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圣庙:孔子最得意的孔门72弟子之首
字数 1225——阅读约3分钟
公元前481年,孔子刚从“周游列国”的噩梦中喘过气了。但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得意门生颜回,就这么骤然离世。
▲颜回像(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但年仅40岁就去世。颜回居住在距离孔子故居不远的地方,在现今发掘的鲁国故城范围内,孔府位于故城的南边,而颜回故居则位于故城北部。
时至汉代,人们除了祭祀孔子,也会配享颜回。作为72弟子之首的颜回,开始有了比较兴旺的香火。唐太宗时,孔子被晋升为先圣,原本被视为先圣的周公被废除,而接替先师一位的,便是颜回。到了唐玄宗时期,孔子的地位再度提升,被称为文宣王。而颜回也再一次被升级,此后尊称“兖公”。所谓兖公,即是以兖州一带地名为称呼的尊称。到了元代,颜回更被成为兖国复圣公。复圣之名,也始于此时。
颜回在元代地位又再次提升,而现今留存的复圣庙,也建于元代。复圣庙,不同于孔庙有诸多约定成俗的建筑,反倒比较像是用以纪念个人功勋的庙堂。其中大多数的建筑都与颜回生前经历有关。有趣的是,复圣庙与曲阜孔庙中,都有一口井。据说,分别是至圣先师与复圣生前使用的水井。
▲陋巷井
复圣庙中的水井,目前立碑名为“陋巷井”。这与颜回在论语中的记载直接关联,也是孔子对颜回评价中最好的一次。孔子认为颜回安贫乐道,并且自得其乐的心态,在春秋末年是非常高洁的一种性格,并称颜回相当贤能。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过,颜回的贤能并不是被孔子一个人虚构出来的,他的同门师兄弟,也都觉得他相当优秀。也因此,颜回最后下葬之时,并非孔子所希望的仅以薄葬对待。
▲孔子与颜回、子路
《论语·先进》:“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孔子的独自孔鲤也先于孔子去世,后来,孔子又遭遇痛失爱徒的悲怆。但尽管如此,孔子也依旧坚守着自己对于礼法的追求。根据礼法,既然已经封官进爵,那么在外出行就是不能徒步的。因此,尽管爱徒颜回逝世,孔子也不愿变卖马车为其风光大葬。
也许现今无法理解当时孔子的价值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从孔子对颜回的喜爱来看,绝对是不会吝啬于一辆马车的。况且,孔子最后把这个问题的决定权,丢回了颜渊的父亲颜路身上。可见他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生安葬颜回。
▲颜路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杞国公)
《论语·先进》:“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另外,颜回最后是否得到厚葬,其实也值得讨论。颜路之所以前来询问孔子,并非因为礼制问题,而是更重要的经济问题。在《论语》中记载,颜回家贫,住在陋巷,尽管人生在世可以安贫乐道,但是心跳停止后,再怎么安贫也是不会自己入土的。颜路实际上是来找孔子帮忙,让孔子对爱徒的丧葬费多多关照。
哪里知道,孔子的回答是以礼制作为婉拒的理由,并且巧妙的转化了无钱安葬的问题,反倒将问题的焦点转移到是否要厚葬颜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