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与《十钟山房印举》附印赏

0.03 无法比拟的高清快乐

来源:中国书法报微信公众号

十钟山房

“北万印,南西泠”,其中“万印”所指便是簠斋主人陈介祺的万印楼(因其收藏有十口钟又称十钟山房)。陈介祺集万方玺印进行了科学的分类编排,依照印式、印材分类,故名为“印举”。《十钟山房印举》是陈介祺的典型代表作,也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篆刻学巨著,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

《中国书法报》特策划陈介祺与《十钟山房印举》专辑,让我们跟随孙慰祖、陆明君、邓华、孙敬明、慈文德、蒯宪、朱琪、庸堂诸位先生一起体味陈介祺和万印的风骨与内蕴……

壬申本《十钟山房印举》

“万印楼”藏印与《十钟山房印举》的编纂

 文丨孙慰祖

陈介祺(1813—1884),号簠斋,是晚清金石学繁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清代著名金石收藏家。簠斋于三代及秦汉铜器、玺印、封泥、钱币、刻石、砖瓦、陶文的收藏、鉴别与研究方面,几乎都达到了一时无出其右的规模和高度。作为一代收藏大家,簠斋的超迈群伦之处在于其对收藏的范围选择、整理与研究,他视野宽阔、构想高远,拥有独特的学术见地和文化旨趣。在他众多的金石学著作中,特别是在形成系统的代表作《十钟山房印举》(以下简称《印举》)以及与吴式芬(1796—1856)合撰的《封泥考略》(以下简称《考略》)中,他的独特之处都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簠斋印集

《封泥考略》

陈介祺以“万印楼”自号其斋。他收藏玺印之富堪称“古今独步”,对于古玺印的鉴定、研究所达到的程度,同样是前无古人。簠斋的《印举》,开创了不同于宋元以来古玺印资料编纂整理与研究的新体例。《印举》与《考略》两部编者也为近现代古玺印学研究和篆刻艺术普及提供了新的学术资料,被视为中国印谱编纂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陈介祺所辑的《印举》已为世所熟知,然而对于万印楼鉴藏玺印的过程和编集《印举》的始末,以及《印举》先后形成的不同版本,仍然有必要做出比较具体的探究和梳理。

——选自《中国书法报》第1版

平阴都司徒

亡麋

□阳都□□

庚都丞

泃城都丞

簠斋藏印概略  

文丨陆明君

簠斋藏古玺印以陕西、山东出土者最多,原因是:其一,此两地为上古时期古都郡邑集中之处,如王献唐《五镫精舍印话》中所云:“据故书纪,市贾传闻,各省出土情形不同,有极多者,有极少者,间或寥若星凤。大抵以陕西、山东二省最为美富,次则河南、绥远,又次则山西,又次则河北、安徽,其余各省及边塞区域,偶或一见,大江以南,间出唐宋以下印章,周秦几绝无仅有焉。秦汉官印之富,当首推陕西,古玺则推山左,次则绥远,余省虽皆出土,实为远逊。至秦汉私印,几无省无之,亦以陕、鲁二省为多。”其二,簠斋与苏兆年、苏亿年等西安古董商联系较频,尤其与苏氏兄弟在归里前即有来往,以金石相交达30多年,陈氏所藏秦陕所出之印,多与他们有关。其三,所处地利之优势。同治、光绪年间齐都故址临淄,出古印最多,邹县之纪王城亦多有出土,潍县及周围各郡邑故地,如峄山、临沂、日照、诸城、莒县、胶县、即墨、高密、安邱、益都、博山、淄川、昌乐、临朐、历城、济宁、滕县各处也都有部分古玺印出土。簠斋收印最早,并派专差至各地区收购。奔走于四方为簠斋蒐罗古印及金石器物者,主要有高文翰、赵允中、杜锡九、马庆灏等人,马为临淄人,其余皆为潍人。

