料,隔热性能强,容重最轻,每立方米仅为30~35公斤,做成板材后每平方米仅7~8公斤,其抗弯强度可达9公斤/厘米,与屋面板的粘结力很强,复合强度也高。由于其表面密实,材料内部是闭空结构,吸湿性低。德国作了大量的试验,在36个月内,其吸湿率仅为0.5%,因此决不会因吸湿而降低保温效果。此外该板材的耐气性也很高,德国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中,并引起世界上建筑界的重视。德国在空间网架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如迪赛尔多夫新博览会的展览大厅,采用了庞大的空间网架结构,其空间面积达1226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覆盖面较大的建筑物。以及德国在西柏林完成的一座庞大工程——西柏林国际会议大厦,平面为300 × 80米,高37米,内设有大音乐厅及两个大会议厅,并有可供2500人及5000人同时用餐的大餐厅,另外还有八个不同用途的大厅,以及办公室和各种服务性房间等。
该会议大厅内设48部自动扶梯和48部电梯,在大厦北部屋顶上,尚有可停放650辆汽车的停车场,地下也设有停车场。大厦的结构体系,采用9米高的钢筋混凝土门式钢架,与12福钢桁架,然后钢析架再架在门式钢架柱子上。此外大厦地基是砂性土,整个地基的开挖,采用了快速开挖法,昼夜不停,总开挖量为32万立方米。混凝土全部采用现浇工艺,工程量极大,一架过染就需浇筑1000立方米混凝土,一福桁架重量达600吨,混凝上模板呈盒子形。盒模的侧面,在浇完混凝土之后,可以拆开。模板在钢轨上进行拼装,钢轨就架放在钢筋混凝土柱子的悬臂上,一根过梁从拼装模板到拆除模板,一个月即可完成,速度非常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