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清热解毒消肿类 阳谷—侠溪
【单穴功用】
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本经经火穴。穴在手外侧(尺侧),当兑骨(尺骨茎突前外下方)凹陷处,形如小谷,故名阳谷。本穴具有疏调经气、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颈颔肿、手腕及前臂外侧(尺侧)疼痛、热病无汗、头眩目痛、耳鸣耳聋、牙痛、舌强不能吮乳、小儿瘛疭。
侠溪,又名夹溪。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本经荥水穴。侠溪者、水也,有水可称为溪。穴居足小趾、次趾歧骨间,本节前之凹陷处,因其两趾相夹之间如溪,故名侠溪。本穴具有清热泻火、平肝息风、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眼外眦(外眼角)肿痛、头痛、目眩、耳鸣、耳聋、颊颔肿、胁肋痛、足背红肿、五趾痉挛、足心发热、热病汗不出。
【伍用功能】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脉气所行,为本经经火穴。火性炎上、属阳,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之功;
侠溪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溜,为本经荥水穴。按'荥主身热'之理,有清热泻火、滋水涵木、平肝息风、通络止痛之力。
二穴配伍,协力而行,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之力增强。
【主治】
1.目赤肿痛,证属肝胆火旺者。
2.颔肿口噤诸症。
3.胸胁胀满、疼痛等症。
4.伤寒热病汗不出等。
【操作法】
阳谷:侧掌,手心向前,由腕骨直上,相隔一骨(三角骨)的凹陷处取穴。直刺0.2~0.3寸。
侠溪:正坐垂足着地,于足背第4、5趾缝端取穴。斜刺0.2~0.3寸。
【经验】
阳谷—侠溪伍用,出自《百症赋》:'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医宗金鉴》:'侠溪主治胸胁满,伤寒热病汗难出,兼治目赤耳聋痛,颔肿口噤疾堪除'。盖一以阳谷疏解太阳经气,而清热泻火,解表退热,消肿止痛;一以侠溪疏解少阳经气,而清热泻火,通络止痛。合而用之,太阳、少阳二经并行,故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解表退热之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