——选自《中国书法报》第2版

君之信鉨

母□鉨

□□之鉨

计官之鉨

专室之鉨

桤湩都禀鉨

“万印楼”与《十钟山房印举》 

文丨邓华

陈介祺一生的成就大部分都体现在他的著录里面,他的著作有30多种,最著名的是《簠斋印集》(早期)和《十钟山房印举》(晚期)。

其中,《十钟山房印举》是陈介祺的典型代表作,也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篆刻学巨著,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这部著作,是以他本人收藏的万方古印玺钤制的。陈介祺摒弃了前人钤制的印谱杂乱无章、不便查阅的弊端,进行了科学的分类编排,依照印式、印材分类,在何昆玉、陈厚滋、王石经等人的鼎力协助下,先后用了十年的时间才编撰钤制完成。该巨著共分30举,191册,收玺印10402方,是金石学界和印学界的扛鼎之作。

万印楼

编钤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从同治十一年(1872)开始,陈介祺收集李璋煜、吴式芬、吴云、吴大澂、李佐贤、鲍康诸名家藏印,督其子厚滋与何昆玉二人编钤成书,由于采用举类分列编排方式,故称“印举”。集印玺万余方,用粤纸钤成十部,每部五十册,此乃《十钟山房印举》初稿,因当年陈介祺年60岁,故称“六十岁本”。光绪九年(1883),陈介祺继续得印增多,由吴大澂提议,又进行了一次增编,是用吴中六吉棉连纸拓制十部,每部191册,作为家藏。此次增编稿,当年陈介祺71岁,世称“七十岁本”。由于陈介祺收藏玺印奇富,又有志同道合的金石朋友帮助审定,所以《十钟山房印举》是集名家藏印,而且审择精细,集印奇丰,成为一部印林巨册,是后人学习篆刻的典范。

——选自《中国书法报》第3版

王戎兵器

长金之鉨

长戌

长章

建明德子千亿保万年治无极

千西万年

陈介祺:天将金石付圣手  

文丨孙敬明  慈文德

在中国金石学发展史上,陈介祺是集大成者,收藏研究与学识均媲美前代与时贤。其对庋藏文物的相关信息均旁搜远绍,力求完备,注重田野考古调查,在对青铜器研究上注重器物的形制、花纹与文字书体,被李学勤称为考古类型学之萌芽。陈介祺不仅是金石学之集大成者,而且其新的思维方式方法还由传统金石学架起通向考古学的桥梁。中国自主的考古发掘,应属在金石学引领之下的最新探索形式,如安阳小屯,若无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则不可能会有十余次的考古发掘。中国积累数千年的金石学,应该是中国新兴考古学的基础,而考古学则是在不断汲取传统金石学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选自《中国书法报》第4版

明威将军

宣威将军

鹰扬将军章

虎奋将军章

平武将军章

伏□将军章

假伏波将军章

近威将军章

䮾骧将军章

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印文释汇  

文丨蒯宪

高陵车

陈进整理陈继揆著《十钟山房印举考释》称,簠斋言:“此掌车之印。《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车仆,掌戎车之萃,广车之萃,革车之萃,阙车之萃,轻车之萃。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萃,副车也。此曰,高陵,地名,或掌五戎行师之节欤?”曹锦炎《古玺通论》曰:“高陵,齐地名,确切地待考。”“车”本指车辆,玺文之“车”应指车辆管理和制造机构。岩案,秦地有高陵,孝公十二年置县,故且从之。《古玺汇考》归楚。

东阳津泽王节鍴

《古玺通论》曹锦炎释“津”。何琳仪、冯胜君《燕玺简述》释“海”。陈继揆《十钟山房印举考释》曰,首二字“东阳”;第三字或释“汇”“淮”“氵”“汪”各不同;第四字均释“泽”;第五字非“王”是“玉”;第六字“卩”,节也。《说文》,端,信也。《释名》,节,赴也,执以赴君命也。《说文》中瑞从玉为信也。《周礼》春官有典瑞,地官有掌节。“鍴”,即燕国之瑞之专用字,在玺同篆。末三字应释为玉节瑞。岩案,古玺文言官、言用有之,言质者不见。“津泽王节鍴”或“东阳水官之玺”,且从曹说耳。

——选自《中国书法报》第5、8版

高陵车

东昜海泽王卩鍴

(注:因部分印章释文学界尚存疑,故本报
所标释文从山东人民出版社《十钟山房印举》)

