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文苑│李曰明|散文作品《故乡.故人》

故乡.故人

  文/李曰明

  

  依稀往事中,印记最深的是故乡,想念最切的是故乡人。我的原籍是山东青州府兰柳县(此系古县名待考)北洼村,清顺治年间迁至盖平县榜式堡,后居青石岭后蚂虹咀村。该村在城北二十里处,初为“糠屯”,北有一村名曰:“猪甸”,遂改为:“蚂虹咀子”(蚂虹谐音马猴即狼),“猪甸”不让呛了,于是唤作:“炮屯”,因“炮屯”,有些突兀拗口,没有叫开,便将“猪”改为“朱”,音同字不同称之谓:“朱甸”,沿袭至今。

  我从记事起,便对故乡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浓的眷恋之情。当年,我的故乡并不美,奇穷。盐碱地、泥泞路、土坯房,汲水得到两里多地的村东头村里惟一一口水井去担(村西是盐碱地打出的水是咸的,不能饮用)。但这些并不能影响和抑止我去故乡的热望;我对故乡的眷恋不仅是因为村东山上有个神秘莫测的蚂虹洞,也不仅仅是因为故乡有香喷喷的苞米、乌米,还有那甜脆的菜瓜,而是那里有我至亲至爱的人——爷爷、奶奶和亲戚、乡邻……

  初上小学时,每逢休日或放寒暑假时,我便徒步二十多里路,去故乡看望年迈的爷爷和奶奶。(有时运气好遇到马车,好心的车老板便能让我搭乘一段路)临近中午,才抵故乡。故乡,对我是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那里有我可亲可敬的爷爷和奶奶,有我感情融洽的玩伴,有炊烟袅袅的故居……那时,年幼的我对故乡亲人的想念是那么强烈、那么执著、那么不可遏止。这也许就是老人们所说的骨血相关、骨肉相连吧。每每这种想念亲人的信念支撑着童稚的我,使我坚忍不拔地向故乡进发;尽管有时鞋底磨破了,脚掌打起了水泡,但我常常乐此不疲。呃,这就是亲情,难以割舍的亲情,血浓于水的亲情!

  故乡对我极具魅力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乡邻张如升老先生家的藏书了。(我的故居与张家仅隔两处房)我们《李氏宗谱》便是这位老先生于一九六四年拈笔代书的。

  张先生的两间农舍里皆堆满了书,里外屋皆有简易的书架,布满了各种书籍。他博览群书,嗜书如命,是位贤达的乡野饱学之士。曾被评为营口市诗词十大家之一,亦是营口地区首屈一指的“农民藏书家”。我常去张先生家玩,耳濡目染也沾了些书卷气,且对书的兴趣和痴迷与日俱增,张先生见我好学,又会胡诌几首诗,愈加喜欢我,便每每借书给我,还指教我。

  多年以后,我成家了,张先生又多次进城来我家,赠我多部书。记得有《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老残游记》和《西游记》(民国初年彩绘版)等。张先生也常到博洛铺和城里集市上卖书,大多时日,将他竭多日之力,抄录成册的手抄本背到集市上去卖。原书、好书他不割舍卖。犹对孤本、珍本深藏之,爱惜如命,绝不易人。他还是位深明大义、贤德明理之人。一九八二年,他将自已珍藏多年,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盖州名人于天墀的四幅水墨人物画,和沈延毅(字公卓)和其父沈庆飏(字羹唐)的四幅书法联,无偿捐赠给盖州文物管理部门。张先生在村里是颇受人尊敬爱戴的,他的人缘也佳,写得一手好字,多年来不辞辛苦地为乡里乡亲们写对子、房契、地契、文书等。他是村里公认的大好人,解放前,村里人大多不识字,而张先生却念了四年的私塾,谁家写信、念信都去找他求他,他从来不怕麻烦有求必应,来者不拒。

  提起书信,张先生还和我家有一段往事呢。

  当年,我爸当兵三年,音信皆无,生死未ト。一九五0年爸从辽东省安东(今辽宁省丹东)来信了,爷爷背着妈偷偷拿着信找张先生给看,张先生看完信说:“老大爷子,(爷爷哥们五个,他排行老大)喜事呀!你家维国信上说,他在安东驻防现已提干,国内战事已停,不日将赴朝作战,请二老勿念。”爷爷听罢,喜极面泣又喜忧参半,喜的是三年音信皆无、生死未卜的儿子终于来信了,向家人报平安,人还健在,且还当了官;忧的是儿子还要赴朝参战,战火纷飞的年代,此去会凶多吉少。我爸是他老人家惟一的独子呀!(我爸他们姊妹六个,五个姐姐)儿媳那边又怎么办?如何交待?(母亲是童养媳,和爸爸还未正式婚配)

  张先生读信恰被其女听到,她和妈年龄相仿,相处甚好,于是她便告知妈说你家维国来信了。妈闻讯后,激动不已,使询问爷,爷见瞒不过,便一五一十告之,妈听后心急如焚、急切想去安东与爸晤面。妈妈对我们说“当时如果见不到你爸,我也不想活了,便投鸭绿江自尽,了此一生。”妈在村里借贷勉强凑够去安东单程盘缠。后来妈几经磨难,终于赴安东在鸭绿江畔与爸重逢。几年后,爸在朝鲜战场负伤,回国复员,与妈共同生活二十年,生有我们兄妹五人。一九七六年、爸因病溘然而逝。

