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糖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倒下!

糖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它使食品更丰富多彩,不但能为人体提供廉价的能量和基本营养,也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加工农产品,其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随着商务部调查期延迟2个月的消息公布,支撑国内糖价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垮,长达3个多月的盘整震荡区间被打破,郑糖开始破位下行。

2016年作为国际市场涨幅最大的品种,原糖一度从不足13美分上涨到24美分,成为炽手可热的明星品种,但是随着全球糖市供需格局的改变,目前原糖价格已经创出17美分的新低。

反观国内,郑糖价格早于原糖一年上涨,历史高点同样在2016年的四季度,之所以能够盘整3个多月之久主要还是国内糖价受到政策的因素影响更大。

我国甘蔗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两省,和所有农作物一样,甘蔗的产糖量受到天气的影响较大,但即便是在丰产年我国依旧需要大量进口糖来弥补部分的消费量。

由于我国产糖成本高,质量也不及泰国、印度等主要出口国,因此进口糖近年来不断冲击着国内市场,国内大多数糖企已经连续3年亏损,直到今年才扭转了局势。

在此背景下,商务部关于对进口食糖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也在2016年9月22日应运而生,事实上对于这次的贸易救济案而言内外关系错综复杂,在6个月时间内也并不是很容易解决,延长期限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推迟2个月的隐喻早就写在文案上了)。由于本次公布的情况和此前的传闻存在出入,并不是说延迟加关税,而只是说延长调查期,这对糖价并没有起到支撑作用,反而使得糖价有两个月理论下跌时间,所以支撑国內糖价的最后一根稻草自然也就倒塌了,至于2个月之后是否加关税那就是后话了。

我们再回到国际市场,众所周知,巴西、印度、泰国和中国对国际糖价的影响是最大的,巴西的集中压榨期主要在每年的二、三季度,而印度的压榨期集中在四季度和来年一季度。受到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去年印度、泰国均遭受几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导致两国白糖产量大幅下滑,由于泰国国内消费有限,因此市场对其产量变化的把握更可控一些。而印度则不同,作为全球第二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一大食糖消费国,其一直维持着自产自销的模式,大多数年份为净出口国,但出口量并不算太大。本次减产,市场普遍预期印度今年会成为食糖进口国,印度国内包括糖协在内的多家机构也在近几个月多次下调印度产量预估,不足2000万吨的论调也大有存在,但是印度政府态度强硬,多次表示不调整关税的决心,对进口嗤之以鼻(印度的储备库存也确实使得印度政府有足够的底气),国际市场也终于在多次解读利多未果后,开始了持续下跌(CFTC净多单持仓从2月开始下滑到目前已经超过了50%)。

不过话又说回来,国际市场原糖的涨跌周期和涨跌幅度还是和国内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内外盘的巨大差价,近些年来边境走私频频,尤其是去年格外猖獗,也就是从去年开始,上到政府下到整个行业都加大了打击走私的力度,特别是“国门利剑”行动,因此近期市场走私糖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这与商务部调查案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保护国内糖业价格的稳定而采取的措施,因此相比较外盘而言,笔者认为国内郑糖价格的走势在未来的波动会更小,整个波动的区间会比往年更窄,今年的下跌空间不会非常大。(特约撰稿人影香居士,文章来自布瑞克·农产品期货网独家原创,布瑞克农业数据整理,转载请注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