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读50本书,仍感觉一无所知?3招学会“沟通输出”,提升学习力

我的朋友小武,平时很喜欢看书,他阅读涉猎范围很广:文学、科幻、武侠、人物传记等。一年下来,他至少能读有50本书。

朋友都夸他知识面广,但小武自知自己有几斤几两。

他今年参加一个写作训练营,发现自己书读了不少,却写不出一篇出彩的文章。在跟别人沟通交流时,总是泛泛而谈,说不出什么独到见解。

其实,小武面临的问题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很多时候,我们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讲座,看了很多教学视频,但也仅仅是读了、看了、听了,根本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没有将知识消化吸收。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尽快地将知识消化吸收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沟通输出”。

01

沟通输出: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输出,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知识的获取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学以致用。就像小武那样,即使每年读50本书,学习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知识没有被完全吸收,当然无法自如运用了。

想要在现实中活学活用知识,就得先经过知识内化的过程。以“沟通输出”作为导向,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输出,使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沟通输出,是桦泽紫苑在《为什么经营这样沟通最有效》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将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处理,再以“说”、“写”、“行动”的形式,向外界表达出来的过程。

《演员的自我修养》

周星驰在电影《喜剧之王》中饰演的尹天仇,虽然是个跑龙套,但他一直想成为真正的演员,为此,他经常翻看《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

他不断地将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甚至还开设了演员训练班,教会了舞小姐柳飘飘。

尹天仇能如此活学活用书中的知识,其实就是运用“沟通输出”的方式,将书里学到的知识,通过表演教学的形式展现出来。

通过反复演练巩固所学成果,即便不用看书,他也能将书中的内容讲得头头是道。

02

“看懂了”“明白了”,只是大脑短暂的记忆“错觉”

人们在阅读学习时,容易步入一个误区:以为“看懂了”、“明白了”,就等于学到了知识。但没过多久就忘记了,当生活面临问题时,需要调取书中的办法时,怎么也想不起来。

之所以会步入这个学习误区,主要是因为人们学习仅停留在“看”或“阅读”的阶段,字面意思理解了,就以为自己“明白了”。

《为什么经营这样沟通最高效》一书中提到,人们输入的知识信息,只是暂时停留在大脑的海马体中2-4周。在此期间,信息没有被反复使用,就很容易被遗忘。

相反,当信息被反复使用时,大脑才会将此信息判定为“重要信息”,再将其转移到颞叶,形成长期记忆记性保存。

就像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复地温习,来形成长期记忆。

其实,这个过程是通过“运动性记忆”来强化肌肉记忆来实现的。也就是运用“写”、“说”、“行动”等方式,来运动神经和肌肉,产生长期记忆。

就像我们学习骑自行车,长期练习后,就会形成肌肉记忆,即使几年没有再骑,当再次骑上自行车时,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习惯,但踩上一会感觉就回来了。

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如此,利用“写”、“说”、“行动”等方式,让知识永久地储存在大脑中。

在学生时代,我们学习英语的方式,就是通过早读大声朗读,晚自习不断默写和做练习,以及上课期间利用所学的英语单词回答老师问题,而逐渐积累所得。

正是因为当初这样反复地运用,即便我们出社会后极少使用英语,也依然能记住当初频繁使用过的英语单词。

这就是通过“沟通输出”,让知识得以积累的结果。

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沟通输出”来提高学习力,将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呢?

03

如何做到更好地“沟通输出”,将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

要想将学到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就要把知识学懂学透,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可通过“沟通输出”来达成这个结果。

第一:利用“组块”思维,将碎片知识串连起来

时下主张利用碎片化时间,如等电梯、坐地铁、排队取餐等时间进行充电学习。虽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但获取的知识十分零碎,如果没有及时被吸收消化,很容易被遗忘。

那么如何将这些碎片知识,进行更好地吸收消化呢?

