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中药,清掉骨节里的风、寒、湿
话说有这么一位女性,三十来岁,什么毛病呢?手指关节疼,疼了有两年多了,除了疼,还有点肿,就是又疼又肿,已经到了不能屈伸的地步,吃饭的时候,手里的筷子总是啪啪往地上掉。
再仔细一问,这位女士特别爱出汗,稍微一动,汗就往外冒。你说她爱出汗吧,偏偏还特别怕冷,衣服一年到头都比别人穿得多,就这么捂着,盖着,但还是觉得冷风一个劲的往里吹。舌质淡舌苔白,舌头一伸出来,水滑水滑的。
前辈心里有数了,提笔写了一张方子,嘱咐她回去以后按时吃药,并且宽慰她说:“放心吧,包你好。”
为什么这么有自信呢?
前辈哈哈一笑,倒不是吹嘘自己的医术有多高明,只是这方子原也是借鉴了古人的经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用的是哪张方子呢?正是张仲景的甘草附子汤,只不过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了两味药。
结果怎么样呢?大概喝了两个疗程,这位女患者就痊愈了。
甘草附子汤:炙甘草6克、炮附子12克(先煎40分钟)、白术6克、桂枝12克,出自《伤寒论》。
附子有一定的毒性,经过炮制以后毒性大大降低,这里要先煎4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
甘草附子汤对治“表里阳气俱虚且风湿两盛”之证。
再回到医案中去,因为阳虚,阳气卫外的能力不够,抵挡不住外界的风寒,所以怕风怕冷。也是因为阳虚,不能固表,体内的津液随随便便就流出去了,表现出来就是多汗。再看舌苔,舌苔水滑,也是一派寒湿之象。
寒湿这种东西呢偏偏喜欢欺软怕硬,你阳气越虚,它越欺负你,寒湿进入体内以后,囤积在关节这里,阻碍了气血运行,所以会疼会肿,这一疼就是两年多,说明邪气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这里必须用到非常厉害的一味药,它就是附子。
附子走而不守,它一去到体内,喜欢走来走去,哪个地方寒凉寒冷,它都可以到,寒邪已经藏的很深了,藏到骨头里了,附子都能毫不客气地给它搜刮出来,然后一一下逐客令。
附子大辛大热,它吃下去以后,你会感觉有股热气在缓缓流动,这种感觉就像洗澡的时候,热水顺着脊背到脚心一样。
附子一边补阳气,一边祛风湿,风湿痹症,尤其是顽固的、严重的风湿痹症,附子是少不了的。
桂枝是肉桂树枝头最上面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因为长在尖端,所以阳气很足。用在这里可以帮助附子散寒。还能温通经络,尤其擅长把人体的肢肢节节打通。
桂枝和附子联手把风邪寒邪解决掉,再把阳气培补起来,紧接着就该白术上场了,白术苦温,既能温阳散寒,又能健脾燥湿。这样一来,又把湿邪解决掉了。
甘草调和诸药,让大家齐心协力,共克难关。
前面提到,甘草附子汤是张仲景的方子,大家可以想一下,张仲景生活的那个年代,东汉末年,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很多病啊都是饥寒交迫引起的,于是张仲景就创立了这么一张方子,用仲圣自己的话说,此方适合“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一个人阳气虚弱,又受到了风寒湿邪的侵袭,导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怕风怕冷、容易出汗,甚至是关节微肿,相当于现在的风湿、类风湿,那么,这个方子就可以用起来了。如果关节发红,或者舌红苔黄,说明是有热,有热就不适合了。
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茶疗方,同样适合关节冷痛,关节无力之人。
取肉桂3克,桂枝6克,把这两味药研成粗末,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可以反复冲泡,直到味淡为止。
一说到肉桂和桂枝,好多朋友就头大,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个桂枝和肉桂啊是同一种植物上的东西,但是因为生长的部位不同,也就成就了不同的物性。
先说说肉桂,肉桂长在下头,它是肉桂树的干燥树皮,因为靠近树根的部位,所以肉桂可以温补肾阳,你看肾不也是在人体的下焦么?肾阳就像灶火煮饭一样自下而上的温熙着全身。
桂枝呢长在上头,是肉桂树的干燥嫩枝,除了可以吸收满满的阳气,你看这植物的枝条像什么?像不像人的四肢,都是向外伸展的,既然像,那就说明桂枝可以温通经脉,可以把人体的肢肢节节打通。
肉桂温补肾阳,鼓舞一身的阳气,再通过桂枝把阳气引到四肢,把潜藏在关节里的风寒湿邪打出去,非常巧妙的一个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