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文苑】冬至春来// 稷山 刘良娟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冬至春来
稷山 刘良娟
冬渐深,雪渐紧,在料峭的寒风里,我们欣喜冬至的到来。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之后,春天也越来越近。我们更欣喜的是,跟着冬至的脚步,乘着“煤改电”的春风,在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下,我们学校的空调如期而至!
看着这位洁白如雪,亭亭玉立的“春姑娘”,吹着暖风,驱走寒气。孩子们手舞足蹈,我更是热泪盈眶,感恩祖国,感谢政府!让我和孩子们告别了黑烟,迎来了春天。再看着被拆下的这位“炉将军”,平时各种吐槽,各种嫌弃,现在突然要把它送进“博物馆”,倒想起它的好处来。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守护孩子们的冬天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自从装上它,孩子们的手脚就再也没有生过冻疮,就连我从小落下冻根的手也好了。
记得我小时候上学,教室里没有取暖设备,印象中的冬天特别寒冷,一件蓝色的小大衣(棉衣)是我的御寒神器,又厚又重还不暖和,尽管上课时老师尽量让我们动口不动手,下课后伙伴们就在一起挤暖暖儿。但依然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年年都是手脚冻得面目全非,又肿又裂口,流血还包脓,常常脱不下袜子穿不上鞋,人多的地方不敢伸出手。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那种对炉火的盼望是多么深切啊!
这个愿望一直到我师范毕业都未能实现,难怪古人常说十年寒窗苦!94年走上工作岗位,学校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盖了教学楼,添了新桌凳,冬天每个教室还分到一个节煤炉和二百块蜂窝煤,总算盼来了火炉,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却只发炉子不发烟囱,烧旺了煤气味大,只好放个小口,养点小火,终究不能驱走寒气,孩子们的小手依然冻成了胡萝卜。
自从2013年,教室装上炮弹炉子,就是上文的“炉将军”,才彻底解决了孩子们的取暖问题,将军肚里火一生,崭新的烟囱室外通,半个时辰过后,教室里的温度会提到10度以上,温暖如春,孩子们读书写字惬意了很多。但和眼前的这位空调姑娘比起来,那可是天壤之别呀,早上来了,按钮一点,不到5分钟,暖气就出来了,半个小时,教室里就没有了寒气,干净省事热得快!
炮弹炉子虽然暖和,生起来却颇费力气,需要提前备好干柴,安上烟囱,清了炉灰,备足碳。单说那装烟囱就是个技术活,可不是人人都干得了的,学校男同志少,忙不过来,没办法,娘子军上阵,叫上一个女同事,一人拿一节,大头接小头,左转不行,右按不行,往往半天接不上,弄不好划破手也是常有的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接上了,搬来桌子再放上凳子,小心翼翼地爬上桌子,颤颤巍巍地站上凳子,在同事的鼎力相助下把这大炮似的烟囱送进出风口。干完这些感觉自己成了女汉子。
最具挑战性的是生炉子,平时在家里可从来没干过,现在却要天天生火,真真考验人!为了祖国的花朵,拼了,学着做。填柴点火放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柴少了碳不着,就是柴湿了只冒烟不见火,如果再刮点西北风那就更糟糕了。由于烟囱口朝北,西北风一刮,烟被顺着烟囱逼了回来,一个劲的从炉口往外冒,教室里弥漫着呛人的烟味,不得不打开窗户,寒风嗖嗖地往进灌,一个早上也暖和不了。
现在终于不怕了,任凭它再大的西北风,教室里依然暖洋洋。看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我仿佛看到祖国欣欣向荣的春天!蒸蒸日上的明天!
后
稷
文
苑
——发刊制作:薛前发
【稷山文苑】又是一年柿子红// 稷山 刘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