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口腔领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月第14卷第14期

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口腔领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孟庆慧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 辽宁朝阳 122499)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领面部血管瘤治疗中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口腔领面部血管瘤患者1的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平阳霉素治疗,观察组53例采用平阳霉素+聚桂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²=5.068,P=0.024<0.05),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x²=13.757,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口腔领面部血管瘤治疗中采用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临床疗效比单纯采用平阳霉素疗效要好,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口腔领面部血管瘤;平阳霉素;聚桂醇;临床疗效

文献编号:

DOI:10.15912/j.cnki.gocm.2016.14.142

血管瘤属于先天性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而口腔领面部血管瘤在全身血管瘤中所占的比例约为60%[1]。口腔领面部血管瘤通常发生在如口底、舌与唇等口腔豁膜、皮下组织和面部皮肤中,口腔领面部血管瘤往往会对正常的组织形态与功能造成影响,并且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大。在临床治疗中,平阳霉素作为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应用较为广泛,而聚桂醇注射液则属于新型的硬化制剂,可起到局麻的效果[2]。本研究对53例采用平阳霉素+聚桂醇治疗,另50例采用单纯平阳霉素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口腔领面部血管瘤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男患者61例,女患者42例,年龄3个月一39岁,平均年龄(11.7±8.2)岁。所有患者均通过皮肤表面病损临床诊断、体位移动试验和穿刺与彩超确诊为口腔领面部血管瘤。其中面部43例,唇部41例,舌部12例,腮腺7例。瘤体大小为0.2cmx0.2cmx0.2cm~6.4cmx6.4cmx3.2cm,平均为2.4cmx1.6cmx0.5cm。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53例,两组患者而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和瘤体大小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的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确定正常后注射药物。
对照组采用单纯平阳霉素治疗。即采用8mg平阳霉素巧+5mg地塞米松+2mL1%利多卡因(溶于50mL生理盐水),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与范围对瘤腔血流采用不同方法的阻断,病变部位表浅、患儿皮肤薄嫩应适当减少注射量,反之适当增加注射量。观察瘤体的大小、颜色以及硬度的变化,每两周复诊1次,1个疗程治疗4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聚桂醇治疗,注射剂量根据瘤体体积,平均少于1mL/cm³进行注射。治疗1个疗程后,对瘤体情况进行3个月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1.3 疗效评价

①痊愈:患者瘤体消失,皮肤颜色正常,功能无异常,随访超过12个月均无复发。②有效:患者瘤体缩小体积超过1/2,并未完全消失,明显改善急性情况。③无效:患者瘤体体积缩小不明显,低于1/4,并且治疗前后患者的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局部肿胀、低热、腹部不适、皮肤溃烂等)。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²=5.068,P=0.02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4例(7.5%),其中局部肿胀1例、低热1例、腹部不适1例、皮肤溃烂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19例(38.0%),其中局部肿胀4例、低热8例、腹部不适5例、皮肤溃烂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x²=13.757,P=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管瘤好发于口腔领面部,不仅对患者的美观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对患者的正常功能将造成严重损伤。根据Mulliken等提出的分类方可知,血管瘤属于真性肿瘤,具有生长速度快、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特点。在血管瘤的增殖期,内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血管腔非常狭小,并且内皮细胞并不光滑,多皱褶。根据血管瘤的这一特点,进而为其治疗提供了方向[3]。

平阳霉素作为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应用较为广泛,其作用机制是对血管瘤细胞DNA合成进行抑制,同时在DNA降解过程中产生自由基,进而对肿瘤细胞的合成与分裂产生抑制。现阶段平阳霉素在血管瘤中的治疗疗效已经较为确切,该药物能够实现对口腔领面部正常形态与功能的最大程度保留,局部无创伤,因此容易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但是在血管瘤的治疗中,平阳霉素使用的剂量尚无定论,成为了争议的焦点问题,当平阳霉素用量过大则将造成须知的大范围损伤,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如感染与肿胀等[4]。

聚桂醇注射液则属于新型的硬化制剂,能够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目前聚桂醇注射液在血管瘤、囊肿性疾病,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治疗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循证医学的验证。该药物在硬化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无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在国外聚桂醇注射液已经成为了血管瘤治疗的新方法[5],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硬化治疗药物。我国临床工作者也就聚桂醇注射液在血管瘤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了探究,如张洪涛等[1]对60例口腔领面部血管瘤患者使用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下,尽管与单纯采用平阳霉素治疗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治疗下的治愈率则显著高于单纯平阳霉素治疗(P=0.01)。而在治疗过程中,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仅5例(8.3%),而单纯采用平阳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则高达23例(39.6%),这表明采用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口腔领面部血管瘤不良反应少。而何祖球[5]对92例口腔领面部血管瘤患者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中,对不同聚桂醇注射剂量与注射次数进行了探究,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达98.9%,结果提示口腔领面部血管瘤治疗中,聚桂醇注射液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本研究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

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