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们劝你看开是让你认命吗?看储殷发文反驳刘瑜,我有话想说

近日,文章《清华教授刘瑜: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在网络上被疯传。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读。其中便有反对的声音,储殷教授发文旗帜鲜明地表示,“不要相信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他们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

储殷教授发文截图

网上有人迅速站队,顺着“精英阶层劝你认命”的思路,甚至有人用韩剧《顶楼》来作类比,提出:“听精英的话不如观精英的言行,他们希望我们认命,这样他们更可以高枕无忧,坐拥‘顶楼’。”

对于这样的言论和三观,我只想说:你想多了!

在仔细品读了文章之后,我又重新看了一遍刘瑜教授的演讲视频——《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

如今的家长真的太焦虑了!刘瑜教授只是想要将家长们从盲目鸡娃的战车上解绑,引导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成功,思考家庭教育的意义,并非某些人解读的“叫你认命”。

我很认同刘瑜教授的教育观: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不确定的时代,确定的焦虑

刘瑜教授开篇便点明“不确定的时代”的两面性:不确定性在带给我们自由和机会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焦虑。

在现代社会,我们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也因此有了失业的自由;我们有了受教育的自由,也因此有了考试可能不及格的风险。

自由,好处是无限的可能性,坏处是无限的竞争。

竞争无处不在,体现在教育上,就是纷纷进入“军备竞赛”模式。

教育的“军备竞赛”模式包含两个策略——学历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

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上大学、读研、读博,国内读完、国外读,拿了第一学位、拿第二学位,拿了学位、还想拿各种各样的证书。家长也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从小就参加各种兴趣班等等。无限的恶性竞争,很多家长号召搞素质教育。于是乎,教育部积极响应,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搞素质教育,搞得我们家长现在一听到“素质教育”这四个字,就闻风丧胆。

刘瑜教授在演讲中还幽默地用电影中黑帮火拼时为的桥段类比——竞赛的基本原则就是看谁的脑袋更硬,砸自己更狠。

真相了!

妈妈们比完成绩,比兴趣班,你上4个,他上6个,我恨不得给孩子报8个兴趣班。

我儿子的班级群里,经常有妈妈不安地问:“你们家孩子昨天作业写到几点呀?”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作业写到夜里十点,有些妈妈就莫名紧张,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漏了作业没有写,否则凭什么9点就能上床睡觉?

《少年说》节目中,一位女孩吐槽妈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晚上学习到十点,就想让自己的女儿学到十一点,她无奈地表示:“熬夜学习这事也是因人而异的,对来我说就没太大用处。”

然而妈妈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该熬的夜你还得熬,否则如何能打败绝大多数的同龄人,实现阶层的跃迁?

这种焦虑甚至蔓延到了幼儿园,朋友的孩子今年幼儿园,一问同学的家长,大多数孩子的标配是报6个兴趣班,而自家才报了4个兴趣班孩子却喊累,她便有些坐不住了。

“军备竞赛”的后果

曾有网友调侃道:不谦虚地说,等我儿子读到高三,我能考上清华。

如今现实版励志陪读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文科出身的妈妈,为了辅导孩子考大学,硬是把自己锻造成一个理工科的学霸。

就问你服不服?

我是服的。

钦佩之余,我却在想,如果这位妈妈没有被卷入教育的“军备竞赛”的恶性竞争中,而是坚持自己的事业,她本可以选择绽放自己。

有多少职业女性当了妈妈后,或心甘情愿,或迫不得已放弃了自己事业上的可能,给孩子当了铺路砖、垫脚石。刘瑜教授将这种现象解读为对女性的伤害。

有多少女性流下悲喜交加的眼泪,就因为此刻,她们的价值和付出,无奈、委屈等复杂的情绪被认同了。

放下自己,若换得母慈子孝、孩子金榜题名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但现实往往是背道而驰。

主动自觉自律的孩子总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普通的)孩子的成长,背后都站着一位手持戒尺的家长,亲子关系时刻面临巨大考验。那些鸡飞狗跳,相爱相杀的成长史我不再赘述了,谁家没有一部这样的血泪史?

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拼爹妈。是否能够取胜,钱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这便是刘瑜提到的,“军备竞赛”模式伤害了教育的公平性。

这一切伤害,最终指向的都是孩子。

一个朋友曾说:“千万不要放下一切去陪读,否则一旦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心理上会崩溃。还是该干嘛干嘛去,有了别的寄托,便不会一味放大孩子的错误和不足”。

焦虑的家长容易养出同样焦虑的孩子。

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很普遍,自杀的低龄化趋势非常严重,每5位中学生就有1位曾经考虑过自杀。

一个孩子,怀着对世界的无限憧憬长大,结果,我们所有的大人合谋起来告诉他:你的前半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考试,完全了无生趣啊。就算不抑郁、不自杀,在这样的恶性竞争里成长,也很容易长成一个“空心人”。虽然习得了十八般武艺,但完全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是啊!我知道绝大多数的人终将平凡,我对自己的基因有着合理的认识和评估,我大概就是那种“不战而降”的妈妈。

今年孩子六年级,虽然我也报了英语、大语文和奥数,但基本上仅限于有学就好,并不期待他捧个金光闪闪的考级证书给我,甚至于当鸡娃的闺蜜问我有没有给孩子报名KET时,我茫然地摇摇头,从她鄙视的眼神中我读到了怒其不争的味道。

当她听说我在六年级才开始让孩子上素描班,一周上三次篮球课,她简直惊掉了下巴:

“学画画从幼儿园就该开始了,前几年干啥去了?我们六年级前就把这些锦上添花的考级给考完了,考不完十级的也先暂停了,小升初的关键时刻,应该重点抓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你这是本末倒置,一周安排三次篮球课,他还有空学其他拓展的知识吗?连基础学业都会受影响吧?”

我当然知道啊!可是,前几年明示暗示硬磨硬泡,他都不愿意学画画呀,可现在突然他想学了,而且只想学素描,我不能浇灭他好不容易燃起来的“艺术热情”吧?

篮球也是他的兴趣,再苦再累都能坚持的事,我没有理由不支持呀!况且,体育运动有利身体健康、磨练意志,还能有助长高,打篮球既讲究个人技能,更重团队合作,这些难道不香吗?

“你说的那些没错,但小升初不考这些啊!你得权衡利弊,分轻重缓急!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这当妈的心也忒大了!天啊!”

我耸耸肩,一旁的儿子听了阿姨的话暗自翻了个白眼,正欲开口,被我瞪了回去,暗示他闭嘴!

忠言逆耳!若不是亲闺蜜,才不会对我说这些话,我的佛系让她着急,担心孩子无法跟同龄人竞争,我当然明白她的良苦用心!

但相比鸡娃,我更希望他能自鸡,不是我一厢情愿给他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只当个学习机器就好。我更关注的是孩子的自主意识、自我管理。相比为了鸡娃而恶化成鸡飞狗跳的亲子关系,我更享受这种“岁月静好”。

因为我始终认为,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好的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我看开,但并不是认命,我只是愿意接纳,希望我的孩子最终成为一个有快乐能力的普通人。

写在最后

接受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一点之后,正确的教育观是什么?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大部分人可能天赋都很普通,但是她/他的兴趣爱好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我作为一个家长的使命就是:沿着孩子的这种独特性,帮他找到他所欢喜的事。

与大家共勉!感谢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