  张先生性情温和、待人接物、谦让有礼,笑容可掬、从不发牌气、绰号为“大不忙”;他整日里优哉游哉、不谙农事,看起书来废寝忘食,披星戴月、不论昼夜、不亦乐乎。张先生还多次光顾地处小城南关我的寒舍与我对饮、和诗、秉烛长谈。虽然他年长我几十岁,和我亦是忘年交。按乡下辈份,我称他为大爷(我的名字也是张先生给起的)。后来我惊悉张先生仙逝,心中甚是悲痛。多年以后,我仍觉得他还活着,没有辞世。他的思想和行为仍还存留在这个世上,我常常不相信,这位慈善的老人也会离我们而去。他怎能会舍书、弃书而去呢……

  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眼前浮现。他的谆谆教海、温慰我心,激励我不断前行,使我不敢懈怠;张先生永远存活在我的记忆中令我永志难忘,生生不息。

  故乡的山上,草儿青青、树木蓊郁。那里长眠着令我永远怀念的慈爱善良的爱我疼我的爷爷、奶奶,那里有我永远想念的为我指点迷津的春风化雨的恩师张如升先生。

  故乡情,扯不断,斩不断,它将永远伴随我,直至我叶落归根。

  作者简介,李曰明,营口市作协主席团成员,盖州市作协名誉主席,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

配乐散文《古城月色》

‍作者:于学忠

朗诵者:怡声‍

01

配乐散文《古城夜色》文\于学忠 ‖ 诵读\ 怡声

02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盖州市青年艺术家张镇恒

滋润诗根长爱土 文采斐然笔生花

——记农民诗人吕庆荣行走在大山深处的吟唱者

欢迎投稿

电子邮箱:519388788@qq.com

微信:519388788

正在浏览此文章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0)

相关推荐

  • 诗人样本||“家园”主题诗赛:29号储佩玉

    诗人名片 储佩玉:医务工作者,安庆市作协.岳西县作协会员,中华文学作协会员.签约作家,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喜欢文学,有作品收录在<中国先锋大典><中国诗歌>&l ...

  • 【西南作家散文】陈慧琼 / 二叔素描

    西南作家散文 二   叔   素   描 陈慧琼 (苍溪 ) 我很奇怪,关于童年的记忆,有很多是模糊的,如丝丝花香,若有若无.但关于二叔的一些记忆却又那么清晰,带着几分凉薄的苦涩. 只要想起二叔,思绪 ...

  • 读《悲喜自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读<悲喜自渡> 文| 蓝云多多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北京 ...

  • 文学原创•《年》(散文)作者 桂 娃

    ❄旅行箱轱辘的隆隆声响起来了,我们带着它回到故乡,它唱着歌陪我们成长,给我们走在人生路上的希望. 年 作者 桂 娃 年,随着旅行箱的轱辘声声离我们越来越尽了. 天的凛冽和年的热情交错混合五味杂陈,轱辘 ...

  • 【书评】 地铁上的灵魂飞驰

    三峡商报副总编罗庆学(左1)正在采访. 近日,诸事繁忙,难以静心.都市人的种种苦恼,充塞脑际心间.正当此时,好友巩勇<留住乡愁>的书稿传至案头.它如同一支镇定剂,让我在品味故乡的情怀中安静 ...

  • 龚坚丨致裘约克先生

    裘约克,女,汉族,1930年8月生于浙江省嵊县,先后毕业于华东军大和长春汽车制造学院,中国一拖集团公司高級工程师,中共党员.2003年以来,发表诗歌.散文百余首(篇),先后出版了<一路芬芳> ...

  • 张爱斌:和谷先生印象

    黄堡文化研究402期 和谷先生印象 张爱斌 写下这个题目,心中是非常惶恐的,不知自己拙笨的笔能否写出先生内在的底蕴与淡泊儒雅的气质.可心中一有此想法,便像草一样蔓延,连续几天在脑海里停留,有点不吐不快 ...

  • 故乡里 · 故事故人

    故乡里 · 故事故人 作者:王芙萍 我路过岁月路过风 一路走走停停 看一路风景 却不曾想 我路过的是怎样的荒芜 那曾经如草一样的疯长 却又很快谢去的时光 所有以爱为名的薄凉里 最凉薄是远走他乡 在没有 ...

  • 【散文】安塞钟声 |星空豪博

    客居安塞县城,往事的回忆和奔波的劳累,让我沉睡在清晨甜蜜的梦里.几声雄浑沉稳悠远的钟声将我唤醒."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六点整."--这时下很少听到的报时声清晰地传入耳中. 其实, ...

  • 【龙江作协】朱殿学︱没有故人来

    没有故人来 文/朱殿学 秋风从心中刮过 把整个秋天吹凉 站在思念的路口 把四十年前的春天张望 那时我也是一个过客 途经一个个驿站后 放下疲惫身心的行囊 又来到这个与你牵手的地方 人生就是一场场路过的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