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哥雷语】英雄本色,红色记忆(下)

11月的第三周,日程满满,尽是红色的记忆。

这一周,到威海去接受党性教育,参观考察,从甲午之战的丁汝昌、邓世昌,再到抗日战争的天福英雄理琪、于得水、张玉华,到近代的郭永怀。无数民族英雄,写就红色的胶东史诗。

这一周,组织了公益榜样分享会,连续下来的4天,组织了无偿献血活动,23万毫升热血从工大汇聚到省血液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一批身边的英雄讲述了他们的红色故事。

威海考察是也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的内容之一,与培训班到的报告会议部分独立成篇,本篇作为《英雄本色,红色记忆》的下篇。培训记录和收获作为《续篇》。

下篇   红色胶东亲历记

1.乘车

周三参加培训班,听了一天的报告,晚上又进行了研讨。周四的早上,顶着星月到操场跑步。早饭后继续听报告,三个小时。中午返回学校,下午主持学校的公益榜样分享报告会,所有日程结束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了,抓紧驱车赶向西客站,要乘坐当天的火车赶到威海去参加培训班的第二阶段的活动--党性教育。等坐到座位上,不过5分钟,火车就开动了,这一天的日程非常紧凑,精确到了五分钟之内。

我比较喜欢这种驾驭时间的感觉,忙而不乱,紧张,但是从容。

在火车上整理了一下白天活动的主持词,发给相关的人员,这样他们无论是做新闻但是别的用途,都不耽误,公益分享会的事儿就告一段落了。

带上手机,带上电脑,有足够的流量,坐火车的时间也可以成为比较从容的办公的时间。

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女士,一路上都会都在绘制着一种叫幸福曼陀罗的图腾画,听她讲来,好像很神秘的样子,还能对一些数字做预测,做分析,有点占卜的味道,说的玄而又玄。后来百度了一下,这个东西有心理学的依据,可以作为一种缓释减压的工具,有科学的道理,但没有那么玄乎,这个东西有可能更深度的介入我们的潜意识,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深层次的创伤,所以可以调整我们的情绪,增加我们的幸福感,不是个坏东西,但也不能过于夸大它的作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撕纸片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她的幸福感很强,输出感也很强,很喜欢聊天。看我在写大篇的文字,很是羡慕,说很佩服能写的人。跟我要了一些生日等数字,做我的性格分析。按照这位女士的说法,我的性格属于那种比较执着的类型,也能在自己执着的事上取得成功,想想自己最近执着于跑步和无偿献血的宣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此作为评判的话,他对我性格的判断,还蒙的比较准。也许她又会把我作为她的一个基于数字预判性格成功的案例吧!幸福感强的人心是善良的,路上还吃了一个她妈妈做包子,味道不错,特别是对于没来的及吃晚饭的我,挺香的。

这一路下来,倒是也没有困意,四个小时的时间赶到了威海。

我竟然是第一次来威海,黑夜里也分不清东西南北,开启导航,打上出租车赶到培训地点,已经是晚上10点多,收拾收拾,很快也就睡着了,约好了,第二天早上要在校园里跑跑步。

2.跑步

威海职业学院的校园不小,据说也有3000多亩,建筑面积也不少,好多建筑物,还有一些楼正在盖着,不知道是作何用途,学生好像只有1万出头,总体上是地广人稀的感觉。

我们约了五六个人出来跑,一个培训班30多人,1/6的人出来跑步,算不上多,也是一支小队伍了,一起慢慢悠悠的跑了一圈三公里,第二圈的时候到湖边去看了看风景,最终也没搞清楚他这个湖到底是淡水湖还是直接引入的海水。一个狭长的湖面,就在校园的中央地带,确实给校园增添了不少的亮色。

跑到第二圈的时候,遇到了早起跑步的学生和早起读书的学生,无从判断他们学习生活的状态如何。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入学成绩很低,管理难度比较大,但如果能聚焦到他们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一个合格的工人还是没问题的。但这个社会似乎对于工人的社会地位不是很认可,大家总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去学管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于是很多该上职业教育的学生,去上了专科或者本科,而在就业的时候,又往往找不到北,眼高手低,挣钱的活不愿意干,喜欢干一些轻松一些,但又因为肚子里面少墨水,脑子里面少见识,手头上少技能,所以也干不好,总有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的心态,日子过得并不好,这是人才培养的误区。

