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钱之天命通宝(二):版本不多,制作不一,工艺不断进步

天命通宝的版本并不多,尤其是满文天命通宝,均差不太多,也许是泉届对老满文研究有限所造成的。常见的多以大小、厚薄区分。汉文的天命通宝,虽然版本稍多,但总体和后来的康熙通宝、乾隆通宝没法比。本文先从成因探究,再来聊聊天命通宝的版本。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满族人由于当时的铸币、冶炼工艺落后,最开始是单个泥范制作的,一次只能铸造一个铜钱,效率很差而且标准化程度比较低。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会了在一范多钱,这样能大大提高铸造效率,但仍然制作粗糙,且不规整。攻下辽阳之后,满族人迅速吸取汉族的技术,学会了翻砂制钱,终于在工艺技术上追赶上了中原王朝。

满文天命通宝个头都比较大,直径一般在27.5-30mm之间,以前严格来说,以直径大于29.5mm作为大样,而现在随着泉友增多,“僧多粥少”,币商们慢慢也认可直径大于29mm也称为大样。一般品相的满文天命通宝价格在300-500之间,贵倒是不算贵,但是想挑到心满意足的好品相的并不容易。

汉文天命通宝存世量比满文少,但是版本稍多,价格贵一点,普通版本的在400-600之间。其中有一种“昂天降命”版是比较出名的,也是比较值钱一些,相对应的是“高命版”。这两个版主要是根据“命”字的位置不同而得到的,区分度比较明显。另外还根据字体的形状,有“宽命版”。根据背面有背星、背月,这些就更少了。

天命通宝相对于入关后的清钱来说,研究的史料、实物均有限得多,故而在这方面空白度较大。记得某年轻的钱币专家(不说名字,不要承担托和广告的罪名),在顺治通宝未火之时潜心研究,大量收集,后来成为顺治通宝的权威。也许收藏研究也可以另辟蹊径,从冷门入手,进行研究和探讨,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