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丘穴有调胃降逆、通经活络的作用

梁丘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屈膝,梁丘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足阳明胃经的郄穴。

梁丘穴位于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正坐屈膝取穴或仰卧取穴。

梁丘穴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2寸处。

另说梁丘穴在膝上三寸《备急千金要方》;在膝盖骨上尽处陷中《循经考穴编》广注。

梁丘穴的准确位置图

梁丘怎么找

正坐屈膝位,在膝髌上外缘上2寸凹陷处,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之连线上取穴。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膝盖外上缘直上2寸处取穴;或令大腿肌肉绷紧,显现股直肌肌腱与股外侧肌,于两肌之间,阴市下1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梁丘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血管、神经分布同阴市(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前皮支双重分布。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股中间肌的外侧。

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股外侧肌。

穴区神经、血管同伏兔穴。

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并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通过。

梁丘穴的作用

附注:足阳明经郄穴。

梁丘穴意义: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犊鼻穴。

梁丘穴功效

约束并屯积胃经经水。

梁丘有调胃降逆、祛风化湿、理气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

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之郄穴,是本经气血深聚的部位,有疏肝和胃、通经活络作用,善治急性胃痛。

足阳明经筋结于膝,膝关节为下肢运动之枢纽,故本穴可治膝痛和下肢不遂。

乳痈多由胃经积热,郁于乳房所致,阳明经脉经过乳房,郄穴又为经脉气血深聚之部位,故本穴有通经止痛之功,并能降胃火、散结滞,而善治乳痈。

梁丘近于膝关节,故治膝关节痛,使之屈伸。

梁丘与足三里都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梁丘穴擅长治疗胃酸过多,足三里长于治疗胃酸缺乏。

“阴经郄穴多治血,阳经郄穴多治痛”,所以临床多用梁丘穴治疗因胃肠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疼痛性疾病。

主治疾病

梁丘穴主治胃痛,胃脘疼痛,急性胃炎,胃痉挛,急性胃痛,肠鸣泄泻,腹泻,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乳腺炎,膝脚腰疼痛,冷痹不仁,鹤膝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胫痹痛,下肢不遂,膝肿痛,不可屈伸,痛经,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膝关节病变等。

梁丘穴主治胃痛、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

梁丘主治脾胃、股膝等疾患:如胃脘疼痛、肠鸣泄泻、膝脚腰疼痛、冷痹不仁、鹤膝风、乳痈等。

现又多用梁丘治疗急性胃炎、乳腺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梁丘主治膝胫痹痛,鹤膝风,胃痛,乳痈等。

梁丘穴主治急性胃痛,腹泻;乳痈,下肢不遂,膝肿痛,不可屈伸,冷痹不仁。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腹泄;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痛经;

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膝关节病变。

该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穴位配伍

梁丘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梁丘配曲泉穴、膝阳关,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筋挛,膝关节不得屈伸。

梁丘配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急性胃痛。

梁丘配犊鼻穴、阳陵泉穴、膝阳关穴、阴陵泉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痛。

梁丘配犊鼻穴、阳陵泉穴、膝阳关穴,治膝关节痛。

梁丘配中脘穴、内关穴、公孙穴,治胃溃疡。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意:梁门与梁丘功用相似,何以郄穴不在梁门而在梁丘?此是因为梁门所处为肉之小会,为溪,而梁丘所在为肉之大会,为谷,梁丘所约束的阴市内经水较梁门所约束的承满经水大得多之故,所以梁丘为胃经之郄穴,且善治本经急性病。

针刺方法

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扩散至膝关节。

注意:不能刺激过强,以免损伤肌肉、筋膜。

艾灸方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梁丘穴解析

梁丘穴为经穴名(Liángqīu ST3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梁指堰堤,丘即土丘,此将髀骨喻为堰堤,膝上隆起肌肉比作土丘,穴在这堰堤上边的小丘之中,故名梁丘。主治胃痛,胃脘疼痛,急性胃炎,胃痉挛,急性胃痛,肠鸣泄泻,腹泻,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乳腺炎,膝脚腰疼痛,冷痹不仁,鹤膝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胫痹痛,下肢不遂,膝肿痛,不可屈伸,痛经,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膝关节病变等。临床多用梁丘穴治疗因胃肠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疼痛性疾病。

梁丘穴位意义

梁丘穴。梁,屋之横梁也。丘,土堆也。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鹤顶、跨骨名意与梁丘同,鹤顶名意指气血物质通行的道路是从上部而行,跨骨名意则指从上部跨越而行的水。

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梁丘穴出处:《针灸甲乙经》:梁丘,足阳明郄,在膝上二寸。

特异性:梁丘是足阳明经胃经的郄穴。

穴位名解

梁指堰堤,丘即土丘,此将髀骨喻为堰堤,膝上隆起肌肉比作土丘,穴在这堰堤上边的小丘之中,故名梁丘。

梁,有屋梁、车梁之义。丘,丘陵,陵起为丘。本穴在膝上筋肉隙中,阴市下1寸许,两筋间,屈膝取之。骨亘如梁,筋犹小丘,穴在髌上,因名“梁丘”。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大惊,乳痛,梁丘主之。胫苕苕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

《针灸大成》:主膝脚腰痛,冷痹不仁,跪难屈伸,足寒,大惊,乳肿痛。

《太平圣惠方》:冷痹膝痛。

研究进展

治疗急性胃痛有报道以梁丘为主穴,病邪犯胃加内关、公孙,肝气郁结加太冲,胃热盛加内庭,治疗急性胃痛。对急性胃脘痛患者针刺梁丘观察胃电图的表现,发现针刺梁丘后,可使治疗前较低的胃电波波幅升高(P<0.01),甚至有恢复到正常胃电波的趋向。针刺梁丘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梁丘配胃俞、针刺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25分钟,留针期间间隔捻转,经治73例,镇痛起效时间快,平均7~分钟,疼痛减轻或消失约12~15分钟。

治疗急性腹泻取左侧梁丘,将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腧穴上,每壮灸至患者感觉发热时拿掉,每次7~9壮,每日1次,可治疗急性腹泻。

对胃电波有调整作用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低下的胃电波幅也逐渐正常,部分患者针前胃电波高于正常人,针后胃电波也下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