第二圈,我和福政拐进了学校的体育场,乍一看挺高大上的,标准的跑道,标准的看台,仔细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建筑质量太差,整个地面是一个丘陵地形,有高有低,有那么一两湾的池塘或者湖,还积着水,可能是赶工期,也可能是质量没把住关,总体来讲,这个体育场,几乎没法用,一个表面光鲜的工程,一块豆腐渣。

断断续续的跑了10公里了事儿,回去收拾一下就要赶去教育基地了。

3.刘公岛

上午的第一站是刘公岛,坐车过去要半个小时的车程,还要坐船才能进去。

在刘公岛主要参观了甲午战争纪念馆,水师提督府和历史选择纪念馆。

甲午战争纪念馆的门前有一艘已经倾倒的战舰,是一个铸铁材质的雕塑,名为《海魂》,黑色的夸张的裂缝和折断的痕迹,让人感觉这是被沉甸甸的历史压折的。纪念馆的造型就是一艘战舰,边上这位手持望远镜的将领应该就是丁汝昌吧!

陈列馆外围部分是名为《勿忘甲午》的浮雕,将与甲午战争有关的历史人物及重大战役,通过艺术手段展示出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观海平台上望过去,对面是威海南岸,讲解员说,当年的南帮炮台分布在那一带。东南海面的小岛叫日岛,原来是露出海面的礁石,北洋海军成军后,为了加强防御从南岸运土加高修筑了日岛炮台。甲午战争期间,南帮炮台与日岛炮台配合刘公岛炮台,在威海南口形成一道严密的火力封锁线,因而日军没有从海上正面进攻刘公岛,而是选择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龙须岛登陆,先行占领威海南北帮炮台和威海卫城,最后海陆合围刘公岛。

在这个展览馆里,真实地还原了中日甲午海战的过程,

在这个日晷上,将近代史中重要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一一罗列。在日晷的醒目位置,可以看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一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通过展览的介绍,我们看到战前的中国和日本,对于世界形势的认知和判断是不一样的。国内如北洋大臣李鸿章已经对形势做了一些预判,提出要建设强大的海军,打造了北洋海军,希望这支强大的战队能够保卫大清国的万里海疆,永远风平浪静,而从当时战舰的配备来看,确实力量也是比较强的,其装备的一些战舰都是购自德国和英国,战斗力很强大。在刘公岛码头附近,有致远舰的复制品,这么高大雄伟的一艘战舰,想想被击沉了。真的让人唏嘘,从一些打捞上来的文物上,能看到当时这艘战舰是多么先进。想想当年,经过工业革命开化后的欧洲,德国人、英国人已经可以制造如此庞大的战舰,而泱泱中华,能懂物理,懂电子元件的有几个人?

有人说,人多力量大,但在科技进步面前,人多能展示出力量吗?我们现在办教育,也得掌握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出高水平的成果,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否则即便人再多,也会如大清王朝之碌碌庸庸。

那时,在我们国家的理念里,守家卫国是第一位的,不打仗最好。但日本人可不这么想,弹丸之地,缺资源,他们就想如何的拓展他们的疆域,从海外攫取和扩大他们的利益,而攻打朝鲜和中国,就成为他们最便利的选择。在两国海军的建设过程中,日本天皇及其大臣能够为了建强大的监督,能甘愿贡献出自己的薪水,而我们的慈禧太后却把军费挪用,建造颐和园,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所以战争没有打响的时候,清王朝已经输掉了。

甲午战败,告诉我们,落后是肯定要挨欺负的,这是丛林法则,这次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此战不仅改变了亚洲的传统战略格局,而且对世界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甲午战争,彻底打碎了天朝上国的千年迷梦,也激起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从而开启了中华民族,救亡复兴的历史。

