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吴茱萸汤方证

《伤寒论》第243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译文】病人进食后想呕吐的,属阳明胃寒症,主治可用吴茱萸汤。若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反而增剧的,则不属胃中虚寒,而是上焦有热。

本条讲吴茱萸汤证。这是一个著名的方证,是寒性呕吐的有效方剂之一。

“食谷欲呕”的病变证机是阳明胃寒,浊气不降,寒食相搏,气逆于上。吴茱萸汤治疗胃有寒饮冲逆诸症

此前的一些条文,阳明病篇的大多数条文,都是讲热证的,但是本条讲的是寒证,这也是用来与其他条文相鉴别的。

阳明病是典型的热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本条的方剂,显然是一个热性的方剂。热性的方剂是治疗寒性的疾病,不可以治疗热性的疾病。所以,本条方剂显然不能用于热证,不能用于阳明病。黄帝内经说,寒则热之,热则清之。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所以,如果是一个阳明病患者,里热证患者,是断断不可以用吴茱萸汤这样的热性方剂的。

本条句首并未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定性,上来就说——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食谷欲呕,就是一吃饭就要呕吐。呕吐这个症状,可以出现在很多证型中,比如桂枝汤证可以有呕吐,小柴胡汤证可以有呕吐。桂枝汤的呕一般是偏寒体质的呕,小柴胡汤的呕,一般就是偏热性体质的呕。这两个就不一样。判断他们的寒热性质,可以从其他症状来判断,也可以从呕吐物本身来判断,比如,寒性的呕吐,往往没有强烈的酸腐气味,而热性的呕吐,则酸腐难闻。

本条的呕也是寒性的呕吐,所以呕吐物也不会特别酸腐。当然也会有点味道的。因为本条方证,多数都有肝气犯胃的问题,本身就比较容易有胃中反酸等等症状。所以呕吐物也会有点味道。

但是,本条仅仅凭一个食谷欲呕,就判断属阳明,这是有点武断的。阳明病属里热,而本条明明是寒性的,怎么就属阳明了呢?有注家认为,这个所谓的“属阳明也”,应该是属中焦,即中焦的毛病。呕吐是中焦胃气的上逆所致,所以,不管是寒性还是热性,说他属中焦的毛病,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本条文字,有可能是错简所致。而且,本条文字应该不全面,有缺漏,症状不够的。不能因为一个“食谷欲呕”,就判断为吴茱萸汤证。

吴茱萸汤证,在其他条文还有出现,和本条的症状可以互为补充。综合来看,吴茱萸汤证是一个虚寒体质的患者,尤其是中焦脾胃虚寒的患者,他还有明显的肝气郁滞,肝火上冲,肝阳上亢,等等,就是肝郁作怪。一方面中焦虚寒,一方面肝气上冲,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呕吐,吐涎沫,头痛等等,这种情况下就是吴茱萸汤证了,就可以使用吴茱萸汤治疗了

所以,使用吴茱萸汤要把握两条,一个是中焦脾胃虚寒,一个是肝气上冲。这两个方面都是有具体症状可以表现出来的。

吴茱萸汤证,是属于中焦虚寒的病机,但他和中焦虚寒的理中汤证不一样,理中汤是简单的中焦虚寒,没有肝气上冲之像。

吴茱萸汤证,是有肝气上冲的病机的,但他和常见的肝胆郁滞的小柴胡汤证不一样,小柴胡汤证是偏于热像的肝胆郁滞的病机,而吴茱萸汤证则是偏于寒像的肝胆郁滞。

临床上,中焦虚寒的理中汤证,比较常见;肝胆瘀滞的小柴胡汤证,也比较常见。但是,中焦虚寒兼肝胆瘀滞的吴茱萸汤证,并不常见。当然不是没有,临床也可以见到。

食谷欲呕,实际上是不太能吃饭,吃不下,吃不多。吃东西容易呕吐。这与中焦虚寒,水饮停聚有关。使用吴茱萸汤,可以温中焦,理肝气,化水饮,进而使肝气畅达,中焦健运,水饮下行,三焦畅通。

