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取土时一脚踏空,却发现一座豪华大墓,此物是最珍贵的文物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河北省文物部门接到线索,在平山县三汲乡附近,发现了一些出土文物,而农民在大规模平整土地的时候,将这些文物破坏。得知这个情报后,当地文物部门立即派出考古专家赶往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

当时并没有发现什么大墓葬,只不过是陆陆续续有一些文物被翻出来。考古工作者的直觉认为,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偶然事件,当地一定隐藏着规模巨大的陵墓。

事实也证明了考古专家的猜测,当地有一个农民在取土时,突然一脚踏空,踩出了一个大窟窿。这样,中山国陵墓浮出水面,成为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中山国时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它处在燕赵之地,曾是中原诸国的心腹大患,但武力一度强盛,让各国头痛。但是,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再加上当时的史料记载重点是在七国,中山国的记载很少,只是零星散落在片言只字之中。

然而,在平山县三汲乡发现的墓葬,就是战国时期中山国国君的,里面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比如中山王铁足铜鼎、错金银双翼神兽、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十五连盏铜灯等等,都是精美的文物,为解开中山国的神秘面纱提供了一条渠道。

这些文物之中,最为重要最为出名的,就是中山王铁足铜鼎。青铜鼎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一开始是食具,后来演化为礼器,并有严格的要求,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鼎。然而,在中山王墓中,却发现了一套九鼎,这说明了当时已经礼崩乐坏,周天子已经无法控制诸侯国,而这件铁足铜鼎,就是当时中山王墓出土的九鼎之中的首鼎。

铁足铜鼎高为51.5厘米,腹径65.8厘米,重60公斤。青铜鼎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铁足铜鼎的重量虽然不显眼,但它却有两个比较引人注目之处。

首先是直观可以看到,鼎身和鼎足的颜色并不一致。这说明它们的材质不同,经过检测,青铜鼎鼎身是铜质的,而鼎足则是铁质的。这不仅说明,在战国时期,正是由青铜器向铁器转型的时期,也说明当时的工匠制造技术十分精湛。

在目前发现的青铜鼎之中,铁质鼎足的非常罕见。它需要分体制作,对于尺寸的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这种三足鼎,如果稍微有偏差,就会导致铜鼎和鼎足无法安装。在那个年代,无论是青铜还是铁质都是贵金属,舍弃成熟的一体成型制造方式而采用分体制作组接,足以证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和数学水平已经十分先进。

另外一个特征,却是隐藏在鼎壁与盖部云钮以下。它被密密麻麻铭刻了很多文字,经过专家认真辨别,一共发现了469字铭文。铭文多少也是青铜器珍贵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铭文最多的青铜器即毛公鼎,大约500字,这件铁足铜鼎,铭文数量紧随其后,是铭文第二多的青铜鼎,也是战国时期铭文最多的青铜鼎。

这件铭文鼎,记载了中山国国君议论燕王哙让位相邦子之,造成国内大乱的故事,这与《史记》、《战国策》的记录完全符合。另外铭文还大大赞美了中山国的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并且告诫了后嗣之君要牢记教训,任用贤人,警惕周围的强敌。铭文不仅文字优美,而且上面记载的史实,对研究中山国的历史,具有极大的价值。

唯一可惜的是,作为国宝级文物和中山国代表性的器物,它出土后被放置在库房,保存环境并不理想,出现了多种病害。因此,经过长期的论证和研讨,国家文物总局批准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落实《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铁足大鼎保护修复方案》。相信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这尊珍贵的青铜鼎仍然会散发出应有的光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