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触动”,小平故里行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相约:幸福阳光驿站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你展开了一副百年的新画卷……”这一首耳熟能详的《春天的故事》,以生动质朴的语言,亲切平和的音乐,歌唱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给深圳特区乃至整个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唱出了中国人民对邓小平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009年3月21日,我们来到了四川广安市,走进了邓小平故里。
邓小平故里位于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景区内有邓小平故居、北山小学堂、蚕房院子、翰林院子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绍昌墓、淡氏墓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恢复了神道碑、德政坊等邓小平青少年时期活动场所20余处。
淡氏墓
系邓小平的祖母戴氏、伯祖母李氏、生母淡氏之墓地。墓冢坐落在佛手山半腰处,整个地理位置就像一把椅子,邓家先孺正处在座椅之中。墓向西,为家庭多室墓,共有4室,淡氏墓位于北边的第一室,南边第一室为空墓。整个墓面阔4室7.6米,高2.3米,进深7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
邓家先孺坟墓是一座四棺石室墓,墓冢大有气势。它背依灵秀的山峰,前接泛花流韵的渭水河,周围深秋层叠,翠竹绿树相拥,花果溢香,头上白云飘绕,林间鸟语啁啾。坟土松软,绿草茵茵。
邓绍昌墓地
邓绍昌是邓小平的父亲,他出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享年50岁。邓绍昌早年就读于成都法政学校,回乡后教过书,当过协兴乡团总和广安县团练局局长。辛亥革命前后,广安建立了革命军,血气方刚的邓绍昌加入革命军当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地方的武装暴动。邓绍昌在乡里受人尊敬,很有影响。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就是为邓小平同志选择了赴法国留学的道路,这个决策对于邓小平的一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有着重大影响。
漫步在邓小平故里主游道,四周绿树环抱,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整洁美观。矗立在小平铜像前,眼前的这位老人嘴角带笑端坐在椅子上,睿智而慈祥地看向前方,谁也不知道他在思考什么。我们伫立在原地,久久凝视着这位老人,一声“小平您好”脱口而出。
映入眼帘的这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便是邓小平故居,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在这里,在此度过了15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邓小平故居坐东向西,房屋为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建筑,穿逗式承重体系,共17间,分正房、左厢房、右厢房,系邓小平祖上三代陆续建成,2001年7月,邓小平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座古朴典雅、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当地人亲切称之为"邓家老院子"。故居坐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17间房屋,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承重体系,其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
参观邓小平故居后,我们前往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小平同志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放眼未来的人,而我们也一直被他的故事激励着前进着。
陈列馆内,已经发黄了的黑白照片讲述着不朽的故事,展出的170件文物、200余件档案文献资料、408幅图片,4个复原场景,运用多媒体展示系统以及最具震撼力的电影,共同组成鲜活的立体空间,生动、全面、形象地展示了邓小平伟大辉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与“小平”再次相遇。
此次行程对邓小平故里印象最深刻,用四个字形容我的心情就是 ——“红色触动”,激励我们更要学习伟人精神,开拓进取。
邓小平故里留影
觉得不错,请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