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探讨应当有所“限定”
毋庸置疑,《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确有共性可寻,但二者共性或相似性的讨论,不能脱离《周易》成书的时代背景,故而应当有所“限定”。
《周易》成书的年代以及社会背景,决定了它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巨大差异。就其性质而言,大多是自然科学与《易传》的攀附,建立在哲理、数理之上。《周易》所谓的“广博精微”是有时代限定的。当时(商末周初)的生产力决定它的“广博”与“精微”,给爱因斯坦一把石斧,他能凿出相对论吗?显然,《周易》与自然科学探讨就有诸多的限定。不仅仅是历史背景与其性质有限定,而且研究方法也有。有限定自然就有“超越”,如洞察和把握宇宙万物生成演变普遍规律,以及探究天地人之内在关系等问题,不乏一些超越时空的共识。
近代易学史上,随着西学输入,易学流派中的象数派,逐渐开始采用区别于传统象数学者的研究方法,以新的自然科学知识治《易》,便有了“科学易”的说法。后来,随着两岸交流的加剧和扩大,“科学易”由海外、台湾而大陆,愈演愈烈”。《周易》与自然科学的相关话题也多见于期刊杂志。《周易》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都扯上了关系。
什么《周易》与“DNA螺旋结构”,“易卦的数学逻辑”,“《周易》卦序的数学建构”,“六九爻题与量子纠缠”,“《易》与元素周期系”等论述,屡见不鲜。这些个研究大致有这样的成果。无非就是:其一,《周易》与自然科学之间有关联;其二,天文历法或数理逻辑的探讨有利于揭开卦符及卦序之谜;其三,《周易》里的某些思想或方法可供自然科学借鉴。除了第二条较为有价值,其它的功用,《尚书》《左传》等其它古籍也有,没什么稀奇。
以比较热门的《周易》与量子力学为例,传闻有“大师”讲,量子力学的起源和《周易》有关云云,这都是常识问题,居然有人大吹特吹。《周易》与量子力学的研究,意义不大。笔者为了寻其一二,写过一篇名为《〈周易〉与量子力学及量子纠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入选易类文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文章,拙作综合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及平台相关论据,结合二者产生的背景,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周易》与量子力学的研究除了共性,或“波粒二象性”等理论的相似性等,几乎没发现其它可持续研究的命题。《周易》与量子类的探讨,除了标题醒目,内容大都靠拼凑。因为《周易》的历史背景在哪里,那个时代还没有物理学科,更别说描述微观世界“量子理论”。
《周易》与古天文学及数学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但也有所“限定”。“观象授时”与“取象比类”(《易传》里的仰观俯察)对探究卦符、卦画、卦象,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观象的文献要参照《周易》的时代背景。本人拙作《周易与古天文历法探究》一文有详细探讨,此不再累赘。不过要注意,以现代天文学的角度去解读二者的关系,又步入了用方程组解答小学应用题的老路子。
《周易》与数学的探究,一是六十四卦与符号关系的探究;二是卦序与数理逻辑系统的关联,都具有数学内涵。但这也是有所限定的,这就要考虑《周易》成书年代的数学水平,以现代数学理论去附会,推演方法与答案或许都能自圆其说,问题是,《周易》的作者即便坐地而起,也读不懂今人的“学术玄论”。这就好比,设问:“船边刮着软梯,离海面2米,海水每小时上涨半米,几小时海水能淹没软梯?”解决这个数学题并不难,但是,我们探究一个问题,首先要论证命题,不能违背常识,水涨船高的道理,老百姓都知道!
用“方程组”解读小学数学数算等问题非常给力,但前提是,小学生不知道怎么解“方程”。所以,《周易》与自然学科的研究,首先不能违背常识,不管你的学术水平有多高,易学头衔有多少,抛开《周易》的成书背景,大谈特谈它如何穿越时空,有如何威力等,有些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不过,一门学科也要与时俱进,有超越的思想及方法,当学以致用。如《周易》所述的思想哲理,简易与变通,天人关系等,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应当弘扬继承。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所述观点未免偏颇,本文不过一家之言,旨在抛砖引玉,望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