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古画为什么能成为镇馆之宝?你看它都经历了多少传奇

浙江省博物馆建馆也将近九十年历史了,馆藏文物十万多件,公认有十大镇馆之宝,件件价值连城,精美绝伦。比如巧夺天工的万工轿,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锋利无比的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但在其中,这件元代的古画,虽然这有只是一小半截,却依然光彩夺目,名声最响,这是为什么呢?

这幅古画就是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严格地说,应该是《富春山居图》的前半部份,叫做《剩山图》。那么这幅作品为什么会一分为二呢,其中经历了许多坎坷的经历。

元代人黄公望早年得到赵孟頫的指导,在书法绘画上都有独到的造诣。特别是水墨山水画,笔力老到,浓淡适宜,具有很高的声望,与吴镇、倪瓒、王蒙一起合成“元四家”。晚年他弃官归隐,加入全真教后,就更是将全部的心血寄于书画创作上,留下了不少佳作。

在他80岁的时候,隐居在富春江,开始为全真教的师弟,也是著名画家的郑樗绘制了长卷《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是用六张纸接裱而成,画中大半是富春江的风光,一小部分是富阳的景色。一共花了四年时间,黄公望才完成这幅作品,因为太过惊艳,就是现代用20倍显微镜来看,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不过当时郑樗就担心今后会被人“巧取豪夺”。

他的预言没有落空,就在这幅杰作传到明朝著名画家沈周手中时,出了一个意外。当时沈周将《富春山居图》送到一位朋友家中,让他题跋。但几天之后,朋友的儿子却慌称画作被盗,其实是私下拿去变卖了。借钱不还的人可恶,借宝不还的人同样可恨,然而沈周除了捶胸顿足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幅,聊以慰藉自己。

后来,《富春山居图》又经历了文彭、王稀登、周天球、董其昌等人之手,再次现身时,这幅千古名画就遭遇了大劫。当时的主人叫做吴洪裕,是明末清初人,也是一个疯狂的收藏家。《富春山居图》是他从董其昌手中购得,便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一起视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朝夕不离左右。

在清军入关的混乱局面中,无论何等艰难困苦,吴洪裕都将它们精心收藏,从这个角度上说,他为国宝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顺治七年,弥留之际的吴洪裕却犯了傻,做出了一个自私的决定。他让家人烧毁《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作为自己的陪葬。

收藏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他却忘记了自己仅仅是国宝短暂的主人。国宝是属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属于某个人的。在《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之后,就是烧毁《富春山居图》了。眼见已经点上了火,他的侄子吴静庵楞是从人群中救出了这幅国宝。为了掩人耳目,吴静庵边哭边烧毁了另外一幅画。

国宝终于得救,但仍然遍体鳞伤,并且被分为两部分。前半部份略小,但是整体比较完整,被称为《剩山图》,后半部分是富春江的风光,以第一任主人郑樗的字命名,叫做《无用师卷》。即使是遭遇这样的劫难,它们依然是价值不可估量的国宝。

这两幅画,从此分开,天各一方。《无用师卷》被乾隆征集,还闹出过不识真假的笑话,《剩山图》则一直隐居在民间,后来在民国时期被著名书画家吴湖帆发现并收藏。

直到解放后,在浙江博物馆的专家沙孟海多次沟通、交流之下,吴湖帆先生终于做出了决定,捐赠给浙江博物馆。这幅国宝因此既能让更多人欣赏,又能得到更好的保护,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