本条最后一句——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一般认为,这句话是针对小柴胡汤证的。因为本汤证和小柴胡汤都是针对肝气犯胃的呕吐的,但是,小柴胡汤汤偏重于上焦,偏于表,是从上焦压迫胃而呕吐的;本汤证则是从中焦犯胃,压迫胃气上逆呕吐的。小柴胡汤偏于治热性的呕吐,本汤证偏重于治寒性的呕吐。所以,如果服用本汤,病情反而加重,那么患者的病机就可能是偏于上焦的小柴胡汤证。这是把本汤证和小柴胡汤证进行鉴别的意思。

吴茱萸汤的结构非常简单。四味药,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吴茱萸辛温有毒,是厥阴肝经的药,温中止痛,止呕除烦,除湿消痞。

人参健胃。

生姜在本方中重用6两,散寒止呕化饮,对呕吐是格外有用。

大枣健胃养阴。

吴茱萸是本方中的有特别意义的存在。一般运用吴茱萸的时候,往往都不是一般的寒,而是久寒,是比较深层次的寒,是水中之寒。吴茱萸有毒,所以现在用量一般在5到10克,效果就挺不错的。

本方应用范围其实很广泛,包括呕吐,头疼,心胸疼痛,疝气,腹痛等等,基本上,都是肝寒加饮的病机,本方效果都很好。

本人去年也治过一例,女性,30多岁,呕吐,偏头痛。冬天加重,因为吃饭少,基本吐不出东西,只是吐一些稀白的粘液,头疼和呕吐基本同时发作,直到呕到全身冷汗为止,才稍有缓解。当时投吴茱萸汤原方,吴茱萸用了10克,生姜用了60克。一剂之后,感觉呕吐缓解不少。三剂之后,呕吐基本没有了,头疼缓解,稍微能吃点稀饭。然后换桂枝理中汤调理半个月善后。

还有一个朋友,四十多岁,呃逆打嗝,不呕吐,但是舌淡白水滑。西医治过,不知道用的什么药,没效,理疗没效。来我这里,我一开始给他针灸,有缓解,但是止不住。我用手法捋他的眉棱骨,十几分钟,止住了。但是回家又发作。嘱咐他拿一块生姜切片煮水喝。然后他回复说还是没有用,我问生姜用了多少,他说切了3片,我气笑了。我说你就不能多放点吗?你就缺块生姜吗?后来动员了好久,我说我给你配个方,你先吃,不好不要钱。然后我用了10克吴茱萸,生姜用了一大块。然后加点党参大枣。后来喝了之后,说确实好多了,还打嗝,但是断断续续,不像原先那么厉害,不停的打嗝,能正常呼吸,能干活了。但是后来也没有吃药,再后来慢慢好了。这个患者很无语。这个方子比较是有点毒性的,所以中病即止,不要服用太久。

本条的这个方子还是比较重要的,值得好好研究。

刘渡舟

这一条说的胃气虚寒和上焦有热呕吐的区别。这个实际是杂病,胃虚寒,食谷欲呕,属阳明,阳明就是胃,是中焦,这个是阳明胃中焦的虚寒。胃虚有寒邪,就不能腐熟食物,寒邪反要上逆,所以欲呕。中焦虚寒,胃气虚寒,吴茱萸汤很管用。

但是这一条还说明一个问题,上焦呕吐,病在上焦不是中焦虚寒,而上焦有热,用了吴茱萸汤,呕不但不解,反而加剧。这说明上焦有热,和中焦虚寒不同。中焦有寒的,吴茱萸汤很管用。吴茱萸不但入胃,还入厥阴肝经。中焦虚寒就用大而有力的大热的吴茱萸汤,表热里寒证则用四逆汤。阳明表里寒热虚实都有,这是中医的两点论。

胡希恕 属阳明是个错误,应该是属胃,这个是个虚寒证,所以食而不纳,不是阳明病。得汤反剧,就不是胃有虚寒了,属上焦指小柴胡汤说的,上焦不通。这一段主要是吴茱萸汤与小柴胡汤对于治呕的鉴别点。一个虚寒,一个是热有饮。小柴胡汤是心烦喜呕,与吴茱萸汤相通。但是吴茱萸汤烦躁闹得厉害,燥多烦少,所以这个应该列到太阴病就对了。

吴茱萸汤不仅治疗食谷欲呕,对于胃虚有寒饮,冲逆头脑,头疼头昏,都可以用,只要是胃虚有寒饮,头疼头晕只是呕吐恶心。

刘志杰 这条应该是错误编排,阳明中寒只是不能吃,没有呕吐;这条是太阴问题。吴茱萸汤证,应该有腹痛呕吐不能食。服了吴茱萸汤,反而呕吐更厉害,这是上焦有热的呕吐,用吴茱萸汤是不对的。吃东西要吐,一般要分辨是中焦虚寒,还是上焦有热,如果是太阳太阴合病,就用吴茱萸汤;如果是太阳少阳并病的呕,就用小柴胡解决。慢性水饮不化,口渴,可以加人参;如果是急重症,水饮过盛就不能加人参了。

王付解读

【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食谷欲呕,属阳明也”?

