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掉田间老大伯身上十几处的脂肪瘤后,我告...
化掉田间老大伯身上十几处的脂肪瘤后,我告诉他:这不过是皮肤底下的“一座孤岛”,要想根除,这两点缺一不可!
农忙了,前段时间我抽空回了趟农村老家。
走在田间地头,这年头的农作物现在是越长越好了,让我不禁想到前几年回来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我地头转悠,碰见一个老大伯,他穿着背心,脖子上挂着毛巾,我见他的肩膀,胳膊大大小小好几个疙瘩,闲聊中便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
他说:这个脂肪瘤在市医院已经已经做了两次手术了,但是也没啥太大的作用。一次比一次长得大。后来医生说是叫我多加锻炼,没办法看好了。
我说:这病,中医不用开刀就治好了,和你拔草是一个道理,斩草肯定是要除根的,你把那割来割去,还会继续越长越高的。
当时,我给他了一张这样的方子:麻黄、桂枝、浙贝母、皂角刺、夏枯草、陈皮、姜半夏、白芥子、白术、茯苓。
当时他就说回家试试,结果用药第五天的时候,他感觉自己身上一股麻麻的感觉,但是包块已经开始软化了。
经过调整用药之后,不足两个月他的肩膀、胳膊共十几处的脂肪瘤竟然基本都消失,家人都很惊讶,如今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从未复发。
其实这在中医看来,不过就是“痰核”。
何谓痰核?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很硬的痰。
在我们的皮肉之间有一层筋膜,这个筋膜里,我们身体的气,津液都是经过这里的,如果有天,你这个筋膜里的气不通畅了,津液流动不畅了,加上痰湿本事就比较重,那这个痰湿就在皮肤低下停留下来,形成一座孤岛。
由此可见,形成脂肪瘤需要2个基本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气滞,也就是气堵住了。
第二个条件是痰湿,就是体内痰湿中的人容易得脂肪瘤。
日渐积累,这个痰越来越硬,痰核越来越大,脂肪瘤就越来越大。
所以要解决的话,一方面肯定要把已经生成的痰核化开,另一方面就是要尽快地补脾,益气,行气。脾为生痰之源,痰湿的本质就是脾虚,那么只有把脾胃补起来,才能彻底改变这个痰湿体质,气行了津液也就有动力了。
第一步治标——浙贝母、皂角刺、夏枯草。
贝母最擅长化痰;皂角刺的穿透力特别强,它能够破死血,化瘀滞;脂肪瘤这个标就是一个局部的瘀滞,是一个硬结,是一团身体不需要的死肉,是邪气聚体的大本营。
夏枯草也是软坚散结的,它能够清理肝火,能够化郁结,可以解决气滞与痰凝结合在一起的包块,比如很多女人脖子上的淋巴结结、甲状腺结节用夏枯草来化也是最好。
第二步治本——陈皮,半夏,白芥子,麻黄,桂枝。脂肪瘤的病本就是痰邪。
陈皮与半夏几乎可以搞定身上的痰湿了,但是为了把身上那些特别顽固的痰化掉,这里用一点白芥子。白芥子,专门化那种陈年的寒痰。
桂枝与麻黄,辛温,温可以化,辛可以散,这个痰属于阴成形的产物,属于阴邪,所以需要辛温的药来温化来散掉。辛味的药都走肺,能够振奋肺气,肺气加强,宣散能力提高了,肺里的邪气痰浊湿气瘀血等更容易被散掉。
第三步固本——白术,茯苓。
健脾最好的药白术,让脾健运起来,然后用茯苓祛湿,把脾湿利出去,这一升一降,升清降浊,脾的运化能力强了自然痰湿也就不在了。
很多人脂肪瘤好了又复发,就是因为没有治脾。脾为生痰之源,彻底把脾胃健运起来,才会终结一切痰湿,彻底切断脂肪瘤的营养供给。
这就是基本的意图了。
把思路捋清楚之后,就知道要往哪里走了。找对方向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所以我希望咱们每个人都能建立这种中医思维——先找方向,再找方法。
很多人一上来就问我,大夫我该吃什么药?
说真的,治病不是儿戏,吃什么药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应该先弄清楚自己身体的问题,然后咱们再来想办法解决。
就拿这个脂肪瘤来说,通常人们会选择去手术切除,但人不是机器,身上的零件不是说换就换的,因为痰湿形成的结节,按着不疼,也不粘连血管什么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依靠手术切除,况且手术切除也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至于我今天写的这张方子,并不一定适合你,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我在此只想给大家好好普及中医的知识,身体有问题,不一定要吃药,中医有很多的方法来解决,不要带吊死在一颗树上,灵活变通才能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