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陈希瑞作品
我的父亲母亲
陈希瑞(山东)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祖父病逝于六二年秋天,那年我刚刚出生,祖母尚健在,父亲在生产队当会计,时常不在家,只有祖母跟母亲操持着这个家,把我们五男五女十个兄弟姐妹拉扯成人。
印象中,我们这个家很和睦,从不与外人争什么,与街坊四邻总是和睦相处,这大约跟祖母的家教有关。祖父不在了,祖母当家,祖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家不和外人欺。还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记忆中,大约在我十岁那年,东邻二大爷家的一个葫芦,结在我们墙这边。秋天到了,祖母把葫芦送还给二大爷家,弄得我心里很不满意。在我心目中,墙这边的东西,就是我们家的,葫芦大了,我担心它出意外,还特意编了个柳圈儿,托在葫芦上,让它好好长大呢,为什么祖母非得将它送还给人家呢。祖母解释说,人家的东西,咱不稀罕。谁知,没过多久,二大娘送给祖母一只葫芦瓢,说是二大爷把那个葫芦割成两半,下锅煮了做成的,让祖母舀水舀面用。说着,二大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煮熟的葫芦籽,笑吟吟地递给我。我仔细端详着葫芦籽,长长溜溜的,用嘴咬破皮儿,轻轻扒开,就露出一颗白嫩嫩的籽粒,放进嘴里,轻轻一嚼,一股香气顿时弥漫口中,满口香,真香!
一次, 我从村小学回家,偷偷摘了邻居大爷爷家菜园里的两个西红柿,不料被父亲发现了,当着祖母的面,狠狠摔碎了西红柿不说,还狠
狠责骂了我一顿。祖母便亲自带着我,一脸愧色地去大爷爷家登门赔不是。谁知大爷爷很仗义地说,孩子嘛,这有什么?不就是吃个西红柿嘛,至于这么大惊小怪的!大爷爷不但没责怪我,反而乐呵呵地送给我两三个西红柿。祖母一脸愧色,再三说,真不好意思!大爷爷摆摆手说,没什么,真的没什么!大爷爷的厚道仗义,祖母的慈爱善良,至今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祖母一共生下两个儿子,就是我的父亲和伯父。据母亲说,父亲跟伯父分家时,两棵树,一粗一细,一人一棵,因为分得不够均匀,兄弟俩怄起气来,见了面,谁也不爱搭理。祖母看在眼里,当着兄弟俩的面,折断一根筷子,并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折不断,这个道理你们懂不懂?为了一点点事儿,眼窝子就这么浅,这居家过日子怎么能行!一番教训,兄弟俩面露愧色,自那,直到伯父去世,兄弟俩再也没有闹过别扭。
那时的生产队,队长、保管和会计,是三个有头有脸谁也不敢得罪的人物。“得罪了队长干重活,得罪了保管挨秤砣,得罪了会计笔杆戳”,是流行于当时的顺口溜。父亲掌管着整个生产队的账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头子一歪歪,就能沾到不少光。为此,祖母没少在父亲面前唠叨:不管办事或记账,千万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不能叫人戳脊梁骨,更不能做亏心事。不料,有一年,由于父亲的偏心眼,差点儿挨了祖母一棍子。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年,学校放秋假,我跟同学王小二去队里跟着大人拾地瓜。等晚上记工分,父亲给王小二只记了三分,给我却记了五分,结果让王小二的爹看出来了,人家不高兴了,把父亲呛呛了一顿。祖母知道了,马上登门给王小二的爹赔不是,回家把父亲好一顿训斥。再敢不敢起外心啦?在祖母的拐棍威胁下,打那,父亲兢兢业业几十年,从没在账务上出现一点差错。
1975年秋,75岁的祖母溘然长逝。无数个春夏秋冬过去了,良好的家训家风,并没有伴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流失,反而愈加浓烈起来。
父亲念过私塾,熟读四书五经,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深深浸润着我们这个大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父亲毫无疑问是我们的第一任家庭老师。可不是,当一个孩子来到人世间,都是一张白纸,要涂成什么样的图案和色彩,就要看父母是怎样引导与身体力行地去做了。这个时候,父亲的才华就凸显出来了,常常搬出他的老书底子,比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比如“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比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名言警句,来教育我们。父亲常说,兄弟姊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比吃比穿,如果要比的话,那就只能比谁学习好,比谁将来更有出息。父亲的话,深深浸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田。后来,大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四弟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其他兄弟姊妹也都靠种地勤劳致富,这都跟家庭环境的熏陶息息相关。
母亲是个小脚女人,没有文化,从没读过一天书,但她把祖母的贤德好品性传承下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母亲常说,人这一辈子,除了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还要懂得与人为善,不光兄弟姊妹和睦相处,还要搞好邻里团结,坦诚待人。为人要实诚,切不可虚情假意,那样会被人唾弃的。母亲把说过的话,常常付诸于行动,为我们兄弟姊妹做出表率。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们记住并学会该怎样去为人处世。
比如说,青黄不接之时,母亲借邻居二婶家一瓢面,等归还时,总是还上满满一瓢。我心里不服气,还埋怨母亲傻里傻气,咱这不吃亏了吗?母亲却笑着说,借平还满,这是祖上的老规矩。再比如,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我家的那棵茶树开花了,一簇簇挨挨挤挤的白色花,细小而不张扬,用茶树枝儿烧开水,那可是消暑解乏的佳品呢。每逢此时,母亲总会带着我,采集一些茶树枝儿,大娘婶子这家送一把,那家送一把。投桃换李,大娘婶子们过意不去,时常丢给母亲三把韭菜两把葱,时常聚在一起拉呱,东家长李家短,谈天说地,那是何等一副其乐融融让人心生万般感慨的场景啊!
