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谋求进入中国飞机租赁市场,中资银行咋想?

据外媒报道,渣打银行正在就中国一个航空融资合资项目进行深入谈判,该合资企业旨在帮助中国航空公司支付未来20年他们计划购买的价值1万亿美元的新飞机。据悉,这家专注亚洲的银行将与一家国企或省级实体合作,打入中国飞机租赁市场。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尚未达到外资可以随意进入的程度,外资要想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被国有银行牢牢控制的市场,难度还比较大。不仅外资,就是中国的民资,要想进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一些外资银行,就想方设法地通过其它途径,间接地进入到由中国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控制的领域。

飞机租赁业务,无疑是未来中国市场潜力非常大的一个领域,万亿美元可能还不能完全涵盖飞机租赁业务的全部。因为,中国的民用航空领域,尚没有对民营资本完全开放。一旦对民营资本完全开放,且在航空资源配置、政策扶持、竞争环境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那么,中国的飞机租赁业务,将更大更广。包括民用航空、空中货运等方面的业务,都将迎来一场新发展、新飞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航空领域的融资业务,主要局限于两个方面,一是贷款,一是融资租赁。贷款主要是由重点承担国际收支业务的中国银行负责,且中国银行具有强大的融资功能和资金支付能力。而融资租赁则主要以海航集团为首,其最近同意斥资100亿美元收购CIT集团的飞机租赁业务,由此打造全球第三大租赁飞机机队。

很显然,依靠一家企业来完成中国的飞机租赁业务,是无法满足航空业业的服务需要的。而且,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尚没有经验。纵然收购了国际上从事飞机租赁业务的企业,也不代表可以控制中国的飞机融资租赁市场。因此,中国的飞机租赁融资业务仍然受到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具有这方面融资经验的国际金融机构的重视和关注。

毫无疑问,这对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来说,也是一种启示,一种提醒。因为,传统的金融业务,随着便于金融危机的爆发,特别是企业对高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弱,银行的能力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息差维持银行利润的格局,也正在逐步被打破,银行的利润率也到了盈亏平衡点的附近。再发展下去,银行出现亏损也将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我们知道,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都是世界上最富的银行,哪怕在今天经济严重下滑、企业经营十分困难、信贷资金放不出去、银行的经营利润大幅下滑、利润率接近盈亏平衡点的情况下,中资银行仍然是全球最富的银行。更重要的,这些都是在银行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业务收入占不高的情况下实现的,更多的利润,仍然局限于息差及其伴随着贷款而出现的非正常收益,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中国的企业有多苦,负担有多重。

眼下,银行正面临着严重的业务下滑、盈利能力下降压力。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高度不足带来的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再生产能力下降,从而带来投资意愿不强、投资信心不足的问题,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尤其是长期资金需求能力不强的问题,问题使银行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过高的融资成本,让企业更多的选择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直接融资,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增长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可以肯定,如果银行一直维持目前这样的融资成本,更多的融资会转向其他渠道,从而使银行的日子更加难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只有向其他的业务转型,不断地拓宽新的业务渠道,才有可能避免出现经营严重下滑、利润水平严重下降的现象。飞机租赁业务,无疑是中资银行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一种方式、一个平台。特别是以外汇收支结算业务为主的中国银行,更应该在这方面有大的作为,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这块蛋糕被外资银行全部占领。

所以,渣打银行将与中国的国有企业或地方实体合作的信息,应当给中资银行业带来一些冲击和思考。既然飞机租赁业务的市场有这么大,而且还有进一步做大的空间,中资银行为什么不早做思考。要知道,重资产的航空公司,面对来自于高铁等地面交通的竞争压力,维持重资产格局,竞争力会越来越差的。只有逐步转向轻资产,航空企业的经营压力才会逐步减轻。不可否认,中国的航空企业会逐步实施转型。而转型步伐越快,给银行带来的机会也越多。外资银行的嗅觉,显然要比中资银行灵。中资银行能否在未来中国飞机租赁业务市场分得一块蛋糕,就看中资银行的觉醒时间、觉醒程度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