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人为人低劣,他的一首著名诗歌,精华的两句却是别人所赠

在唐朝的文人之中,很多人都有缺陷,并非完美无瑕。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就是生性残暴,动不动杖杀下属的酷吏。但后人敬仰唐朝文化,也是处于古代为尊者讳的传统,往往提及较少。但是有一个文人却是例外,他就是宋之问。

宋之问是初唐诗人,而且还是深受武则天器重的御用文人。他被人黑得最惨的事迹,就是为了抢夺外甥刘希夷的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竟然因诗杀亲。其实,这个说法有太多不合常理之处,也被人提出质疑。

不过宋之问的人品低劣,倒是见诸于正史的。作为一个文人,他并没有风骨,而是极力巴结武则天所宠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甚至还想效仿他们,服侍武则天。朋友张仲之投靠,并密谋刺杀武三思时,他却提前告密,导致张仲之全家被杀。太平公主得势时,他又极尽讨好,简直就是典型的墙头草。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为人被后世所不齿,甚至株连了他的文章诗集。作为一个名气并不算大的唐朝诗人,他有过多篇诗文,都被认为是取自他人的。除了上面提到外甥刘希夷之外,还有一首《灵隐寺》,竟然与骆宾王有所瓜葛。

据说,在武则天被迫下台之后,宋之问也被贬为越州刺史。在途中,他游览了杭州灵隐寺,以排解寂寞心情。然而,在夜色之中,宋之问无心睡眠,在寺中散步。看到清风美景之时,他不由来了灵感说出了一句“岭边树色含风冷”。

不过,说完之后,宋之问却急了,因为下一句死活也想不出来。此时,有个老和尚看到他如此模样,便好心好意劝解:郎君不要急,既然是看到风景偶然所得,只要静下心来,还是会从风景中得到。

宋之问见的世面多,看不起这个多嘴的老僧,并不服气地说:“既然你知道,你且说一说?”

老和尚也不矜持,微微一笑答道:“作诗我不擅长,不过您既然考我,我还是说一下:石山泉声带雨秋。”宋之问知道遇到了高人,态度马上发生了大转弯,他行礼道:“师父果然才高八斗,我白天想到了前两句诗,想将灵隐寺的美景写出来,可惜词穷,无以为继,您能帮我想出来吗?”

老僧气定神闲地让宋之问说来听听,宋之问立即答道: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老僧点点头,不假思索地说: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这一下更惊讶了,两人一问一答,终于补全了这首《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们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落花更发,冰轻叶未凋。风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桥。

这首诗虽然在唐朝浩如烟海的诗歌中并不算出名,但却实实在在写出了灵隐寺的幽美、清秀,展现了诗人的闲情雅致。有后人认为,这首诗歌,表现出与宫廷诗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也能看出唐诗正在努力摆脱宫体诗的束缚,向更广阔天地迈步的历史背景。

宋之问得到这首诗后,打算第二天白天再向高僧请教,没想到却再也找不到了。寺院中有人偷偷摸摸告诉他,那个老僧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骆宾王因为参与了徐敬业的叛乱,失败后东躲西藏,当时也就再灵隐寺。以骆宾王的才华和名气,比宋之问自然是大了许多,输给他不丢脸。

关于这个故事,在《本事诗》、《唐诗纪事》等都有所记载。有的认为宋之问仅仅起了个头,后面全部是骆宾王所写,有的认为又认为,全诗最为精华的那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才是骆宾王所写,而其余所有的诗句加起来,都没有这句精彩。

其实,这毕竟这是一个传说,只是因为年代太久,被人为加上了种种神秘色彩。至于到底是谁所作,并不重要。正如明朝人邢昉在《唐风定》所说:宏丽巍峨,初唐之杰,不必辨为骆、为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