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奶算什么,媒体这些年卖过的东西你都无法想象丨传媒老炮儿
欢迎收看本期传媒老炮儿
附文字版
大家好,最近有朋友给我转来一份《郑州晚报》卖牛奶的广告。他跟我说大记者啊,你们现在都卖牛奶啦?我知道他这是挖苦我,但我只当这是夸我。我对他说了,卖牛奶能挣钱,这有什么不对?现在不都是多种经营吗?
都是行里人,咱也不瞒谁。现在哪家报社靠卖那张纸活下去?靠着现在还有一点名声,鼓捣点小买卖,挣一点是一点,这也是自力更生。卖牛奶算什么?媒体人卖过的东西太多了。说出来的话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
第一得说土豪级的,像《广州日报》。2006年的时候它全国纳税百强企业之一,而且是报界第一。在此之前《广州日报》就开展多种多样的经营,其中房地产是最重要的。当时有人说这叫不务正业,但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说这话了。土豪级的还做艺术品收藏的生意,重庆有一家报社,它开设艺术品公司已经很多年了。赶上好年景,再赶上好主顾,那就能狠狠的挣一笔。北京、天津、上海这类的画廊博物馆,很多都是媒体人开办的。
当然,也有一帮人心忒急,眼皮子有点浅,弄些乱七八糟的纪念币、998的金镶玉、破玩意儿似的手表在那吆喝着卖,非得把这点公信力折腾干净。要这么样的话,被挖苦我看活该。
第二类就是没有多大本钱的,做不了太高档太高端的生意。但是可以卖课,就是开班讲学。说到底咱们媒体的这些编辑记者,实际上是一群手艺人。摄影记者开班教人家拍照,还可以推销一点器材。美术编辑教人画画、时尚编辑教人化妆,最不济就是文字记者,也可以教人家写作文,当然是针对孩子。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这一点,所以这钱挣的非常容易。
还有一个项目,买卖爱情,就是相亲说媒。对于国内的都市报来说这是一个传统项目,没有这个项目的不多。我有一个好朋友,现在还在一家都市报干这个生意,特别火。她成了当地这个领域里的一个红人,据说做成了一百二十多对。她眉飞色舞的跟我叙述的时候,我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她以前是一个非常好的深度报道记者。
第三类就是那种凑合着过日子的报社,那就没别的办法,逮什么卖什么。卖牛奶、矿泉水、点心、服装、婚纱等等,赶上有那么一笔本钱、或者抽冷子拉来一笔广告的时候,就租个场地,弄一个读者节咱接茬卖。
还有一种时下特别新兴的,卖人,人才交流。传统媒体人才济济,专业人才很多,但是对现在的经营情况来讲,成本确实挺高。可是当下很多大企业新企业都需要有新媒体平台,但他们缺乏相关人才,连个宣传稿都没人会写。这下机会来了,报社把记者编辑打包,企业把他们借走。这种合作一年下来,一二十万都是小意思。现在这个事特别红火,企业挺高兴,报社也挺高兴,记者编辑也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对现在媒体人什么都卖这件事,有自嘲、有无奈、也有抱怨。可是有一句话我深有感触:好死不如赖活着。说这事儿不值得推崇,没错,但也不应该这么挖苦。
传媒老炮儿:有料、有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