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水南音《客途秋恨》及艺人杜焕生平旧闻

地水南音

[此处所指的南音非福建南音,而是广东南音。两者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南音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一种以广州话表演的传统说唱音乐,始于清末。包括地水南音(通常算卦的人唱的,几乎绝迹,被视为南音的正宗)、戏曲南音(粤剧中的南音)、老举南音(妓女唱的南音,已绝迹)等,由于南音与木鱼、龙舟和粤讴等粤调的用韵形式、平仄、结构都有共同的地方,有时会把粤调统称为南音。

南音说唱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曲牌,有说它是在木鱼、龙舟的基础上吸收扬州弹词(吴声)等曲种的曲调发展而成的,为了与广东以外的吴声区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调)名之。南音说唱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音大体上分两类:“地水南音”和“戏台南音”。“地水”为卜卦术语,广东将盲人称为“阿水”,所以盲人所唱的南音称为“地水南音”。

地水南音——20世纪初,南音的主要演出场所为私人寓所、酒楼、街头和妓院等。演唱者多为失明艺人,又称瞽师、瞽姬或师娘。大约20世纪初,地水南音被吸收到粤剧、粤曲音乐中,成为“戏台南音”和“粤曲南音”。传统的地水南音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几乎成为绝唱,而戏台南音和粤曲南音至今仍为撰曲家所乐用。南音乐器包括秦琴、椰胡、箫、三弦、筝等。

  地水南音常用的伴奏乐器有筝、箫、椰胡、秦琴、洋琴与拍板等,而伴奏乐器的数量通常不多于五件。

南音比木鱼、龙舟的音乐性强,因而作为独立的曲种出现在舞台上的机会很多。南音的句格、声韵要求相当严整,有伴奏、有快板与过门音乐,旋律婉约优美,有着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早期的南音传唱范围多在文人雅士之中,传统作品也多是伤春怨梦之作。


《客途秋恨》地水南音经典曲目,原为清嘉庆学者缨艮所作的词曲名,后由南海人叶瑞伯从清代道光年间重编为广东地水南音,一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录音旧闻

一九七四年,荣鸿曾教授(一九四一-)从美国回港研究粤剧,访问了许多人,又在香港艺术中心于歌徳学院举办的南音演唱中,听到了杜焕的曲艺,为之向往,由是进行他的大计,他说:

我当时决定尽可能把他(杜焕)的曲目作大规模的录音,从而保留一些将成绝响的地水南音。我深信演唱和录音的场所必须是杜焕所熟悉的环境,包括听众、气氛等,这样才使他能充份地表现真正的艺术水平,忠于南音原来的面貌。有幸得到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拨款资助,又找到位于香港上环水坑口的富隆茶楼合作,随即安排杜焕在此演唱及录音,娱乐茶客。从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一日至六月二十六日,每星期二、四、六午膳时间演唱一小时,总共完成了四十二节录音,共十六首曲。(「漂泊香江五十年」唱片附件,二零零八)

1975年榮鴻曾與杜煥。(冯珍今提供)

其后,这批录音存于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到二零零七年五月,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和何耀光慈善基金赞助下,才得以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中国音乐资料馆製成CD(雨果唱片参与了录音后期处理),由香港百利唱片发行,正式出版。唱片名「香港文化瑰宝,杜焕瞽师地水南音精选诉衷情」,曲目有「叹五更」、「男烧衣」、「女烧衣」、「霸王别姬」和「客途秋恨」等,其中还包括一些道白,是名副其实的「说唱」。

来源《香港文化瑰宝,杜焕瞽师地水南音精选诉衷情》CD
曲词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小生缪姓莲仙字,

