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内斗半决赛:总是可以化险为夷的赵氏

公元前514年,晋国六卿韩氏、魏氏、赵氏、中行(读杭)氏、范氏、智氏联手灭掉了祁氏和羊舌氏(相传夏姬和巫臣的女儿就是嫁入了羊舌氏),至此,六卿完全掌控了晋国朝政。

公元前497年,赵鞅继任赵氏家主后,任命赵午为邯郸大夫,让他在邯郸发展扩张,壮大赵氏势力,做好以后向东扩张的准备。但是当赵午在邯郸培养势力,发展壮大后,却引起了赵鞅的猜忌,于是为了削弱赵午的力量,赵鞅便下令让赵午将之前卫国进贡的五百户居民从邯郸迁到晋阳城。赵午担心此举会引起卫国的不满,但又不能公开反抗家主的命令,于是便打算发兵攻打齐国,等齐国回攻的时候,再以躲避战乱的理由将这五百居民迁到晋阳,这样,既没有违抗家主命令,也不会令卫国不满。但是赵鞅并不知道赵午的谋算,他只看见赵午没有将那五百户居民迁到晋阳,也没有任何的准备动作,怀疑赵午有不轨之心,便将赵午诱骗回晋阳处死了。

赵午的儿子赵稷听闻老爹被处死的消息后,立即举兵反叛;中行氏的中行寅是赵午的舅舅,而且与范氏也有姻亲关系,于是中行氏和范氏便站到了赵稷的一方,想趁着赵氏内乱的时机消灭赵氏;赵鞅不敌中行氏和范氏的联合进攻,节节败退,困守晋阳。

智、魏、韩三氏与中行氏之前都有怨仇,如果中行氏灭了赵氏,中行氏的实力将空前强大,这让智、魏、韩三氏感到了威胁,于是三氏便借助晋定公的名义,协助赵鞅讨伐中行氏和范氏;由此,赵家的内乱演变成了晋国六卿的内斗。

战斗初始阶段,中行氏和范氏取得了优势,正在士气高昂的时刻,他们却犯了一个最不该犯的错误——自大;中行氏和范氏打算废黜晋定公,另立新君。晋定公当时依然是晋国名义上的君主,而且并没有犯下天怒民怨的过错,此举惹得晋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抵御中行氏和范氏,晋定公也加入战局和韩、赵、魏、智联手,击败了中行氏和范氏。中行寅和范吉射逃往卫国躲避。

在平定内乱的第二年,韩、赵、魏、智四家联合发兵进攻卫国,誓要抓住中行寅和范吉射;卫国之前和齐、鲁等国家一同订立了反晋盟约,如今晋国发兵入侵卫国,其他同盟国岂能坐视不理,于是齐、宋、鲁、郑等国家纷纷派出军队,救援卫国。由此,晋国六卿的内斗演变成了多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双方在卫国朝歌相持不下,直到公元前493年,齐国给朝歌输送军粮,委派郑国押运,赵鞅对手下人说:“成败在此一举,若此战胜利,上大夫赏县,下大夫赏郡(当时郡是县的下属单位),士赏田地千亩,庶人做官,奴隶解放。此战的结果,是赵军大获全胜,于是朝歌城内粮草断绝,难以为战。

至此,中行氏和范氏在晋国内斗的第一轮淘汰赛中落败,被淘汰出局,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晋国也变成了四卿专政。

然而,赵鞅自此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且见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