《十钟山房印举》“巧工司马”印读记 

文丨朱琪

我们由《十钟山房印举》所收四方“巧工司马”印,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两方“巧工司马”印实物,可排比出一个自三国至南朝的同品官印序列样本,进而可以窥见这一阶段官印文字风格特征的演进。由于实物资料的欠缺,目前更多仅能从印文风格特征进行分析研判,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具体而言,东汉末三国时期,印文往往更注意笔画间的匀落所形成的明显差别,印文笔画较粗,有浑厚敦实风貌。西晋官印文字笔画齐整匀称,技法上承接了曹魏印工,线条外圆内方,起讫处推修平齐,折笔外廓呈圆意,似“折钗股”。总体风格严谨生动、清朗工致,不似汉末三国线条之敦厚,颇有复古风度。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官印多为凿刻,字法隶化明显,结体方正,笔画渐趋细劲硬朗,接笔处亦生硬。南北朝时,官印制作更加渐趋草率,字体逐渐带有楷化意味,章法布局凌乱不工,笔画亦常呈现出或粗陋、或尖利、或刻露的荒率意味。

巧工司马   十钟山房

巧工司马   十钟山房

巧工司马   故宫博物院

巧工司马   故宫博物院

巧工司马   十钟山房

巧工司马   十钟山房

总体来说,两汉至南北朝官印印文的体势变化是由圆转工稳向方折平直缓慢演变,其风格亦由精严端秀逐渐走向荒率苍凉。这种书法、篆刻方面的特征变化的原因除了孙慰祖先生认为的时代演进因素及印工、书佐的个体风格、习惯直接相关以外,应当与整体社会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动荡不安,以及文书制度改变造成的用印制度变化甚至施钤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选自《中国书法报》第6版

乘马尊印

大医丞印

郭勋

緁伃妾娋

万岁

童□私印

熊禄私印

维天毋□

《十钟山房印举》·访谈

《十钟山房印举》作为印学史上一部汇集各家收藏古玺印的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及收藏价值,本报为此特策划《十钟山房印举》专辑,特邀山东人民出版社《十钟山房印举》主编庸堂就有关问题进行访谈。

《中国书法报》:请谈一下《十钟山房印举》在印学史上的地位及本次重新刊印的意义。

庸堂:《十钟山房印举》作为印学史上一部汇集各家收藏古玺印于一谱的先例,辑录古玺印之多之精前所未有,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是一部空前的巨著。规模上内容宏富,收集各家所藏古玺印编订,“汇聚万印,为古人传”是簠斋一生的心愿;编辑上仿吾丘衍《三十五举》之例,按举分类编排,收录印蜕皆为三代和秦、汉、晋官私印,让其成为印学传统中最为正统的主脉。此书一直被视为印学圭臬与经典,对近现代古玺印学研究和篆刻艺术的发展、普及,提供了学术资料和推动作用,在中国印谱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印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山东人民出版社

《十钟山房印举》

主编:庸堂

本次重新刊印,我们秉承簠斋“念一生所聚,不可使古人不传”之愿,以宏印学,其意义主要表现在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这三个方面。艺术上,本书收录10393方古玺印,艺术风格多样,气象万千,而相同印文的收录更是各具姿态,字法和风格的变化,皆是汉印精深的体现;而“印宗秦汉”的美学思想,更让本书的艺术性和学术性得到融合。“印宗秦汉”的理念最早在元代被吾丘衍、赵孟頫提出,到清代这一美学思想被完善和正确认识。周铭《赖古堂印谱·小引》中云:“论书法必宗锺、王,论印法必宗秦、汉。学书者不宗锺、王,非佻则野;学印者不宗秦、汉,非俗则诬。”由此可见,时人已将秦、汉印章比作锺、王,视其为学印的必经之路。本次刊印为广大读者及专业学者提供了珍贵的范本资料,对篆刻艺术的研究学习,对印章刀法、字法的探究和欣赏都有很大帮助,为中国篆刻艺术瑰宝。学术上,本书是重要的金石学、金石文字的研究资料,古玺印作为文字的流传载体,能够帮助我们探究历史、探究文化,同时对陈介祺的学术思想、古印分类研究均有助益。而于出版,民国以来的出版均以涵芬楼石印本为底本,多次翻印,又受限于数据采集和印刷技术,均难以媲美本书,且如此工程浩繁的采集、设计、排版、编辑工作可以说“成书容易却艰辛”,不仅填补了以原谱为底本的高清出版之空白,又令本著的欣赏、学术研究及收藏价值倍增。

