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许勇强、李蕊芹:《水浒传研究史》
《水浒传研究史》,许勇强、李蕊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
该书在占有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经,以《水浒传》研究专题为纬,将明代嘉靖迄今四百多年的《水浒传》研究情况做了系统梳理。
全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的原因和当前的研究状况。第一章明清时期《水浒传》研究主要对容与堂本和金圣叹评点本及明清时期文人笔记中有关《水浒传》的研究进行了探讨。第二章近现代《水浒传》研究对近现代学者特别是胡适、鲁迅、郑振铎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介绍。第三至五章则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水浒传》研究情况,从成书、作者、版本、文本和评点五个专题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分析。
附录部分简单介绍了大陆以外的《水浒传》研究情况,余论则对四百余年的《水浒传》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21世纪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明清时期《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明清时期《水浒传》研究概述
第二节 明清时期《水浒传》评点研究
第三节 明清时期《水浒传》其他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现代《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近现代《水浒传》研究概述
第二节 近代《水浒传》研究
第三节 胡适与鲁迅的《水浒传》研究
第四节 郑振铎、孙楷第等的《水浒传》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水浒传》研究(上)
——十七年时期《水浒传》研究(1949-1966)
第一节 十七年时期《水浒传》研究概述
第二节《水浒传》成书研究
第三节 《水浒传》作者与版本研究
第四节《水浒传》文本研究
第五节《水浒传》评点研究
本章小结
附录:“文化大革命”时期《水浒传》研究概述
第四章 当代《水浒传》研究(中)
——新时期《水浒传》研究(1977-1989)
第一节 新时期《水浒传》研究概述
第二节 《水浒传》成书研究
第三节《水浒传》作者研究
第四节《水浒传》版本研究
第五节《水浒传》文本研究
第六节《水浒传》评点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代《水浒传》研究(下)
——近二十年《水浒传》研究(1990-2014)
第一节 近二十年《水浒传》研究概述
第二节《水浒传》成书与传播接受研究
第三节《水浒传》作者研究
第四节《水浒传》版本研究
第五节《水浒传》文本研究
第六节《水浒传》评点研究
本章小结
余 论
附录:《水浒传》海外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后 记
我们常常喜欢将人生做各种比喻:人生是一杯茶,人生是一条路,人生是一部书……那么我的人生是什么呢?年届不惑的我常常问自己。
作者近照
我想我的人生应该就像是爬山吧:年龄越大,你似乎就爬得越高,因而也就越累,但同时你的眼界也就更开阔,看到的风景也就更别致。
从小在农村玩泥巴长大的我最早是想考农业大学,做个技术员,因为那时我家种着好几亩的橘子;后来喜欢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迷恋上了奇经八脉,于是想学中医,悬壶济世。可是高考的时候老师将我的志愿改为师范,从此我念上了子曰诗云的中文系。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英语以一分之差没有考上研究生,于是去了一个三本院校做老师。后来就继续读研,然后又做了两年大学老师,然后又继续读博,再然后又继续做老师……也许我的人生实在乏善可陈,太单调、太乏味了。
但随着父母白发的增多,随着身边长辈的逐渐老去,随着孩子开始咿呀学语,我逐渐明白,这就是我的人生,平淡而自然,琐碎而充实:除了上课,就是读书,写作,喝茶。
说到读书,自然就想起了我的许多老师——从小学到博士,从乡下到城里——许多老师包括他们的言行都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初中的毛老师让我喜欢上了文学,大学的段庸生老师让我见识了大学老师的风采,硕士生导师董运庭教授让我感受到了师道尊严,而川大的项楚先生和沈伯俊先生则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渊博,什么是真正的恬淡。
项楚师为人寡言,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讲的月光童子的故事;伯俊师和蔼可亲,温润如玉——两位导师真是霁月清风,各擅胜场,让我终身受益。
《西游故事生成与传播研究》
俗话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为喜欢读书,所以逐渐地身边就多了许多像亲人一样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其间硕士、博士的同学同门又占了大半。
昔日同在歌乐山麓求学的好友,或居川渝,或在海南,或去米国;或为师执鞭于三尺讲台,或为贾驰骋于万里商海,不知何时才能够共聚一室,再话别后的思念。
蓉城求学是我近四十年来最低迷的岁月,但所幸有众多同门和师友的帮扶,终于顺利地走了过来。回首在川大的日子,怎能不让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在后来的工作中,因为《水浒传》,我结识了山东的卢明、丁永林、刘传录,苏北的莫其康、浦玉生,湖北的石麟,广州的王丽娟,兰州的张同胜等同行,此外尚有诸多学界前辈或亲自聆听教诲,或电邮请教解惑,在此不敢直书其名讳,恐有虎皮大旗之讥也。
人伦大端,首孝父母。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正直善良,为乡人所敬,我因他们而自豪;手足之亲,让我在一路磕碰中不致跌倒。
作者合影
几年来,与我风雨同舟却又无怨无悔的还是妻子蕊芹。从读博士到今天,从今天到永远,我相信我们一直会这样相濡以沫地走下去!孩子是人生的希望,是我的全部,希望我的三个宝贝永远健康快乐!
除了师友亲人之外,在前行的道路上,许多同事的关心和帮助让我铭记五内。
重庆工商大学教务处的潘久骏先生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位领导,他曾经在我读研期间提供了宝贵的代课机会,让我的囊中不至于非常羞涩。
博士毕业后在临川东华理工的五年令我最难忘:黄振林院长冒着酷暑到我尚未安顿好的家中嘘寒问暖,汗水打湿衣背却浑然不觉;章军华博士为我孩子上学的事情多方奔走;而与毕文君、曹瑞娟、李小兰、涂育珍等博士的相处则如饮醇酒。
带着对临川的恋恋不舍,我来到了朴实厚重的古都西安,漆思院长的大气睿智和人文学院同事的热情关心,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相信这将是我人生旅途中又一个愉快而又重要的一站。
回首十多年的求学治学之路,虽然步履蹒跚,但却从未轻言放弃。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喜静,好书,嗜茶,现在这些都有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满足不感恩呢?
在一场春雨中,北方的春天终于还是到来了。看着那些刚刚探出头的嫩叶,我不禁又想起千里之外的临川的菜园来。只是不知道我那个院子,是不是还像往常一样种满了辣椒、黄瓜和四季豆?
陵州映雪斋主人
甲午暮春识于临川,乙未初春改于长安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