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早的“段子手”,开创了一种伟大的诗体,当时却很困顿

在古代,写诗被认为是高雅的事情,可以写尽风月,也可以以诗咏志,还能够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背景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历史上,也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已经收入了中国文化宝库之中。然而,有一个人创作了一种另类的诗体,虽然被许多人不屑一顾,却实在是一种伟大的创作。

这种诗体就是打油诗,可能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就会哑然失笑。其实,打油诗虽然没有我们见到的古体诗那么高雅,但它一点都不低俗低档,而是以粗浅易懂的语言,充分展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打油诗在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方面,一点都不逊色。

创造这种诗体的,据说是一个叫做张打油的人,他就生活在诗歌文化极度繁荣的唐朝。在那个人人以“雅”为美的年代,这种另类的诗体并没有被埋没,反而以旺盛的生命力,延续到如今。

张打油的第一首打油诗,是以《咏雪》为题目的,当文人墨客为赋新诗强说愁时,张打油却另辟蹊径,写得非常可爱: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别看这首诗写得很粗俗,但是细细体会,反而用最浅白的语言,将大雪中的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更为绝妙的是,这首诗没有用一个“雪”字,但即使没有标题,你也会能和大雪联想起来。

如果生活在当代,张打油这种机变的才能,可能会成为网络界的段子手,其实他开创的这个诗体,也正是现在段子的发源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张打油其实就是最早的“段子手”,但是在当时,他的地位却相当低。

有一次,一位大官去宗庙祭祀,却发现雪白的墙壁被人信手涂鸦,还写下了这样的打油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这又是一首咏雪的打油诗,而且这种风格也只有张打油才能写出来。因此,那个大官将张打油抓了起来,让他解释为什么要在墙壁上搞破坏。

张打油却不慌不忙地说:大人,我平时确实爱胡诌几句诗,但我再差,也不会说出这样没有档次的诗嘛!我比这写得强多了。

那位大官见他口气不小,便让张打油再吟诗一首,说得好,便放了他,说得不好,还得罚他。张打油也不客气,他听说当时安禄山的叛军已经被围困在南阳郡,便脱口而出: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当场人都哄堂大笑,其实这和涂在墙壁上的那首也是一个调调,张打油等于是不打自招了。不过当时人心思定,张打油这首诗,反映了大家的心声,这位官员也被逗笑了,鉴于张打油也没有大错,便放走了他。

虽然开创了这样一个崭新的文体,但在当时看来,并登不了大雅之堂。因此,张打油这个人,在当时只能埋没在乡野之中,过着困顿的生活。不过他一定是一个心境豁达之人,也许内心感觉并不太差。

打油诗经过多少年的发展,逐渐自成一派,具有辛辣地讽刺意味。不光老百姓可以诌几句,发泄心中的牢骚,而且就是许多名家也曾经写过打油诗。

比如在民国时,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各自为战,心怀鬼胎。他们统一拜谒中山陵的时候,显得道貌岸然,鲁迅先生就写了一首打油诗,寄予了最强烈的讽刺:

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这首诗叫做《南京民谣》,后来被收录进了《集外集拾遗》,鲁迅对它还非常得意。可见,诗体并不论形式如何,只要能歌颂心声,就是好诗,写打油诗,并不丢脸。

(0)

相关推荐