当时邓世昌在致远舰受伤时,下令开足马力撞向附近的日舰吉野,准备与它同归于尽,不幸被敌舰鱼雷击中沉没。据说邓世昌落水后有三次获救的机会,第一次是他的随从将救生圈相让,但他拒不接受,并高声呼喊“事已至此,绝不独生”。第二次是他的爱犬奋力游过来咬住他的胳膊,但仍然被他推开。第三次他的爱犬又回过头衔住他的发辫,但此时邓世昌誓与战舰共存亡,他按住爱犬的头部,与爱犬一起没入波涛之中。也许是历史的巧合,邓世昌牺牲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农历8月18日,年仅45岁。

这是何等壮烈的场景,面对强权的坚船利炮,英雄最终选择了牺牲,终魂归大海,然而必定死不瞑目。和平年代的我们,还能有这样的牺牲精神吗?我也接近45岁,如果让我面临这样的生死抉择,我会怎样?我现在还有牺牲自己时间,牺牲自己一点物质利益和奉献出热血的精神,但要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不确定能不能行,不知道是否能做出像他那样的选择。

尽管战事如何惨烈,将士如何英勇,已经不是这场战争的决定性的因素,但对于一个战场上的军人,别无选择,不能战胜,就只能战死,于是我们看到了邓世昌英勇无畏的冲向敌舰,看到了丁汝昌自杀殉国,他们的牺牲,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会起到作用,却会在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必败无疑的事儿,不能因为看得见的失败,就不去挑战,很多的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经验的和教训的积累之上的,甲午战争就是这样,他给我们的只有惨痛的教训,而这个教训,能唤醒整个民族,也值了。

这是英雄邓世昌、丁汝昌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公岛上,又参观了水师提督衙门,这个印象不深刻。

第三个点事“历史选择纪念馆”,这是修复利用北洋海军机械局和屯煤所等历史文物建筑建成的。这个展览馆,从1840年鸦片战争讲起,讲到我们中国历史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成为半半封建性质的国家,社会发展脱开了原有轨道。中日甲午战争加剧了中国的衰落,使之面临被列强瓜分亡国的危机。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梦想。

实现这一梦想,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于人民富裕。在两大任务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历史给予各种政治力量以充分的表现机会:谁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人民解放,谁就将选择为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救国主张,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比如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谋求君主立宪的变法维新运动、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试验”等,这些探索和斗争,虽然其积极意义不容否定,但都未能改变中国半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展馆的第二部分讲的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先后走上中国政治舞台以及28年来合作与斗争及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第三部分讲的是中共在苦难艰苦环境中成长史,第四部分万众归心迈向新中国,讲的是党的号召力,第五部分是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我们党是历史选择的,所以既然被选择就应该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的历史使命,一直到现在我们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都是在承担这一历史使命,我们责无旁贷。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中间有曲折,必须不断的去完善自我,去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提高,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至于被历史所淘汰。他一再嘱咐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这个馆的内容和复兴之路有些相似。讲述的是同一段历史,用的很多照片和影像也相似。但每次参观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共产党人是如何获得人心,让老百姓跟着自己干?就是站到了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为自己谋利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党的日子也就好过了。现在不就是这样吗?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者,是英雄,共产党就是英雄。

4.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放弃在美国的安逸生活,毅然回国,投身艰苦的两弹一星事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身体保护了国家的机密资料,他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先是看见他的汉白玉半身雕塑,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浮雕背景墙记录着郭永怀的一生,镌刻着那段峥嵘岁月;柱子上的对联“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志九霄不愧中华英魂”是对他伟大而光辉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在陈列馆里,有不少珍贵展品,“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章”、部分实验设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捐赠的建所初期的部分实验仪器;长七、长五火箭模型;郭永怀南开大学学生时代的考试成绩表;他亲笔往来书信、睡袍等生活用品等,讲述了这个伟大科学家奋斗的一声,优雅的一生。

陈列馆里,郭永怀的照片很多,仔细观察,不管是工作照,还是生活照,每一张都是很“修边幅”的,有些“洋气”,透着一份儒雅和安然。这种气质在钱学森等人身上也有,她的夫人李佩身上也有,但在孩子郭芹身上,童年时有,成年时几乎就没有了。应该说,高等教育和国外留学生活经历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心是中国心,经过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浸润,更显得与众不同。

