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试述联律之避忌禁
试述联律之避忌禁
试述联律之避忌禁
王建民
《联律通则》在声律方面作了总结和规定,并在第二章传统对格的第十条中规定了避忌问题: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余以为尚有遗漏,即孤平问题。为此提出“避忌禁”三字之观点以约束对联的声律。为使问题表述和讨论方便,本文重点探讨常用的七字联。
1、避尾三仄
1、1问题的提出
尾三仄的例子在五律诗中非常多,但基本上都遵循着三仄尾拗救这一规律。如:常建诗中上联“清晨入古寺”即为尾三仄,但下联“初日照高林”用初字进行了拗救。大数据统计表明,七律的情况与五律不同,唐代出现的尾三仄的情况并不多,之后大体呈减少之势,这说明与七律这种体裁出现稍晚有关。即,诗人们的诗作尽可能避免尾三仄。七字对联与七律的对仗具有相同性。
七字对联的常格如下:
(1)平起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到,所谓尾三仄的对联通常是指仄起公式(2)的上联由于第五字用仄声而引起的,这样,此联尾三个字都为仄声。
1、2《联律通则》的解释
近期,中国楹联学会对《联律通则》作了正式解读,“尾三仄,是指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应平而仄”,“应该尽量避免出现,但在确实无法避开的情况下,也可入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尾三仄只是指五七言律诗句式而言”,对其他句式“则不必拘求”。
1、3尾三仄的实例
例1清﹡蒋仁
诗入司空廿四品;
帖临子敬十三行。
注:上联“司空”指的是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他以论诗著称,“廿四品”指的就是他的诗论《二十四诗品》,传为不朽之作。
下联“子敬”指的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十三行”指的就是王献之写的《洛神赋》,宋代的时候被刻在石上,自宋代以来,刻石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玉版十三行》。
“廿四品”的廿字为仄声,由于是最简不可拆,成为尾三仄,属于不可避免。
例2清﹡朱筠
隐钓风分七里濑;
品诗意到六朝人。
注:七里濑为地名。在浙江境内富春江上游。濑(lài),湍急之水。水激石间为濑。又,上联中的“七里濑”为尾三仄。由于七里濑为专业术语,所以也属于不可避免。
例3清﹡陶澍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注:此为上海豫园湖心亭对联。“石在水”是尾三仄,不是专业术语,余以为可以避免。
2、忌尾三平
2、1问题的提出
所谓尾三平通常是指仄起公式(2)的下联由于第五字用平声而引起的,这样,此联尾三个字都为平声。
据资料介绍,用大数据统计方式,统计唐以来律诗,五律样本计90986首,而尾三平的五律一共才166首;选取的七律样本共136960首,而其中出现“三平尾”的诗也仅有385首,可见尾三平在唐代已受到高度重视,是要忌禁的。
2、2《联律通则》的解释
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的解读为:“尾三平,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七言律句式对联基本上沿用诗律,故也以三平尾为大忌”。
2、3尾三平的实例
例4清﹡李銮宣
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注:此是浙江乐清雁荡山净明寺对联。这里的二灵是指雁荡山的灵岩、灵峰。“灵之间”是尾三平,犯忌了。
例5清﹡金农
高轩有松石间意;
清福从茗炉中来。
注:“炉中来”是尾三平,犯忌了。
例6清﹡吴熙载
鸾翔凤翥众仙下;
珠联璧合重光来。
注:“重光来”是尾三平,犯忌了。
例7清﹡翁同龢
逸群绝足信殊杰;
高秋爽气相鲜新。
注:“相鲜新”是尾三平,犯忌了。
例8民国﹡张伯英
山禽引子哺红果;
鸷鸟举翮连青云。
注:“连青云”是尾三平,犯忌了。
3、禁孤平
3、1问题的提出
在声律方面,对联的创作其实还有一大忌禁,是为孤平。这是指对联的下联尾字为平声外,只有一个平声,这副对联即犯了孤平。从上述平起对联公式(1)可知,下联第三字若由平声改为仄声的话即为孤平。
孤平是被格律规则认为比较严重的一种错误。平声太少,会破坏格律诗音节洪亮上扬,声音清亮,闲适悠远的感觉——这就是声调对写作意境的影响。所以在制定规则的时候,通常把出现孤平的诗认作出律,在科考的时候认定为不合格。合格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3、2《诗钟通则》的解释
中国楹联学会的《联律通则》没有对孤平的限制提出要求,但是中国楹联学会的诗钟文化研究院最近发布的《诗钟通则》(试行)限制了孤平。诗钟分为正格和别格两种,并列出公式,明确忌禁了孤平这种声律毛病。
3、2、1正格
(3)平起
上联:通平通仄平平仄;
下联:通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
上联:通仄通平平仄仄;
下联:通平通仄仄平平。
我们已知,所谓孤平通常是在平起公式下联产生的,由公式(3)明确规定了三个平声字。
3、2、2别格
(5)平起
上联:通平通仄仄平仄;
下联:通仄通平平仄平。
(6)仄起
上联:通仄平平仄平仄;
下联:通平通仄仄平平。
上述公式的下联也明确了必须有三个平声字。
3、3孤平的实例
由于孤平是作诗联的大忌,所以历代遗存的有孤平之错的对联甚少,笔者在《楹联丛话》和《清联三百副》均未找到实例。下例是笔者从诸多资料中挑出有孤平毛病的对联。
例9
求法求神求瑞降;
请像请符请褔回。
此联悬挂于上海城隍庙,作者和年代不清。客观地讲,此联寓情达意,重字“求”和“请”应用恰当,可惜的是下联只有两个平声字,即“符”和“回”,属孤平。
例10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是杭州灵隐寺的名联,其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下联中,“只”和“称”都是仄声,这样下联中只有两个平声字,“求”’和“心”,属孤平。
1、结语
(1)《联律通则》中要求的声律“避忌”还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其“禁”,即:避忌禁,也就是避尾三仄,忌尾三平,禁孤平;
(2)上述三种现象,尾三平最易犯,孤平实例特别少,说明历史上诗联家对此条要求最严;
(3)对联作为文学作品,切题或达意,乃至意境是放在首位的,声律是放在次位的,从达意的角度来说,例10应该属于优秀作品。
确保创作对联的合律和达意是每个创作者所需要解决的矛盾。
王建民(顽伯),化工工程高级工程师,项目管理专家。现为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楹联学会会员,上海老年大学对联课程讲师。上海黄浦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会员。《诗画天地》优秀签约诗人。著有诗词集《三闲野草》。
顾问:常 江
主编:杨 旭
编辑:李林森 徐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