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房是我儿子买的,你无权赶我走”“你果然不是好婆婆”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虽然都关乎到“利益”二字,但君子之间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在一起,而小人之间则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暂时假装团结,世界上是勾结,终极目的是为自己。

这既是道德层面的规则,又是做人的准则,群体社会需要有这样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规则规范个体的行为,否则没有一定之规,所有人都自私自利,从长远来看,对个体和群体都没好处。

这里所讲的“群体”可大可小,一个小集体,一个家庭,也属于群体的范畴,其中的个体同样应该遵循做人的准则。就拿家庭来说,如果大家都自私,就不存在家和万事兴;如果有人会做人,有人不会做人,同样会闹矛盾。

尤其是通过婚姻组成的家庭,如果不用一个合理的准则维系成员的平衡,则很容易溃散。下面这个女人就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人生中有些事只有自己经历了才明白怎么回事,比如说识人之道,虽然前人总结了很多现成的经验,但因为经验不是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经验都记住,很多时候,我们的经历是在验证某个经验的准确性。

就拿我之前的那段婚姻来说,以前没结过婚的我,虽然也听说过很多婚姻方面的注意事项,但自己没经历过,做不到面面俱到把所有问题都注意。都说判断婚姻合不合适不能只看表面,但有时候人会大意。

我当时就大意了,看到一切顺利,婆家人也很好说话,就没多想,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幸运儿,不会经历别人的那些破事儿。可是,好景不长,等到结婚后,问题就渐渐浮出水面了。

简单来说,婆家人之前只是看似很好说话,事实上,他们好说话是有条件的。他们一家人约定好了,结婚时暂时不让我花钱,等到结婚以后再算账,想要拿我的钱给他弟弟买房,如此一来,占便宜是他们,吃亏的是我,哪怕我花了钱之后要离婚,也很难把自己的钱给要回来。

没有人提前跟我说这种问题,婚后突然发难问我要钱,我当然不会同意。婆婆不想算计落空,就赖在家里不走,想用这种方式让我妥协。我一而再再而三跟她讲道理,请她离开,她却置若罔闻,每次都说房子是她儿子买的,我无权赶她走。

她的所作所为让我认识到她不是好婆婆,她儿子在我面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我认识到他早就知道婆婆要算计我,他却从没跟我讲过,如此来说,他也算不上好丈夫。本该团结的一家人,最后变成了他们家沆瀣一气欺负我,我当然不会继续停留,因为这不仅仅只是我损失了一笔钱那么简单,重点在于,如果我这次妥协了,以后肯定还有更多大坑等着我,我可不想等到以后没有退路的时候再后悔。』

02

如果以前文中提到的《论语》中的那句话为标准,前面那个女人的婆家人就算不上君子,在家庭这个小集体当中,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勾结而非团结,这种情况下,不管她自身是小人还是君子,都会跟婆家人合不来。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她的婆婆,在婆家那样一个群体当中,她婆婆应该扮演的是带头让家庭和睦的角色,而非破坏家庭和睦的角色。或许在她婆婆看来,自己的做法就是为了家庭和睦,但是她没有把媳妇算在内,说白了,她没把媳妇当自家人,而是当成了外人,觉得不能只是婆家为媳妇花钱,媳妇也必须为婆家花钱才公平。

虽然说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很重要,但不管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个家庭,都想要有领头羊,都需要有领导来掌控全局,结合前面那个女人的婚姻来说,她的婆婆就应该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如此才能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树立榜样。

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一样,不管人到中年还是人到晚年,都应该明白“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道理,这不仅是个体做人的规范,同时也是个体在群体中需要遵守的准则。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群体中的人都能做到如此,怎么可能会不和睦呢?

03

虽然说前面提到的做人规则适用于所有人,但有时候没办法把所有人都调整到同一个频率,关键要看每个人自己是否自觉,能自觉管理自己的人,当然会要求自己多做对的事,少做错的事。

对于能自觉管好自己的人来说,不难判断出他人是否能自觉管理自己,这时候就需要做取舍,可以跟自觉的人深交,同时远离不自觉的人。

结合婚姻来说,其中有一个“依赖”问题,有的人结婚就是为了找个依靠,婚后虽然发现对方有问题,不值得自己依靠,但依然当成自己的依靠,这种不懂取舍的行为容易自讨苦吃,就像《哆啦A梦》中那句话:“总是依赖别人的话,就永远长不大。”

道理是很简单,可有些人存在这样的矛盾心理:虽然眼前的人不值得依靠,但除此之外不知道还能依靠谁。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封闭的心态,思维只停留在“找个人依靠”的层面,没有想过靠自己,所以才会在取舍方面优柔寡断。

不管是做自己,还是与人相处,我们都需要不断地突破,不能只是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一劳永逸,不能总想着靠别人,否则一旦别人不再让你依靠,或者你失去了依靠,加上年纪大了,你的生活会很难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