为忆多情妓女麦氏秋娟。

见渠声色性情人羡慕,

更兼才貌的确两相全。

今日天各一方难见面,

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天。

你悌斜阳照逐个对双飞燕,

独倚蓬窗思悄然。

耳畔听得秋声桐叶落,

又只见平桥衰柳锁寒烟。

第一触景更添情懊恼,

亏你怀人愁对月华圆。

旧约难如潮有信,

新愁深似海无边。

亏我情绪悲秋同宋玉,

况且在客途抱恨你话对セ谁言。

记得青楼邂逅个晚中秋夜,

我共你并肩携手拜月婵娟。

我亦记不尽许多情与义,

真正缠绵相爱又复相怜。

共你肝胆情投将有两个月,

唔想同群催趱要整归鞭。


杜焕(1910 ﹣1979年)被认定为香港最后一位正线地水南音大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每天早晨在香港电台《杜焕南音》节目演唱南音,所唱曲目不时将当日发生的新闻故事作为即兴唱作题材,一直唱到1972年,港台因减少播放古老文化节目而停播该节目。杜焕以一心三用,左手操拍板、右手弹争、口中歌唱的绝技为人津津乐道。
杜煥漂泊香江九龍數十年
早年生活
一九二六年,年約十七歲的杜煥來到香港,在旺角新填地租住一間盲公屋,開始他在旺角和油麻地的賣唱生涯。可是,到了一九三五年,香港廢娼,杜煥因此失去賣唱謀生地方,只好再在街頭賣唱。一九四一年冬,日軍大舉侵華,九龍淪陷後,杜煥為了生活又在夜晚上街賣唱。及後日軍實施燈火管制,又無以為生。香港重光後的五六年間,杜煥賣唱生意又漸次旺場。
一九五○年,市民的娛樂開始轉為無線電廣播,聽收音機。對杜煥來說,賣唱生意一落千丈。及後到佐敦道佐治公園賣唱,又很快吸引很多聽眾,唱了兩年,生意滔滔。可是公園進行鐵網擴建設施,杜煥又移到街市後開檔,但行人稀少,生活又見困難。杜煥繼續留在九龍舊居,直至一九五四年底。直至一九五五年,他獲邀到香港電台唱曲,自此在香港電台演唱南音。那時候是他一生中最安穩的歲月。
時代變遷 南音衰落
一九七○年底,杜煥在電台直播室唱《再生緣》後接到通知將停播南音,便結束了十五年的電台南音節目。七二年,杜先生失去電台收入,只能回到街頭賣唱。幸得同行收留,搬至廣東道一個閣樓,每晚在油麻地和旺角一帶賣唱,有時在廣東道和亞皆老街。晚年的杜煥仍為生活所困,及至一九七九年,因病與世長辭。
南音傳承不輟
現存的南音曲目不少,著名的短篇南音有《客途秋恨》及《男燒衣》等,以悲情思戀的情節為題材。著名歌手張國榮、梅艷芳在電影《胭脂扣》中也曾獻唱過《客途秋恨》,正是演繹地水南音的經典。
二○○六年,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啟動「香港文化瑰寶,杜煥地水南音」研究及出版計劃。杜煥所獻唱的錄音記錄得到保存。
南音除了二○一七年獲香港政府納入 「名錄」,其實 「南音說唱」於二○一一年由澳門政府申請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東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樂種之一,早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音如時代流行曲一樣家傳戶曉,盛極一時。然而,時代變遷,現時瀕臨失傳。南音這份瑰竇應該繼續受到重視,既是對一代南音宗師杜煥的最後致敬,亦是對這份中國傳統樂種的尊重。粵港澳作為廣東南音文化重地,應更加推廣,承傳下去。
▲杜煥在富隆茶樓作演唱
  在图中可以清楚看到,杜焕左手拿板,右手用假甲在弹筝(荣鸿曾摄于1975年)
  

  富隆茶楼内景,远处中间弹筝者就是杜焕(荣鸿曾摄于1975年)
  

  1975年,杜焕在香港富隆茶楼演唱,录音灌录成唱片
杜焕一生遭遇凄惨,晚年更是雪上加霜,妻儿亡故,孑身一人,根据自身经历创作有时长6小时三万多字的自创史诗《漂泊香江五十年:地水南音—全本失明人杜煥憶往》,在南音传统曲目中绝无仅有,一生历程娓娓道来,叹息自己人生,叹息南音的末落。
disc 1
01 第一章 襁褓失明兼命蹇 流落广州实可怜
02 第二章 横珠桥畔无依靠 良师授艺唱歌文
disc 2
01 第三章 省城罢工走无路 濠江香港生计图
02 第四章 卖唱庙街烟花地 少年无知毒染身
disc 3
01 第五章 喜结良缘遇红妆 乱世苦海妻儿亡
02 第六章 日寇侵港惊沦陷 尸横断食尽哀鸿
disc 4
01 第七章 和平重光市初旺 丽的兴起又徬徨
02 第八章 绝路逢生踏新境 电台演唱兴扬名
disc 5
01 第九章 街头卖唱羞掩面 身无绵絮过寒冬
02 第十章 何家礼遇恩非浅 奔波港九稻梁谋
disc 6
01 第十一章 富隆茶楼暂安定 祟基学院博掌声
02 第十二章 身世坎坷难回首 地水南音声艺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