——选自《中国书法报》第7版

《十钟山房印举》内页

孙慰祖 序

《十钟山房印举》选登

殿中司马

殿中司马

部曲将印

部曲将印

都水参事

千秋乐平单祭尊印

汉保塞乌桓率众长

宜津阳印

汉匈奴守善长

汉卢水佰长

上贤事能

公耳异

魏□

异□

任彊

侯志

新成甲

曲革

骄奴

赵凤  世起  赵凤印信

夏季卿

苏子宾印   苏勃私印

任贤友印

尹弌私印

大利日王君

徐成□徐仁

冯亮印信

刘次卿印完封请发

雝元君印愿君自发封完言信

淮阳王玺

宋婴

部分图片由

山东人民出版社《十钟山房印举》主编庸堂提供

特别感谢陈介祺研究会对本专题的友情支持

(0)

相关推荐

  • 战国三晋玺印欣赏(一)

    战国 · 三晋 玺印 第一集 共计 18 件 (如有侵权,请告知)                  战国 三晋 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 ...

  • 陈介祺的桃花源

    芙蓉街是一个很窄的小巷子,位于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与巷子外东风街上的车水马龙相比,这里相对安静而悠闲.巷子的北首有一座青砖彻成的二层小楼,这就是著名的万印楼,是清代金石学家.大收藏家陈介祺的故居,现 ...

  • 陈介祺与《十钟山房印举》

    <十钟山房印举>历来被学界认为"世无定本",其自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十年(1884)13年间,经陈介祺多次编订,数易其稿,苦心经营.然而,直至陈介祺离世前都没有 ...

  • 《十钟山房印举》在当下篆刻学习中的地位和影响

    陈介祺编纂的<十钟山房印举>,自同治十一年(1872)问世以来,迄今已近一个半世纪了.由于此书辑印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传布之广,影响之深,均为中国印学史之最. 我与<十钟山房印举&g ...

  • 官宣丨时隔百年,最善本《十钟山房印举》出

    陈介祺,号簠斋,清末最负盛名的金石学家之一.<清史稿>称其"所藏钟鼎彝器为近代之冠".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考古学>赞誉他为:"清代金石学家中收 ...

  • 官宣丨时隔百年,最善本《十钟山房印举》出版预售

    陈介祺,号簠斋,清末最负盛名的金石学家之一.<清史稿>称其"所藏钟鼎彝器为近代之冠".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考古学>赞誉他为:"清代金石学家中收 ...

  • 《十钟山房印举选》,超清!

    公众号 陈介祺 (1813-1884):道光二十年进士,官编修,侍读学士,书工篆隶,自成面目,富收藏,集近万纽印和十口钟,故名其斋室为'万印楼'和'十钟山房'. 作品欣赏 作品来源:<十钟山房印 ...

  • 陈介祺《印举》所录古印的来龙去脉

    十钟山房,山东潍坊陈介祺故居 晚清陈介祺收藏彝器.铜镜.钱币.陶文.石刻之富,以及在鉴定考订和传拓方面的成就,堪称独步一时.他亦以"万印楼"自号其斋,对于古玺印和封泥的鉴别研究,簠 ...

  • 赏大美,寻真意,品深情一一中考古诗鉴赏方略举隅 |“中小学读写快速提升”系列公益讲座

    指导阅读 提升写作 赏大美,寻真意,品深情 一一中考古诗鉴赏方略举隅 公益讲座 主讲人:左传海   时间  :2017年7月29(周六)9:00-11:00   地点  :潍坊市坊子区尚文中学 (潍坊 ...

  • 清赏丨《石鼓文》善本举要(内附上海博物馆藏项源本高清大图)【一点资讯】

    仲 威 <石鼓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刻石文字,是现存最早铭刻于鼓形石体上的"史籀之迹"和四言体叙事诗,史称"刻石之祖".石鼓共有十件,每件各刻四 ...

  • 赏春随吟

    天热预示春光逝,花开展姿初夏天. 鸟语悦耳响林间,牡丹竞艳满花园. 悠闲自在观山景,开心致富赏丽苑. 中华圆梦任重远,民族复兴喜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