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厂改制”已成过去,“大风厂思维”依然存在

由于上一轮改革出现了太多的“大风厂改制”,所以,新一轮改革担忧很多,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也很多。 

国企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上一轮改革已经发现的问题能否在新轮改革中避免,值得关注。

“大风厂改制”是上一轮改革的写照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上有一家国有企业,名叫大风服装厂,后在京州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这家企业进行了改革,民营企业家蔡成功买下了大风厂51%的股权,工厂职工则买下49%的股权。

这种改革方式,主要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来的改革,很少再有全员持股的做法。原因在于,不好管理,也没有效果。更重要的,政府不支持。因为,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持股员工会找政府“讨说法”,会要求将入股的钱退回来。所以,没有提倡,而是采用经营者收购的方式,让经营层将企业“买”下来。所谓“买”,实质就是超低价转让。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不允许经营层接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改革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员工持股下的“大风厂改制”担忧

眼下,有关员工持股的问题,又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话题之一。特别是去年8月《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很显然,此次的员工持股,与上世纪90年代的员工持股是有很大区别的。上世纪90年代的员工持股,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大锅饭”,而此次推行的员工持股,则把重点放在了核心员工、重点员工身上。特别是技术等在以往的改革中很难进入视野的骨干,此次可能成为主要骨干。而经营层,也不可能象前一轮改革那样,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企业改到自己的名下,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带来的快感。这也意味着,“大风厂改制”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过去,不可能再在今天的改革中重现。由此可能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少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大风厂改制”方式成为过去了,不可能再让经营层或者某个人以超低价将企业拿下来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也基本堵上了。但是,“大风厂思维”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一些企业不顾一切地推行员工持股,很大程度上,就与经营者的“大风厂思维”有关,与经营者想继续享受“改制红利”有关。其设计的员工方案,很多就有“大风厂改制”的影子。譬如股权结构,就明显对经营者有利。

新一轮改革不能让“大风厂改制”重现

也正因为如此,对企业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有关方面必须认真把关,认真审查,尤其是效益比较好、市场竞争力所以,切不要以为“大风厂改制”已经成为过去,“大风厂思维”也销声匿迹了。相反,在一些经营者身上,“大风厂思维”还是比较严重的,是想继续享受企业改制带来的“政策红利”快感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防止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大风厂改制”问题,不让“大风厂思维”影响今天的改革,影响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

谭浩俊【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