答:㈠辨识“食谷欲呕”的病变证机是阳明胃寒,浊气不降,寒食相搏,气逆于上。㈡辨识“食谷欲呕”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阳明胃寒,寒气上逆;二是阳明胃热,浊热上逆。热证以舌红苔黄为主;而寒证以舌淡苔白为主。㈢张仲景论“属阳明也”的目的是强调“食谷欲呕”病变部位在阳明胃,应与痰阻胸膈证相鉴别。

②怎样理解“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答:㈠张仲景论“得汤反剧者”而强调辨“食谷欲呕”的病变证机未必都是寒,必须重视同中求异。㈡张仲景论“属上焦也”而强调上焦病也可引起“食谷欲呕”,对此一定要审证求机,以法论治。

(0)

相关推荐

  • ​十五、食谷欲(吐者)〔呕〕,属阳明也(胃家虚寒),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热)也。原文243

    ​十五.食谷欲(吐者)[呕],属阳明也(胃家虚寒),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热)也.原文243 [郑论] 按吴茱萸汤,乃治少阴吐利之方,非阳明之正方也.此刻食谷欲呕,乃属阳明,必是胃中邪热弥 ...

  •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的异同点与主要区别

    [相同点]二方同出于<伤寒论>:均用人参温中补虚,治疗中焦虚寒证. [不同点] 吴茱萸汤:配吴茱萸.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大枣补气健脾: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①阳明病胃中虚寒证,② ...

  • 吴茱萸汤证与上焦有热鉴别

    ​原文: (阳明病篇)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243).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素取升, ...

  • 一个治疗头痛欲裂的经典方剂,吴茱萸汤可以温胃暖肝,降浊止痛!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一个经典方剂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主治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的虚寒证.在临床上,吴茱萸汤不仅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还可用于内科其他系统疾病. ...

  • 解读吴茱萸汤

    ​从一个案例说起 某,男,30岁,已婚,门诊号493501960年4月1日就诊. 患者自1956年起,偶有不定时恶心呕吐,吐出未消化食物.在1957年3月,转为每晨发作,先有腹胀感,继以喷射性呕吐,吐 ...

  •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52篇:现代语言解读“吴茱萸汤”

    后三期发文预告:当归散.桂枝茯苓丸.温经汤.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更新.点击关注@三甲医院中医袁大夫查看更多文章.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方剂背后的机理及适用范围,帮助读者建 ...

  • 吴茱萸汤方证原文与解释

    导读:<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那么伤寒论吴茱萸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文]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 ...

  • 吴茱萸汤方证

    不点蓝字,我们怎会有故事? 吴茱萸汤人 一.药物组成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六两,切) 二.核心方证 呕而胸闷,疼痛.烦躁,伴寒饮表现 三.关于吴茱萸汤的解 ...

  • 解读吴茱萸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吴茱萸汤的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吴茱萸汤. ...

  • 吴茱萸汤方证的医案集结号(2)

    吴茱萸汤方证的医案集结号(2)

  • 《伤寒论》经方:吴茱萸汤方证案

    刘渡舟:吴茱萸汤医案八则 导读:吴茱萸汤是经典的经方,经方家刘渡舟先生是如何运用的呢? 胃脘疼痛案一 刘某,男,32岁.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现今右上腹疼痛,每于夜间发作,伴寒战,呕吐酸水,大便反干,舌 ...

  • 《伤寒论》第243条 吴茱萸汤方证浅释

    <伤寒论>第243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 ...

  • 娄绍昆:从方证角度解读桂枝汤要点

    娄绍昆:从方证角度解读桂枝汤要点 导读:桂枝汤是群方之魁,但在临床应用时却要抓住关键.本期是娄绍昆老师在"一方一针解<伤寒>"中的讲解 ,分享部分内容给大家.娄老师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