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作家】万志勇/开放的课堂
开放的课堂
作者:万志勇
教育民主化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和努力方向,成为了当代教育的显著特征。著名教育学家米亚拉雷(G.Mialaret)在《现代教育史》中写道:“教育民主化现已成为几乎所有教育革新和教育改革的一项固有目标。教育民主化是目前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正在全面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渗透了教育民主化的精神。教育民主化是民主原则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化和扩展,是使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是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教育民主化体现在教室里,就是以开放为特点的课堂。开放是民主的显著特征。对于课堂来说,开放是民主的体现,也是民主的前提和保障。前不久笔者前往许市中学,见证了这样的课堂。
初次走进君山区许市中学的教室,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没有讲台,不见老师,课桌分组排列,学生对面而坐;四周除了窗户,全是黑板,分不清前后。教室里张贴的是师生自己的名言名句,是学生具有个性的作品。上课时,老师简单的几句话,便引来学生热烈的讨论,有时是小组讨论,有时是全班参与。发言不用举手,不用请示,站起来就说,说完了就坐。有时呼啦站起来好几个人,争着发言。老师走在学生中间,不时地提个问题,出个难题,引来一阵阵热烈讨论。当有人到黑板上演算或讲解题目时,教室里就更热闹了,站着的,跪在凳子上的,坐到课桌上的,跑到前面蹲着的,坐在地上的,形形色色,花样迭出。进入个人练习环节,四周的黑板便派上了用场,黑板不够用了,一些学生干脆蹲在地上写写画画……这就是许市中学的开放课堂。开放的课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营造了一种生气勃勃、活力四射、充满竞争、张扬个性的场境。
开放的课堂,给学生更多的宽容和鼓励。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允许学生有多元的思考和不同的答案,才可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怀疑和创新精神。而我们的许多课堂仍然由老师严密把守和过度控制,妨碍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许市中学的课堂,很难找到老师的身影,教室里都是学生在讲,在讨论,在展示。老师走下了讲台,融在学生中间,时而倾听,时而发问,时而点拨,时而评论。没有组织教学的清规戒律,没有居高临下的呵斥教训,没有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序,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一直调控着课堂,就像一个舵手,始终把握着方向。但绝对不是主宰者,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紧紧围绕学案,按照“五环渐进”的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练习反馈、自学讨论、交流提升、浏览巩固、抽测达标,有条不紊地顺势流动,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开放的课堂,给学生更多的尊严和安全。尊重学生是开放课堂的重要特征,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教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陪伴者,是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合作者,师生是民主平等的合作伙伴。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开放课堂教学的前提。在许市中学的课堂上,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奇怪、多么荒唐不经,也不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么肤浅、多么另类、多么离经叛道,教师都能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并视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有根据地、批判性地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没有断然拒绝,没有简单否定,更没有轻蔑讥讽和惩戒。学生不担心受训责骂,不担心数落歧视,更不担心向家长告状。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环境里,享受着做人的尊严,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进行着快乐的学习。
开放的课堂,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和自信。许市中学的教师重视动员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善于调动学生对一门课、一节课乃至一次教学活动的合理期待,进而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对于成长的憧憬与向往,引导学生想像未来、规划生活、设计自我,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渴望、带着创造未来的冲动去学习和生活。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总是充满激情、如饥似渴的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扩展到课外,在家里,在图书室,在实验室,在网络教室,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甚至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许多同学都在查找资料,讨论问题,寻求体验,准备学案。有了主动的预习,才有开放课堂的精彩。农村学校的孩子大多憨厚腼腆,许市中学的孩子原来也是这样。在课改之后,还是这所学校,还是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上,面对着老师和同学,很多时候还面对着来自全国各地观摩的教育专家和学者,讨论气氛热烈,发言思路清晰,普通话标准流利,走上讲台是那样的自信洒脱,俨然一个个小老师!据高中学校反映,许市中学升入的学生,好学上进,思维灵活,兴趣广泛,积极探究,具有独立个性,敢于表现和展示,善于表达和交际,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从开放的课堂走出来的学生的确与众不同!
创造开放的课堂,关键在教师,在于具有钻研精神、上进品格和爱生如子的教师。在许市中学做教师不容易,课堂上的讲述是少了,但是要面对每一位求知若渴的学子,要引导难以预料的开放课堂,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扩展知识,设计方法,了解学生,不断反思。在校园里,老师们的教学反思分教研组陈列在楼前,每块小白板都写得满满。有小组合作中弱势群体的问题;有个体差异的扶优辅差问题;有导学案拿出的合理时机问题;有学生展示环节的“收”“放”策略问题等等。从这些反思中可看出老师们面临的困惑和思考,也可以看出老师们精心施教的良苦用心,尽管这些反思更多的只是在形式和方法的层面上。
创造开放的课堂,关键在教师,在于具有民主精神、宽容气度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对教学民主也有具体要求;杜威早就指出,学校应该成为民主社会的雏形,陶行知早就提出要作民主的教师,魏书生、李镇西的民主教学思想和实践以及许市中学的做法已经给了我们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如果能有更多的具有宽容、民主精神和尊重学生的优秀品质的教师,创造更好更多的开放课堂就不是难事。
作者简介
图片:网络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