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徐巧琼丨醉美王爱
醉 美 王 爱
徐巧琼
清晨,一道金光照向树梢,幽幽山谷宿睡未醒,当清风拂过山岗,树梢上的叶子微微颤动,“咕”的一声,不知从哪传来鸟儿惊奇的叫喊,这喊声,唤醒了整座山谷。“啾啾”、“唧啾”、“叽喳--叽喳”、“扑棱棱”……大山渐渐热闹起来了。在鸟儿欢快的歌声中,王爱山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那年3月,正值油菜花盛开,我随着宁海徐学会的前辈们,来到王爱山。
雨后山村 缪军 摄
中巴车在盘旋崎岖的山路上费力地行驶着,绕过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地,穿过了红稀香少的桃树林,终于,缓缓停下。哦,到王爱了!
眼前,是一片苍翠:墨绿、深绿、翠绿、淡绿……唯有映山红,如一束束火焰,泼辣辣地燃放着,也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下车、徒步,一行十余人,在麻绍勤会长的带领下,开始前进。
筋竹庵 徐剑中 摄
从出发地到百廿贯岼,是一段许久无人走过的山路,也正是如此,才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魅力。向导手握柴刀左劈右挥,多刺的荆棘纷纷倒在路边,大伙儿低着头,侧着身,小心地攀扶着树枝,一步步向前挪动。
清晨的林间可真是静!泉眼无声,径自流淌在清冷的岩缝间;鞋子踩在落叶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那落叶,一层贴着一层,不知经历了多少的风和雨。唯有那鸟儿,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给沉静的大山增添了一份热闹。
春游 黄立平 摄
忽听得一句:到了!抬头,辖然开朗。看,众山掩映之中,有奇峰突兀而起,直刺云霄。晨雾如纱,缠绕着雄伟的峰峦,挥不走,扯不了,又斩不断。这山、这峰、这云霄、这晨雾,倒映在水面上,又成了另一种风情。
眼前那不断流动的碧玉,不就是白溪水吗?还有,那驰骋在碧波上的道道银光,不就是水库里的船艇吗?青松郁郁,用一种挺拔的姿势,立在悬崖上,俯视着船来船往,人聚人散,但不知它与大山一起,承载了多少个春与秋?又送走了多少个日出与日落?
桃园晨色 周衍平 摄
在我看来,王爱的美,是一种“久在深闺人不识”的美,那幽谷、那绿林、那一览众山小的顾盼自如,也唯有在走进它,懂得它之后,才能渐渐体会得到。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鱼龙瀺灂,山鸟群飞。驾言游之,日夕忘归……”吟着嵇叔夜的四言诗,俯视着秀美壮丽的王爱风光,远处的青溪也仿佛就在眼前,不仅令人思索万千。
桃花亭里笑春风 詹桂荣 摄
明代游圣徐霞客曾在《徐霞客游记》内两次提及王爱山,400余年前的他,面对着满目风光,陶醉之余,发出了“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的由衷赞美。那往复创变的泉声山色,使得王爱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天台山脉。但天下之大,风景俯抑皆得,徐霞客为何对王爱山情有独钟呢?
也许吸引徐霞客的,不仅仅是因为那秀丽的风光。宁海多刚直之士,宋有舒岳祥,明有方孝孺,近代有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宁海人在传承着天台山脉的峭拔清丽之余,还拥有着“台州式的硬气”。而这些,也是宁海独特的魅力所在。
鸟瞰王爱山 孙立峰 摄
站在山颠,迎风而立,那青、白两溪,似两条玉带,盘绕在群山之间。溪流潺潺,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也吟咏着宁海人的新时代精神:清清白白做人。
□ 文章:徐巧琼
□ 照片:岔路养生小镇提供
□ 制作:灵峰老道
□ 审核:桑洲梧月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宁波东胜”对“乡土宁海”微信平台的支持。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