可惜的是,母亲后半辈子双目失明,难见天日。听奶奶说,母亲小时候,不小心眼睛被苇秸戳了一下,落下病根。奶奶为给母亲治眼睛,曾经用过一个偏方:煮了十个鸡蛋,让母亲坐在炕上,又找来几个童女,站在窗外,排成队,每人剥一个,从窗棂子递进去,不准说话,不准东张西望,炕上的母亲接一个吃一个,一口气吃完十个鸡蛋……偏方用完,眼睛还是没治好。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父亲这才带母亲去县医院就诊,并做了手术,摘除了右眼球,使得左眼还能看见一线光明。后来,母亲完全失明,丧失了劳动能力,以后几十年的光阴,母亲就这样在混沌中度过。
家风正 ,万事兴。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浸润在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中,良好的家风也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这个大家庭,孩子们也争气,光大学生就出了五六个,赢得了人们啧啧称赞。三年前,母亲以89岁高龄溘然去世,无疾而终,为我们留下无尽的思念。父亲已经九十多岁,年事已高,垂垂老矣,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也都老大不小,并且我们的孩子,也开始为人父为人母。哀哀父母,生我何劳?父亲可以尽享儿孙绕膝的欢愉颐养天年了。
【作者简介】陈希瑞,网名神仙哥哥,作品散见于北京《大地》、《辽河》、《悦读》、《散文中国》、《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半岛都市报》、《作家报》、《农村大众》、《青岛日报》、《天柱》以及《今日平度》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小说散文300余篇,创作出18部吕剧和微电影剧本等网络文学作品200多万字,5000多字的散文《亲亲的土地》荣获全国首届鄱阳湖文学“陶渊明”杯散文大赛优秀奖进入前二十名并被结集出版,多篇散文入选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作品专辑,古装吕剧《状元郎》被成功搬上舞台,系青岛市作家协会理事。
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启事
为了让儿女们有机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祝福,让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平台决定从即日起举办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
一、征文要求
以父母亲(也可单写父亲或母亲)的故事为创作素材,以亲情为切入点,回忆或追念父母对儿女点点滴滴的爱,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及自己对子女进行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传统美德的传承。文章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散文字数限定在3000字以内,诗歌100行以内。优秀作品将推荐给国内正规报刊刊登。(参赛者参赛期间必须关注“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方可有效)
二、奖项设置及评奖标准
特等奖1名,奖金999元。
一等奖1名,奖金399元。
二等奖5名,奖金各99元。
三等奖10名,奖金各39元。
在作品质量符合推送条件的前提下,依据阅读量、赞赏量开展评选。自作品推送之日起,十天内阅读量达到500人后,每超过50人记1分;赞赏量达到10笔(每人5元以上有效)后,每超过1笔记2分,赞赏超过部分作为作者的“孝老金”全部返还给作者。大赛结束后按得分多少评定获奖等级。为便于广大作者知情和监督,以上数据每周在“早6点半作者交流群”公布一次。(特等奖作品阅读量9000人以上方可参与评选)。
三、投稿方式
本次有奖征文大赛只接受电子邮件,来稿请附100字左右个人简介、两张生活照、详细通联方式,并在主题栏注明“感恩父母征文”字样,投稿邮箱:sczgz2018@163.com(为节约资源,谢绝纸质投稿)。
投稿前,请务必关注“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添加编辑微信:zgz19650903,以便发放奖金和孝老金。
四、大赛时间
本次有奖征文大赛从即日起至2019年12月底,颁奖时间另行通知。
一切未尽事宜,本次征文大赛组委会享有最终解释权。
特别提醒:在其他微信平台原创推送过的作品请勿投稿参赛,不认同以上规则者请勿投稿参赛。
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组委会
“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平台编辑部
投稿邮箱:sczgz2018@163.com
商务合作:zgz19650903(微信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