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排便的过程

排便的感觉是因粪便由结肠传送至直肠,引起直肠扩张的刺激和进人直肠末端扩张刺激盆膈肌、耻骨直肠肌内的本体感受器,再加上粪便进入肛管上端刺激黏膜的感受器,传人大脑而产生的。尤以后者是维持自制活动的重要防线的信号。大脑皮质可根据信号判别是气体或固体,甚至液体粪便,然后决定是否排出。若环境允许排出则按上述运动进行,若环境条件不允许,大脑可随意强烈收缩肛门外括约肌压迫肛管,盆底肛提肌及耻骨直肠肌收缩使肛直肠角变锐而肛管关闭更紧,同时腹肌收缩,腹压增加向下压迫,使直肠下端前壁的翼状瓣膜作用增强、直肠下端前壁盖在肛管上口关闭得更紧,使肛管上端粪便压回直肠,而最终使排便停止。

展开全部内容

同时外括约肌压迫内括约肌产生肛管直肠逆向反射而使直肠乙状结肠松弛,肠腔压力下降,使得压力感受器抑制而容纳更多的粪便。这就是人体的随意抑制作用达到肛门的自制过程。因此,人类才能有定时、定点地进行排便的功能。但长期抑制体内正常产生的排便反射的感觉,可使这种排便感觉的敏感性下降,从而使感觉的阈值增高。而直肠乙状结肠也因肛管直肠的逆向反射而压力下降,扩张而贮存更多的粪便,从而容易发生便秘。

在排便过程中,为了帮助粪便的排出,通常是将声门紧闭,使膈肌和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而间接使直肠内压增加,使之克服肛管压力的屏障来帮助排便,通常称之为“摒便”,用这种方式来排便是不合理的。摒便动作在肛提肌、耻骨直肠肌与外括约肌收缩时肛管直肠角变小,它不但不能帮助大便排出,反而使肛门关闭得更紧,只有当盆底肌与外括约肌松弛、大便已将翼状阀门推开、直肠内有粪便时,才能起作用,可使大便排出增快。同时长期过度用力摒便,会使盆底的肛提肌和耻骨直肠肌拉长,会阴过度下降,直肠前壁长期陷入肛内,因此可使便后复位反射延迟无力,而最终形成直肠内脱垂。而直肠内脱垂在排便时陷人肛管上端的直肠黏膜刺激肛管上端产生了坠胀和排便的感觉,又促使患者用力去摒便,使病情加重而出现恶性循环。这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对排便感觉的抑制,除可通过直肠肛门的逆向抑制反射使直肠和乙状结肠肠腔扩大、压力下降、感知力下降外,其长期继续抑制的结果,使结肠蠕动与集团运动的能力也下降,使结肠内粪便传送入直肠肛管的能力下降,最终可造成传输能力下降的结肠慢传输性便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