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此章言圣道无声无臭,不睹不闻,极矣至矣,信者诚也,信于言而不为美,美者鲜也,美于言而不为信,至道少言,至玄寡语,少言寡语,至道立基。辨者,分剖也,善者,存道也,有道之士,不分人我,谓之善者不辨,能辨别明白者,务于外,聪明外用,日耗元精,不能默默自守,为无道之不善也。知者聪明过人,博览世事,而不为知道之善者,精神全用于外,不能笃慎固守,与道相离,谓之博者不知。言其善道者,不睹不闻,无言无动,那善道的圣人,何常存观之心,虽不睹而实内睹矣;何常存闻之心,虽不闻而实内闻矣;何常存多言之心,虽不言而实有言矣;何常存不动之心,虽不动而实内动矣。圣人之心空空洞洞,无毫发挂虑,心地光明,内外贞白,谓之圣人不积,故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言其圣人之心,与天平等,济人利物而无害,圣人之为道也,中和而不争,言其不博不辨不信,固己,不博不辨不信,故心地不积,心地不积,故圣人善为道者,故不争,不争才与天平等,平等才不分人己,济利而不害。吁,圣人之心,美矣,善矣,知矣,中和而合道矣。

(0)

相关推荐

  • 《中庸》注释(二十八)

    [原文]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文]至为真实无妄之次,可以曲成万物而不遗,虽曲折亦能返归真实无妄.内心真实无妄,自然会从外表流露: ...

  • 《中庸》注释(二十六)

    [原文]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真实无妄而内心通明,叫做性:明乎至善而返归真实无妄,叫做教.真实无妄则自然通明,明乎至善则能真实无妄. [注释] ① 总说 唐· ...

  • 道德经71章译文/原文:什么是知病?圣人如何对治知病?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七十一章 破无明章\破 ...

  • 《中庸》注释(十)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只是隐遁和行为 ...

  •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至八十一章解读目录

    <道德经>第一至十章解读目录 <道德经>第十一章至二十章解读目录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至三十章解读目录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至四十章解读目录 <道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此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释:此章教人以柔以弱修身,以和以中修道. ...

  •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转载--[信言不美 ...

  • 道德经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道德经的最后一章,这一章节继续发挥了老子的辩证思维,值得细细品味. 先贴下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 ...

  • 道德经讲义-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道德真源

    此章总结通部,示人<道德>一经皆真实无妄之言,不得以文词不美将此经置之高阁而不论不议也.须知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言,有言皆障,然为教化众生,不得不权立虚名以为后学津梁.既有言矣,则言 ...

  • 道德经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忠诚正直.尊重事实的话往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释:此章克己修为,笃慎自守,和怨于人,而不自取之也,和怨于人,必有余怨,安可为克己笃慎者也.善修己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注释:此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