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妃子、大臣、儿子都欺负这个皇后,她为什么还能善始善终

说起后宫是非,相信近些年的宫斗剧都给我们普及了不少。但是,真实历史的后宫斗争,往往比电视剧中的情节还要凶险百倍。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后,她面临的敌人是皇帝、宠妃、大臣甚至儿子,却没有蓝颜知己给她帮助,她为什么能笑到最后?

这位皇后就是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曹氏,她出身于名门,祖父曹彬是大宋开国元勋,参与平灭后蜀、南唐、北汉的战役,在宋太宗和宋真宗两朝都担任过枢密使。1033年,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因为触怒龙颜,以无子为借口而被废。年仅18岁的曹氏奉诏入宫。次年,这位女子一步登天,当上了大宋的皇后,母仪天下。

按理说,这个曹皇后运气好得出奇吧?没有经历过磨难,也没有尔虞我诈的斗争就登上了N多女主角梦寐以求的位置。福兮祸之所伏,她的好运气从这一刻就已经用完了,她的一生,终究面临无穷无尽的考验。

这不是她的过错,史载曹氏“慈俭贤明、谨慎宽容”,应该是皇后的佼佼者,后宫的表率,天下臣民的榜样。但是,做后宫这一行,最重要的还是长相。很不幸,这位皇后长得并不出色,这就是致命的缺点,仁宗皇帝并不喜欢她。

仁宗皇帝最喜欢的是张美人。张美人因此也非常嚣张,到了什么程度呢?她要讲排场,有次为了显示威风,竟然要用皇后的仪仗。仁宗不好表态,让她向皇后借。对于这种无礼的僭越行为,曹皇后没有半点不高兴,满口答应借给她。这件事,弄得仁宗都觉得过分了,叫张美人停止臭显摆。

哪怕是触怒龙颜的郭皇后,被冷宫后,还曾勾起仁宗的相思,两人后来还经常往来,这让曹皇后尴尬不?不过她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皇帝的行踪从来不过问。

庆历八年正月十八,皇帝碰巧来到中宫,这时候皇宫几十个卫士造反,围住中宫要闯进来。形势危急之下,连仁宗也没有主张,是这位将门虎女出身的皇后,先安排人报信,然后带领侍卫太监守住宫门,并许以重赏奖赏,才平灭了这次叛乱。

此事本来处理得很圆满,可是当时的名相夏竦怂恿谏臣王贽上奏,说这事发生在中宫,和皇后脱离不了干系。仁宗还真的怀疑是皇后安排的这一切,目的就是为了在他面前邀功。他甚至还一度想借此机会废掉曹皇后,最后因为没有证据而作罢。但仁宗死活没有给皇后奖赏,反倒是把功劳记在当时都没在场的张美人身上,升她做了贵妃。

曹皇后就是在这样的步步惊心之中,熬到仁宗驾崩,保住自己的皇后地位长达28年之久。仁宗没有儿子,收养了一个宗室子弟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虽然曹皇后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一直抚养赵曙长大。英宗能够即位,也与皇后养子身份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英宗即位以后,马上和曹太后翻脸。有的史书记载是因为英宗患病,导致精神有些失常,举止癫狂,有的史书记载是宦官们挑拨两宫关系。总之,他们母子一度势同水火,英宗在曹太后面前极度不孝顺。这事闹得沸沸扬扬,朝野尽知,很多人看到过曹太后暗自垂泪。于是韩琦等大臣就想办法调解两宫关系。

按理说,既然是调解母子关系,当然是劝说小辈要让着长辈吧?即使是天子也不该例外吧?但是韩琦、欧阳修先在太后面前要她体谅皇帝,再进一步逼迫说如果皇帝有什么不测,作为太后是要负责的。吓得曹太后连忙说我也担心皇帝,我以后忍让,不刺激他了。

然后,韩琦在皇帝面前又变了一副脸,表达自己对他的理解。他还说,父母要是慈爱,儿女孝顺只是锦上添花,父母不慈爱,做儿子仍然孝顺才是真本事。皇帝,咱们诸大臣都觉得您是最有本事的了。言外之意,都是太后的错。

还别说,这番劝说虽然有拉偏架的嫌疑,但最终还是解决了矛盾。两宫居然还就不闹了,这当然和曹太后的忍让宽容有关系。要知道,当时太后是垂帘听政,如果碰到吕后、武则天、慈禧这种类型,韩琦你试试?

说到曹太后的垂帘听政,时间并不长,也是被韩琦搅黄的。他先是以自己辞职为要挟,太后则说你辞职还不如我撤帘不干了。韩琦马上追问那您什么时候撤呢?太后本就不想干政,随口说,这还要挑日子吗,就今天吧。

这时候的韩琦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举动,他大声对周围的太监说:“还愣这干什么,没听见太后说撤帘吗?”他还亲自走到面前,要把帘子取下来。太后只好匆匆避过,从此还政给英宗。很多人点评这段历史都说韩琦刚直,其实他是生在一个好时代,遇到一个仁德的太后。

英宗也没活多久,执政四年,年仅三十六岁就突然驾崩。他死之后,神宗即位,艰难一生的曹氏被尊为太皇太后。此时的他,才迎来对自己最好的人。神宗至孝,凡事都要哄祖母高兴。他们出游,神宗总是亲自扶着自己的老祖母。这个幸福生活持续了十二年,太皇太后曹氏去世,她被尊为“慈圣光献皇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