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太子和长子的嫔妃,却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始终无法被扶正
在封建王朝中,嫔妃的作用,不光是为了皇帝个人的欢愉,更是为了延续皇家的香火,为皇家开枝散叶。嫔妃如果能生下子嗣,特别是皇子,必然会身价倍增。如果生下的是长子、太子,那更是劳苦功高,甚至有可能成为皇后、太后。然而,宋真宗赵恒的母亲,却并不是如此。
赵恒的母亲姓李,出身也很高贵,是中山王李英的女儿。而且,李氏嫁给宋太宗赵光义,还是宋太祖赵匡胤亲自提出的。当年宋太祖无意之间发现李氏年纪轻轻,长得漂亮又有德行,便向弟弟提及,还特意安排李氏成为了赵光义的妾室。
李氏的到来,其实为赵光义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此时的赵光义,虽然先后娶了尹氏和符氏,还有其它妾室,却一直到27岁都没有子嗣。这在那个十六、七岁就成婚的年代,已经是很少见了。李氏刚刚入门之后,就传来喜讯,为赵光义生下了长子赵元佐,三年后,又生下了皇三子赵恒。此时赵光义的儿子才逐渐增多,终于不必为继承人发愁了。
赵恒后来被立为太子,并且继位为皇帝,即历史上的宋真宗。其实,赵元佐作为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虽然没有被赵光义公开立为储君,但一直都是重点培养的。赵元佐生性机敏,擅长骑射,长得还很像宋太宗,本来很有机会承继大业。
可是,赵元佐生性意气风发,正义感太强。因为赵光义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口口声声说是当年他们赵家在杜太后的主持下定了“金匮之盟”。这个盟约内容却是很奇怪的:宋太祖如果驾崩,皇位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弟弟赵光义。宋太宗如果驾崩,皇位也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弟弟赵廷美。直到赵家兄弟都死了,皇位才传回给宋太祖的儿子。
这个盟约是否由宋太宗伪造,成为他继位的理论依据,众说纷纭。但是,即便是真的,那宋太宗就要做好百年后传位给赵廷美的准备。宋太宗并没有这个打算,反复打压赵廷美,并诬陷他谋反,最终被贬为庶人后忧惧而死。
赵廷美死得冤,天下都知道,都不敢说,只有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仗义执言,多次劝说自己的父亲。后来甚至为此生病发疯,让人唏嘘不已。赵元佐也被宋太宗贬为平民,如果他心狠一些,估计皇位没有宋真宗赵恒什么事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赵元佐的关系,李氏一直也没有得到宋太宗的宠爱。尽管她生下了两个皇子,甚至还有两个夭折的公主,尽管赵恒后来还立为太子,她的地位一直很低。赵光义当皇帝之前,宋太祖还册封她为陇西郡君,作为妾室也不低了。但赵光义当了皇帝,李氏却只得到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夫人封号。
夫人这个称呼,在唐朝之前,尤其是汉朝还是非常稀罕的。但是到了宋朝,宫中早已没有了这个封号。也就是赵光义这个举动,才莫名其妙地安排了李氏。
其实,在赵元佐发疯被贬之后,受宠的皇子就是赵恒,也是李氏所生。按理来说,李氏也应该母以子贵才对,但不知道为什么,李氏的地位就是如此安排,在太宗朝一直都没有改变。尤其是在符皇后去世后,在长达十多年时间里,后宫皇后位置空缺,宋太宗也没有考虑过李氏,宁愿等到另外一个李皇后的到来。
作为生下太子和皇长子的嫔妃,李氏的地位应该是很高的,但在太宗朝却看不到这一点。哪怕是李氏病逝,太宗也没有什么表示,既没有追封,也没有特别的哀悼活动。直到宋真宗继位之后,这才为自己的母亲追尊了元德皇后的谥号,地位还在明德李皇后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