在这个馆里,我们领略了郭永怀的爱国情怀,他在大学时学的是物理学的光学专业,后来战争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离开大学到走上讲台,变成一位老师,再离开课堂,走到西南联大,继续学物理,然而换了专业方向,改为武器相关的领域。为的就是能够保家卫国。而作为留学生,他出国的曲折经历,也让我们见到了他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同样关乎爱国情怀。首先是因为二战爆发,英国这边不能够提供相应的留学机会,后来改去加拿大。在去往加拿大的时候,第一次发现签证是日本使馆发放的,拒绝去。后来又辗转香港去加拿大学习,后来又去了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也是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十年间,他先后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在突破声障和应用数学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驰名海外。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筹划回国。1955年,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留学生出境的禁令。1956年10月,郭永怀携夫人李佩、女儿郭芹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

在这个馆里,因为自己是老师,我重点看了“家国情怀,大师风范”这一部分,郭永怀不光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甘当“铺路石子”,为培养人才殚精竭虑。他无私奉献,勤奋终身;实事求是,质朴正直;严以律己,淡迫名利,深受尊敬。其中一件展品,是郭永怀编写的教材《边界层理论讲义》,见证着郭永怀和他的学生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这本讲义是他的学生毛鸿羽捐赠的。据毛鸿羽回忆,《边界层理论讲义》是郭永怀通宵达旦编写出来的,珍藏了许多年,虽然不舍得,但参观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后他深受触动,希望借讲义让后人传承和发扬郭永怀的家国情怀。还有一幅照片,几名学生围在他的身边,很自然,显然不是摆拍的镜头,那一份师者仁心,桃李满天下的感觉,竟然让我热泪盈眶。

这个陈列馆也记述了他的一些家庭生活。夫人李佩刚刚去世不久,关于她的文章也很多,而关于她的女儿郭芹,关注的不多,我也看过几篇文章,总的感觉,我们国家是亏待了这个孩子的,如果郭永怀一直生活在国外,郭芹会有着幸福的人生,也可能会有很好的事业。回国之后,教育环境变了,也看到他们一家和乐融融,围着郭芹看她弹琴的照片,但这一份安静和祥和应该在生活中并不多见,因为郭永怀去了“前线”,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郭芹得去下乡锻炼,去的是艰苦的内蒙古,一些文章也描述了当时的困难生活,也讲到郭永怀是如何关心她的女儿,但当时那样一个环境,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是炼狱。有些人可能从艰苦的环境中汲取营养,成长得更好,也有一些可能会被艰苦的环境所洇灭。后来父亲牺牲了,失去了父爱,母亲又被关牛棚,见不到去了母爱,这对于尚在青年期的他来讲,是何等的残酷,所以,国家,和家庭的变化,带给她们的创伤是巨大的。对于李佩来讲,她可以用自己坚强的内心去承受,而对于郭芹来讲,却是不能承受之重,我觉得郭芹没有完全的走出心魔,于是她也崩溃了,家庭生活不顺利,身体也亮了红灯,早早的离开了人世。从这一点上,我们国家亏欠郭永怀的,很多,亏欠李佩的,很多,亏欠郭芹的,更多。

催人泪下的是他牺牲的那一段,失事的飞机上,两个人紧紧的抱在一起,而分开他们之后,是一份绝密的导弹资料,这两个人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那一刻也许只有几秒钟到几十秒钟,做出的决定近乎人的本能,而他的第一选择是保护这份机密文件,我想只有把事业和祖国装到内心的人,而不是挂在口头上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从这里出来去参观了一个幸福的渔村,忘记是叫什么名字了。房顶上都有着美丽的海草,村庄就在海岸边儿,宽阔的街道,整洁的环境,悠闲的人们,幸福的生活。

海风起,夜色已沉沉。远望过去,影影绰绰的是刘公岛。乌黑的海面,借着远处灯塔的光芒,泛起浪花的微光,照出一条航道。郭永怀们,就是那个灯塔,历史已将他们镌刻在功劳簿上,我们应该常来看看,常到网上看看,常到书本上去看看,永远铭记他们。

5.天福山起义纪念馆

第二天上午来的是天福山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是1973年建成的,比我的年龄还长一岁。到今天看,外观仍然雄伟,内部应该是整修过,很符合现代展览馆的特质。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展览馆。一个纪念馆的生命力,很重要的是他承载的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