方法就是“组块”。

组块,是芭芭拉·奥克利在《学习之道》一书中提出。是指根据意义,将知识碎片组成的集合。

比如我要给某个平台投稿一篇文章,会先将搜集的资料、图片、视频、稿件等各种素材,放入一个文件夹中,保存为“.zip压缩包”发送给主编。

文件夹内的各种素材,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学到的碎片知识,将它们组成一个有意义且便于记忆的“文件夹”组块,就不会因为过于零散而容易遗忘了。

“组块”方式运用到学习中也是如此。

比如学习“lapse”(消失、失效、疏漏)这个单词时,很难记住它的意思。但如果将其组成句段:a lapse of time(时间的流逝),再套用到场景中不断地口述,就很容易记忆了。

所以说,将碎片知识通过整合拼块,组成新的整体更容易被人理解。

第二:巧用费曼学习法,通过教会他人来提升自己

如果我们能像老师那样,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叙述教会其他人,那就说明自己也理解了。这种方法,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费曼发明的一种高效学习方法。是指通过向别人清楚解说一件事,来确保自己真正弄明白了此事。

费曼

网上曾有一则报道:一个农民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乘坐火车去北京。女儿三年前考上清华,儿子刚考上北大,此次前往北京,正是送儿子到大学报到。

车上的人问他怎么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一对儿女。

他说:“我也没用什么办法,孩子放学回家,我就让他们将上课学到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如果自己没听懂,就再问一遍孩子,如果孩子也不懂,就让孩子再去问老师。当时就觉得交一份钱两个人都学会,这样学费才不白花。”

没想到一个节省学费的简单想法,却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干劲。隔壁的孩子在玩耍,他的儿女就在学习,结果两人的成绩一路攀升,最后考上清华北大。

其实,这位农民父亲用的就是费曼学习法,儿女在给父亲讲解的过程中,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他们教会父亲后得到的成就感,又促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学习金字塔

第三:建立反馈机制,使 “知识积累”持续进行

知识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如果只是靠意志力很难做到长久坚持,但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可以达成知识积累的良性循环。

我们先回想一下,当完成一件工作后,得到领导鼓励或是加薪升职时,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喜悦和兴奋,又会让人更加有动力去工作。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奖赏效应”。

奖赏效应,是指当人做某件事情后,如果被肯定或是得到好的结果,大脑就会向各决策区域,发送令人兴奋的物质——多巴胺,进一步提升人做事的动力。

比如在头条上写作这件事,短期并不能取得很大成效和收益,那么,可以给自己建立一个目标奖赏。

当完成一篇文章后,通过写“成功日记”来自我鼓励,也可以给自己买些喜欢吃的零食,来鼓励自己,从而调动自己写作的积极性。

这个过程,其实是利用成就感的奖赏,来提高人做事的动力。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食物刺激法来达到这个效果。

比如多吃黑巧克力,巧克力含有可可碱,它是一种温和的兴奋剂。食用巧克力有助于提神,增强兴奋。

吃黑巧克力可以促进大脑多分泌多巴胺,提升人们做事的兴致。用巧克力作为奖赏,成本相对较低,但多食容易长胖。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设定奖赏机制。

多巴胺路径

结语

今天,主要给大家说了如何利用“沟通输出”来提升自己学习力的问题。首先,给大家说了什么是“沟通输出”,然后重点给大家讲解了,利用“沟通输出”提升学习力的三种方法:

第一:利用“组块”思维,将碎片知识串连起来。

第二:巧用费曼学习法,通过教会他人来提升自己。

第三:建立反馈机制,使 “沟通输出”良性地持续进行。

希望通过以上3个方法,能让大家学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在需要时随时调用,充分发挥其的作用。

参考:《为什么经营这样沟通最高效》、《学习之道》、《大脑整理术》。

不知道如何通过读书提升自己?这套读书方法帮你学以致用

读书是门技术活,读完这六本书,让读书不在难受

如果您喜欢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关注大脑帮(Brainlearning),与你共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