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嘉浜路687弄刘鸿生旧居
刘鸿生旧居位于肇嘉浜路687弄7、8号,建于1948年,现代风格花园住宅。南向共同拥有一个大花园。主楼为二层砖混结构,附楼三层。红瓦坡顶,红色硬陶面砖贴饰外墙,南侧底层建有红砖方柱外廊。刘鸿生1950至1956年在此居住。 刘鸿生(1888~1956),1920年起陆续创办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等著名企业,被誉为“中国火柴大王”和“毛纺业大王”。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等。同胞弟弟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刘吉生,晚清时,刘家第一代移民刘维忠在上海租界经营娱乐业,为刘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二代刘贤喜出任招商局的轮船买办,家境尚属于小康。以刘鸿生和刘吉生为代表的第三代,在刘家创业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使刘家成了上海屈指可数的豪门望族。 2010年11月18日,徐汇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4805190000356刘鸿生旧居民国枫林街道 肇嘉浜路687弄7号刘鸿生旧居,1992年为台湾润泰集团董事长尹衍梁私宅。 肇嘉浜路687弄7号刘鸿生旧居 刘鸿生的祖父名叫刘维忠,是个生意人,在中年迁居到了上海,并在宝善街开了一家“丹桂茶园”的戏院。因经营得当,生活也算殷实。父亲刘贤喜,供职于一家轮船招商局,是一个帐房先生,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财务总监。按理来说,生在这样的家庭也算小康了,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刘鸿生7岁那年,也就是1895年,年仅36岁的父亲因病死了。而此时祖父也已年迈,茶园生意大不如前,所以父亲死后没多久,家里的经济就陷入了困境。或许是年少就遭逢家庭突变,又目睹了母亲靠替人洗补衣服来贴补家用,供他上学,所以年少的刘鸿生读书刻苦,也因自身聪慧,所以成绩一向优异。十三岁那年他考上了圣约翰中学,四年以后又进入圣约翰大学,这所大学当时也是全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可与北大、清华、交大、北洋等我国早期名校比肩。而在这种学校念书的学生也大多是政商名流之后,对于普通人家出生的刘鸿生,自然是让人骄傲的。不过也可能是太优秀了,大二那年,校长卜舫济找他谈话说愿意栽培他,让他去美国留学,学成回国以后让他成为一名牧师,也可以兼任大学讲师,薪资丰厚且有洋房赠送。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不过对于刘鸿生来说或许并不那么回事,他找母亲商量了一番,之后就婉拒了校方的安排,对此卜舫济深感意,而且很愤怒,并把他开除了。 被学校开除以后,刘鸿生为了谋生也是四处找工作,因之前在圣约翰大学学了一口流利的英文,所以在上海租界找份工作也不难,一开始是教洋人巡捕说上海话,之后又谋得法庭翻译一职,不过为人精明的刘鸿生并不屑于此,之后凭借时任宁波同乡会会长周仰山的推荐进了开平煤矿公司,凭借个人的精明独到很快从一个跑腿的推销员做到了买办,之后又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利用煤炭的销售,从中赚取差价,短短几年让他成为了百万富翁。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因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所以国人抵制外货的情绪高涨。刘鸿生眼见于此,便决定开设一家火柴厂,厂址设在苏州,当时注册资本12万,他一人独资9万,取名华商鸿生火柴公司。不过,当时在市面上洋火柴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尤其是日本的猴牌火柴和瑞典的凤凰牌火柴。万事开头难,刘鸿生的火柴公司一开始也因技术问题,无法与洋货相比,所以销量不行,连年亏损。不过刘鸿生是个硬气的主,不信自己的公司就这么倒下去。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留美回国的化学博士林天骥,并高薪聘请他解决技术难题。皇天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他们终于成功了,新生产的火柴因质量上乘价格公道而大受百姓青睐,公司不久也渐渐由亏转盈。不过在那个军阀混战,洋货又大肆倾销的年代,本土民族资本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刘鸿生凭借其非凡的商业头脑,联华制夷,化解各种危机。他的大中华火柴最强盛的时候资本总额达到了300多万,成了名副其实的“火柴大王”,也由此让刘鸿生从一位大买办转变成了民族实业家。 肇嘉浜路687弄3号位于牙防所西侧。 肇嘉浜路687弄3号 刘鸿生50岁生日时与上海同业的合影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刘鸿生从香港回到北京,当时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之后刘氏在上海的企业相继恢复,并响应国家的号召实行公私合营,这一切也让他赢得了爱国实业家的美名。
1956年,在刘鸿生病重之际,他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发表了“我为什么选择共产党”的谈话。半个月后的10月1日6时15分,刘鸿生因心脏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9岁。---------------------------------------------------------- 肇嘉浜路687弄11号 肇嘉浜路687弄12号 东安路15号 旧居位于牙防所南面,过去里面像个别墅区。 《火柴大王刘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