80年前的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天福山组织发动了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点燃了胶东抗战的烽火,拉开了胶东抗战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达到这里之前,就成立了抗日的武装。当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这只队伍立即就能投入战斗,这就是有准备之战,如果全国人民当时都能这样做好准备,日本人就不会打得那么轻松。

这里成立的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后来,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和山东军区第五旅,历经革命战争的洗礼扩大发展为新中国的4个集团军,分别是27、31、32、41军。天福山起义因此成为红色胶东的源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支队伍初始多少人?只有80个人。80多个农民军,打出胶东一片天。

展览馆里有几个人物介绍引起我的注意。

第一个是好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他是中共胶东特委创始人张静源,据说人长得瘦削斯文,因为前门牙突出,被同志们戏称“张大牙”。讲解员讲到他的故事时,特别提到他特别会做群众工作,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他在农民夜校教贫苦农民认识“权”字,他说,官府为什么横征暴敛、欺压我们,因为他们控制着奴役我们的“政权”;地主老财们为什么收走我们一年辛辛苦苦劳作的成果?因为他们拥有“地权”;在家里男人为什么敢打老婆?因为他们握有封建社会给他的“夫权”。人生来是平等的,我们要过上好日子,就要通过革命手段建立一个权利公平的新社会。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怎能不使闻者共鸣?不难想象,当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跟着共产党去打拼新的天下。就是因为我们的红色文化既秉承马克思主义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对民众具有极强的启发性与说服力。

第二个就是理琪。第四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1937年11月,从一名阶下囚到胶东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打开局面,领导了12月24日的天福山起义,后来对日作战不到两个月,他牺牲在战场上。

从后来记述的战场细节上,理琪还是一名出色的战斗指挥员。而他牺牲时,年龄不过30岁,17岁参加革命入党,做过国民党,当过地下党,参加过多次培训学习,熟悉电台,擅长发动群众。13年的斗争经历,让他快速成长。文武兼修,是帅才啊!英年早逝,真是可惜了!从他的身上,看到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要素,要有伟大的信仰,要在基层艰苦环境锻炼,还要不断培训提高。具备这些要素,年轻人也能顶大事的。

第三个是于得水。这个人物我在影视作品中见过的。武功高强,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天兵天将’,但对于国民党政府来说却是心头大患。为了把这股力量消灭在昆嵛山中,国民党军队一方面层层封锁,悬赏捉拿,另一方面几次派人进行瓦解招降,用尽各种手段,最终依然无法得逞。纪念馆里有他从腰部挖子弹的雕塑,这是一个硬汉。他曾经化名林德胜,高德胜。毛泽东当年也曾化名李德胜,看来革命者都喜欢德胜这个名字。

第四个是于烺。天福山起义军的管家和财务大臣。为筹集经费献出大部分家产,多次受命与牟平、文登、威海国民党当局谈判,促进当地国共两党联合抗日。这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地主,有资一派中也不乏仁人志士。

给我们讲解的讲解员叫于清,讲得非常好,看得出她是真正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来给我们做讲解的,而且在讲解过程中,能够把最新的一些故事,一些他们经历的人和事儿揉进去,且能够随机应变面对我们这个群体。而她从事这个工作仅仅三四年的时间,殊为不易。这也给我们年轻老师指出了一条成长的路径,认真,投入,不墨守成规,就能把课讲好。

与她形成对比的是,我听闻一位老师前天无意在网上发现了一个课件,是一个学生刚刚传到网上的,肯定是从任课老师手上得到的。而这个课件是她3年前讲课的课件,当时将这门课交给年轻老师的时候,课件一并无私的赠与了。然而3年之后,这个课件还在被原封不动地使用。不是课件上的知识先进,而是我们的年轻老师,太不尽心了。如此态度,能做好教学吗?!

6.红色胶东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汇总了胶东抗日革命的事迹,有些跟天福山的是重复的,跟接下来要看的育儿所也是重复的。讲解员的水平也是非常的高。其中两点印象深刻,一个是十二姐妹参军,12名女青年统一改王姓,从王一排到王十二。拍了一部电影,而天福山纪念馆的于清还扮演了重要任务王二(后改名王军),如此巧合。二是胶东兵工三厂,图片上介绍说“1943年,胶东兵工三厂生产的 轻机枪、掷弹筒送到延安参展,周恩来副主席夸奖胶东兵工'了不起’,指示中央科学院到胶东考察”。这句话引起了我们一行的强烈兴趣,因为齐鲁工业大学起源于1948年的胶东工业学校,这是一个军工学校,背后就是胶东兵工三厂。以此追溯,估计当时胶东兵工三厂的一部分人员会成为胶东工业学校的老师和科研人员,学校的历史可以再向前交织,融入红色胶东。

7.胶东育儿所

这是此行的最后一站。

资料显示,胶东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为了民族大义,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的最前沿。为了让我军官兵能够安心作战,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她们把最后一滴奶留给乳儿吮,最后一口粮留给乳儿吃,最后一件衣留给乳儿穿,最后一丝生机留给乳儿,生死关头甚至舍弃亲生骨肉。她们视乳儿如己出,待乳儿胜亲生,在日常照护中疼爱有加,在艰难困苦时呵护备至,在生死考验前挺身而出。在乳娘和人民群众严密保护下,胶东育儿所乳儿在残酷的“扫荡”和多次迁徙中无一伤亡,她们用大爱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创造了一段人间奇迹。

胶东乳娘用超越传统的血脉亲情,用超越本能的母爱,让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让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集中展现着忠心向党、感恩图报、坚贞不屈、慷慨无私的乳娘精神,生动书写了抗战史上军民生死与共、以命相助的浓彩篇章。

胶东的革命火种起源早,参战的人数多,参军打仗,子女携带不方便也不安全,不得已留下来,交给当地的老百姓来收养。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组织上专门做了安排,考虑还是比较周到的。当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一个孩子,寄养到老百姓家中,但再也没找到,是永生的遗憾。在胶东育儿所,这样的悲剧没有发生,寄养的孩子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没有一个出现问题。

但艰苦环境中,还是有很多的意外,在生与死的取舍之间,有的乳娘舍弃了自己的孩子而保护八路军的后代。这份大爱,岂能不感天动地。当大家一起看情景剧《乳娘》时候,声情并茂的朗诵,穿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视频的声像表达,要比文字图片和解说员的解说更具感染力,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仔细看展板上的人物介绍,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个乳娘为了救孩子多次输血的故事。

乳娘矫月志抱养的孩子小名叫生儿,面黄肌瘦,老爱哭闹,喂养一段时间丝毫不见起色,她去找医务组的医生,经过诊断,说,这个孩子是严重贫血,得马上输血,她立马给孩子献血,第一天20毫升,没有效果,后来继续输血,到20多天之后,孩子终于脸色有了变化,而她的身子却有点儿吃不消了,大夫劝他不要再献血了,她不听,又接着输了20多天,孩子身体状况才明显改变,她以命保命,无怨无悔。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那个时代采血和输血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而矫月志以其孱弱的身体,仍能连续40天输血救助孩子,这是800毫升的献血啊,一个健康的人都吃不消的。而现在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了,都是一个个健康的人,面对别人用血的时候,面对血荒的现状,能不能像矫月志一样拿出一点点血来去帮助别人,不用每天,不用40天800毫升,每年两次,总量800毫升就可以了,不是难事啊,为什么不能突破自我呢!

在这个纪念馆的最后,播放的烈士子女寻乳娘的节目,倪萍主持的。节目中女儿没有找到乳娘,但找到了乳娘的儿子,小时候他们早就该亲如兄妹的,当他们相见相拥的那一刻,节目现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我们观看的人也全部流泪了。

这次威海党性教育,两天时间,所受感动是巨大的,所流泪水是最多。红色的胶东,养育了无数的英雄。在红色胶东纪念馆的墙上,有一百多张将军的照片。而健在的只有一位。参加了九三大阅兵和春节联欢晚会张玉华老人,也于去年刚刚过世,当年是天福山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是背着理琪突围的钢铁战士,不畏流血牺牲,101岁的八路军老战士张玉华,到去世的那一刻,一枚子弹仍留在身体里……他自1986年离休后,20多年来投身慈善事业,用自己的收入先后向全国各地贫困群众、学校捐款40万元,捐赠大米两万斤,2012年他获得了“中国好人”的殊荣。

张玉华死后,不举行追悼会,不留墓地,骨灰留洒在天福山的一棵白皮松下。

英雄是不会被忘记的,我们一行在那棵还没有长大的白皮松前,肃立,哀思,鞠躬,向张玉华致敬!向胶东英雄致敬!

(0)

相关推荐

  • 【威海】冬季游刘公岛

    2021年冬季,来到刘公岛,岛上游人很少,好多年听说刘公岛,这还是第一次来,甲午海战的故事听了多年,站在海边看海浪拍打着寂静的海岛,看邓大人的雕像屹立在海岸,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 山东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

    山东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

  • (7)威海刘公岛

    (2021-01-06 08:00:00)

  • 威海正华建工集团五一踏上红色教育之旅

    5月1日劳动节当天,由威海正华建工集团总经理带队,正华党支部.共青团共同组织公司80余名职工踏上红色之旅,感受红色教育,增强企业文化. 参观中,大家对胶东育儿所.许世友战地指挥馆.宫宝田纪念馆.马石山 ...

  • 【洪哥雷语】见面当荐跑(附拜年小记)

    爆竹声里又一年 亲朋好友来相见. 春节的聚会 少不了狼藉杯盘 少不了吹牛侃大山 莫忘初心 工大健跑团员 备好你的装备 瞅准空闲的一点点时间 随时奔跑在家乡的乐园 回望跑途 让思绪定格在你脚步开启的那一 ...

  • 【洪哥雷语】春节荐跑小记

    春节拜年,是用跑步的图片做的贺卡.群发了六七百人,点赞的不少.有10几个人回复新年要跑步,于是萌生了让健跑团成员新年荐跑的想法.想出来了八个字. 荐跑,善念 行之,大赞 大年初一的早上特地还写了一篇文 ...

  • 【洪哥雷语】2018,我的公益新主张

    有一种力量,叫公益的力量. 什么是公益? 度娘说:公益是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在这里,做好事.行善举是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价值判断:行动的结果是向非特定的社会成员提 ...

  • 【洪哥雷语】心都掏给你了,你还在抗拒

    这学期的通选课又开始了.几个开课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再开2.5学分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而是选择了两学分的开设.这就是学分制给带来的冲击,和需要应对的变化.当你明白是掏钱选课支撑 ...

  • 【洪哥雷语】与志愿者谈谈心

    时间过得很快,你们已经在志愿服务岗工作一周了.这一周,有的同学去了一次,有的同学去了多次.你们做的工作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到外面发传单做宣传,招募献血者.有的就是在献血屋里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这不是一个 ...

  • 【洪哥雷语】雨中晨跑

    周五早上做了一个梦,挺有意思的.场景大概是刚刚开过运动会,有一个我的MP3落在会议音响那里了.而这个MP3好像是经过水洗或者碰得变形了,结果有个音乐文件,因为破坏的原因,播放出来,也变声了,像某种鸟的 ...

  • 【洪哥雷语】父亲节,一个人的奔跑

    作为一名跑者,每逢一些节日,一些纪念日,总会跑一些特定的路线,特定的数字来做个纪念.比如今年1月13日,女儿的生日,跑了一个13公里,用时2:00:50秒,加上一枚征服佛慧山的奖牌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 ...

  • 【洪哥雷语】欲说还休各种“筹”

    当今社会,生态恶化,生活压力山大,吾等凡夫俗子,总有人会抗不过去,于是生病乃常有之事,且渐渐成多发之势. 以前经济条件差,医疗条件差且成本高,很多人都在硬扛,扛过去赚了,扛不过拉倒.现在条件好了,有了 ...

  • 【洪哥雷语】西柏坡的印象 白洋淀的奔跑

    一.白洋淀的奔跑 7月12日,暑假正式开始.然而承诺大家的党性教育基地考察学习一直没有落实.拖到现在该兑现了,于是策划了这次到西柏坡,白洋淀,考察学习的计划. 第一站去的是白洋淀,这里是抗日游击战雁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